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失去约束和监督,要对权力行之以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除了建立和健全监督法纪、规章外,关键在于权力主体在其职务活动过程中能否提供可受监督的场景。我国以往的反腐败斗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未从根本上奏效。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现已成文的监督法纪、规章不能直面这种场景,而只能面对无法窥视的“暗箱操作”。因此,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还有赖于制度性努力即构造一种能够置权力运行于公开化场景之中的制度。本文认为权力职务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强行化、规范化,是这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芙华 《科技信息》2013,(1):292-292,377
加强权力监督,坚定地进行反腐败斗争是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腐败的源头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缺失,因此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是反腐败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发展脉络综述,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腐败现象进行解读,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从腐败主体的社会需求异化、社会关系异化、道德异化以及腐败动机、腐败机会和制度约束等对人的异化的加剧来论述异化和腐败之间的关系。笔者结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理论来详述在外部权力异化和制度异化导致腐败机会遍布的现代社会生活中,腐败主体如何发生道德异化、欲望异化,社会关系发生异变,最终走向腐败,充分论述腐败也是人的一种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权力腐败是指公共权力拥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它具有多样性、扩散性的特征。从历史、国际教训和现实环境方面看,遏制权力腐败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紧迫性。从遏制权力腐败的基本思路看,当前应着力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把预防权力腐败置于首位,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组织化程度低、利益表达话语权缺失、表达渠道不畅通的困境及原因,认为通过构建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使其能够拥有平等的利益表达权利,自主、理性、合法地进行利益表达,从而由权利均衡走向利益均衡,是促进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的一种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曲范 《世界博览》2011,(8):81-81
隐性腐败的癌细胞,正逐步向政治与社会肌体转移扩大,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理。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从来不缺少权力制度和权力监督的制度设计,然而为什么腐败成为权力的癌症?我们能够寄希望于通过制度来消除腐败吗?现实似乎给出了答案,只靠制度反腐败,要想成功十分困难。针对权力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把手"拥有在他那个"小王国"里在人事任免利益分配等方面绝对的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和监督的权力。这种现状导致我国现阶段"一把手"贪污腐化现象日益突出且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会危及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如何遏制权力腐败尤其是"一把手"权力腐败,本文将试图立足中国国情分析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需要改进和加以完善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权力监控的缺失、制约的不力。建立健全权力监控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规范权力运行,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关键环节。当前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推进权力监控机制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9.
结合建筑工程安全监管体系与运作现状,通过分析权力寻租的形成机理,探寻建筑工程安监系统的权力寻租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决策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权力寻租的治理模式,阐述建筑工程安监系统的权力寻租一般治理模式并剖析不足之处,指出项目治理理论主要应用于解决项目利益相关者风险控制、关系构成及模式、制度框架设计等问题;提出扭转目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严峻形势的重要思路,即从项目治理角度规制权力寻租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推进安全监管系统制度体系与制度执行之间的"错位"为"归位",多角度、针对性地制定抑制发挥负作用的权力寻租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考量一直是置于社区这个特定场域内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迅速带来社会全方位的变化,社区这一具有居民生活基本单元和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双重性质的特定场域的结构性情境发生根本改变,利益结构、权力结构和文化结构均发生转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随之进入一种不稳定的博弈状况:国家权力的基层运作机制从刚性的直接管控转向柔性的间接调控;回应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改变,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的态度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依附,双方形成一种非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古今中外有关腐败的论述中概括出腐败的涵义,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腐败应包括三大要素: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腐败现象违反或背弃公共权力规范和规则;腐败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相似文献   

12.
公共权力是腐败生成的生态基础。公共权力一旦失衡,便会蜕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本文论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权力失衡的原因和表现,进而阐述权力失衡导致腐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伴随着政治、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都在顽固的滋生与蔓延,其势头尚未根本遏制住。这种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已引起国人的忧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人发自内心地痛恨腐败,要求党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根除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腐败的新动向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腐败行为在转型的中国严重危害了社会正常发展 ,本文从默顿的理论入手分析了腐败产生的社会成因 ,它包括通过合法途径达到社会目标机会的有限和非法途径的便捷 ,从而提出控制腐败行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腐败分为许多类型。腐败渗透力强,政治腐败、司法腐败、经济腐败和生活腐败交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不论何种形式的腐败,其形成都需要有三个条件,即腐败的机会、动机和受到惩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关键之所在,就是要在反腐倡廉建设的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科学思维方式,并把以人为本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各项改革和实践工作中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反对腐败半关系常儿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本文讨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腐蚀;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防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三反腐倡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对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腐败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腐败产生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即腐败的机会、收益大、成本小,并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一些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强调了权力不受约束就要膨胀,权力膨胀是腐败的根源。指出了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权力异化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清“流”正“源”是惩治腐败的基本方略,完善审判监督机制是防止司法腐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高校行政权力的失控和监督缺位,是导致高校腐败频发的主要原因,高校内部只有形成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监督权力的"三权分立",并保持权力结构的良好平衡,才能够有效防范权力失控问题;通过强化网络监督,引入预防腐败网络监管平台,构建高校信息公开制度,形成高校有效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