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澳门回归20年来,与内地科技合作经历了自发性、政策性到全面性合作阶段,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两地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回顾了澳门回归20年来两地科技合作的特点,总结了深度合作的挑战,提出了发展两地科技合作的建议: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的“精准联系人”角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大局;发挥“财政盈余”优势,优化科创设施环境;优化“中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国际科技转移;鼓励澳门青年走出“舒适区”,北上创业。由此促进两地科技融合发展,齐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
 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20年来,教育科技进步显著、与内地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发展理念支持下,澳门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空前的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学术影响力得到了快速提升。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澳门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的科技创新实力迅速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澳门与广州、深圳、香港共同支撑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澳门涌现出来的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其中大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安信通机器人系列是澳门科技大学代表性产学研成果。近日,《科技导报》采访了澳门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天机1号”机器人项目负责人、安信通科技(澳门)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子天(图1),请他介绍了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安信通科技(澳门)有限公司系列机器人的特点、他的创业过程以及在创业过程中得到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赋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的85 km2海域,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从澳门拓展发展空间、提供资源、支撑产业、促进合作等方面,论述了海洋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澳门相关产业具有的发展基础、中央支持澳门发展海洋产业的政策优势、澳门自身的“自由经济体”和葡语国家“桥梁”优势等3个方面的基础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路径: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做好澳门海域和产业发展2个规划;通过区域联动与粤港澳大湾区、南部海洋经济圈城市群、葡语系国家3个区域建立海洋合作平台;从高端集聚、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文化融合等4个方面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序曲】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媲美世界三大湾区的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新引擎受到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6.
 澳门人才短缺问题对澳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造成较大制约。论述了澳门需要在7个方面参与和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对澳门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澳门人才短缺的主要成因,梳理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努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澳门人才短缺问题的5点建议,即制定人才长远发展规划、构建大湾区人才共享机制、优化专才引进制度、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和海外人才回流、以及改革人才工作机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燕  李雪净 《科技与经济》2020,33(6):101-105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产业集群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区位熵和集聚系数对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产业各行业的发展强度进行分析,探讨各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澳门回归20年来创新科技发展的概况,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澳门的创新科技能力在全球城市体系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排名。研究发现,澳门的创新科技发展在国际和区域的位次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问题的焦点在于科技产业化不足,主要源于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功能欠缺、具有创新的企业主体缺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偏低、缺少科技管理职能的专职机构。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围绕创新科技定位、科研平台功能强化、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金融市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设立科技创新局统筹创新科技和产业化发展、拓展创新科技领域等,提出了促进澳门创新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大湾区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有助于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有助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及人才高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面临宏观和微观层面多方面、多维度的复杂情况.在复杂性理论视角下,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大湾区高校需要建立非线性思维,认识协同发展的整体性;远离平衡状态,激活协同发展生命力;实现自组织发展,增强协同发展内驱力.  相似文献   

10.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发展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策,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部分。以下从澳门回归20年来科技发展历程、澳门肩负的使命以及澳门在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机遇和应有的担当等方面阐述这场伟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空域资源紧张问题,通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航线网络模型,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出航线网络模型的各种统计指标,对机场以及机场群的航线网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州白云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在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内地位逐渐突出;机场群向外辐射的国内航线网络存在区域性分布不均;机场群的国内航线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以及无标度特性等。  相似文献   

12.
 规划建设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战略重大调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论述了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香港北部都会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影响,剖析了其在产业空间、土地制度、发展模式、要素跨境、粤港深港合作机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从国家、湾区和香港3个层面提出了推进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洋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不容懈怠。澳门地狭人稠,如何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海洋事业一直备受关注。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澳门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以经济增长、区域协调、产业优化、金融发展等为目标,提出了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加快实现澳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由于内部科技要素分布不均,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尚未有效构建,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差距大且同质性强,导致大湾区内的科技协同创新程度较低.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及排名进行分析,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启动《青年创业援助计划》以来,支援澳门青年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已经6年。通过分析澳门开展青年创业领域的起因,并以成立于2015年的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为例,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澳门创业孵化系统的优化,展望了澳门青年创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加强基础研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本研究系统梳理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导向,从创新主体、支撑平台、科技资源、科研环境及成果产出等维度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的创新主体持续壮大、支撑平台布局加快、科技资源投入强化、科研环境不断完善、成果产出显著增多,但仍存在基础研究主体大而不强、科技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经费投入低于国际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质量不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研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状况分析及治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河流、水库、近岸海域的水体污染现状, 分析城市内涝、河流及入海口水量变化问题, 发现湾区水体污染主要由大城市密集的人口和工业活动造成, 不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管理体系使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 对生态用水的过度侵占是水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总结国际先进湾区完善立法、提高标准、控制排放和保护生态的水环境治理经验, 对粤港澳大湾区水环境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对策: 1) 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污水处理; 2)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 3) 控制围垦, 加强生态保护; 4) 加快推进社会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