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傅山全书》中收录的傅山古体诗的部分疑误韵脚字进行考辨,从字音、字形和字义等角度全面分析,探求正确的韵脚用字,并以一则实例附带讨论了《傅山全书》古体诗的误录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傅山全书》中收录的近体诗之部分疑误韵脚字进行考辨,从字音、字形和字义等角度全面分析,考求正确的韵脚用字,以方便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傅山诗作。  相似文献   

3.
对《傅山全书》中收录的近体诗之部分疑误韵脚字进行考辨,从字音、字形和字义等角度全面分析,考求正确的韵脚用字,以方便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傅山诗作。  相似文献   

4.
傅山的书法风格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独树一帜"。傅山书法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他在努力地刻意地追求"丑""拙"的审美观。文章以详尽的事实证明:傅山书法风格形成的真正原因是缘于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在清初书坛,傅山是第一个举起反叛大旗的先驱者。傅山的追随者,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曰实践派,一曰理论派。  相似文献   

5.
傅山研究四题——读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读白谦慎先生<傅山的交往与应酬>和<傅山的世界>两本书,对"应酬作品与'心画'"、"傅山的山水画"、"关于丑书"、"傅山书法的政治倾向"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6.
杜牧是近体诗、古体诗兼工的唐代诗人。其古体诗成就十分突出,并且呈现出与近体诗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尚雄的审美倾向,具体表现为“意象雄豪”和“动词雄健”两个方面。杜牧古体诗这种审美倾向的产生与其出身名门、胸怀天下、性格雄豪以及杜甫和韩愈劲健诗风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傅山作为启蒙思想家,是一个卓越的人文主义者,他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傅山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批判精神,他冲破了“书生故纸万重围”的桎梏,投身于救时济世的社会实践;他直刺当时主导意识形态,凸显“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魄,并从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个层面表现其批判精神。二、主体精神,对当时主导意识形态理学的形而上下的批判,是为了发现主体自我,唤起主体精神的觉醒,定位主体自我身份,重估主体自我价值,挺立主体自我的主心骨。三、大爱精神,傅山融突了孔子“泛爱众”和墨子“兼相爱”的理念,以弘扬中华民族大爱精神。四、餐采精神,“餐采”是指开放思想、冲破偏囿、偏爱,博采广食,获取各种营养,以便茁壮成长。傅山以“餐采”喻作学问,作为作学问的重要理论原则,体现了其理性精神。五、革新精神,傅山的批判精神、主体精神、大爱精神、餐采精神,都体现了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傅山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山在诗、文、书、画、医学和学术思想上皆有相当大的成就,他对书法审美及书法价值核心的探讨弥足珍贵,他提出的“四宁四毋”振聋发聩、惊世骇俗。对傅山的研究不仅有学术史上的现实意义,更有书法思想史、书法审美史、书法风格史上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孟郊和贾岛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苦吟诗人,两人分别在五古和五律方面有着独特的建树,但贾岛的古体诗明显受到了孟郊诗歌的影响。具体来说,贾岛的古体诗只用五言的形式,呈现出奇而硬的风格,有着乐府化的倾向,这三方面都可以看出与孟郊诗歌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之际,研究傅山一生学行与儒学的关系,对认识其思想很有意义。明末时,他志在社会改革,中兴天朝,甚富儒者风范。清初时,他坚苦持气节,兴亡着意拚,从而由反清进入反专制意境,思想中显露着人文关爱的早期启蒙精神。之后他专注于总结古学、综合创新的学术研究,依古今常变之理而多所发明。文中着重揭示他精辟的自得之见,却多得益于依经离经,以及对孔孟之学的继承发展;而其为人又多体现儒学所重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明清之际,酷尚子学,儒学式微,此时傅山对儒学能持如此公允理性态度,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1.
从押韵的角度发现《全宋诗》中几首诗的韵脚有误或韵脚异文失校,通过版本指出其正确的 韵字。  相似文献   

12.
从押韵的角度发现《全宋诗》中几首诗的韵脚有误或韵脚异文失校,通过版本指出其正确的韵字.  相似文献   

13.
深刻的哲理青春长驻,而诗歌中一些富于魅力和最深刻的东西也往往涵蕴在诗情与哲理交叉的区域。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就很讲究诗的理趣,历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上把说理“带情韵以行”当作艺术上的一种追求,从《诗经》开始,直到当代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几千年的古体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情理兼具、情茂理精的优秀诗篇,受到读者深深的喜爱,以至谁都可以吟诵几首或几句理趣精妙的诗来。  相似文献   

14.
墨学自汉代以后几成绝学,直至明清之际再度复兴,其中以傅山的墨学研究为先声。傅山墨学研究重在研习墨学中的名辩逻辑思想,其特征主要在于,"辨名别实,名依于实"的名实观和"同异交见"的异同观。傅山的墨学研究是其倡导子学的体现,也是明清之际思潮剧烈变动的体现。傅山墨学研究的贡献在于冲破理学和经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傅山墨学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体现在对部分字义的训诂和理解上有偏颇之处。傅山墨学研究对清代中期乃至民国的墨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三立的七言古体诗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并非人们常说的散原诗歌的萧索凄寂,而是多有酣畅崛健的风格。抒怀类七古笔调莽苍排舁,曲尽诗人内心的孤愤,其雄伟气象令人感奋;山水诗多是恣肆雄放,表现了雄奇的自然山水,也流露出了作者面对山水时心境的暂时解脱和背后沉重的心事。他的七古笔墨畅达,即便是次韵之作,仍能声势不减,诗人过人的才情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朱熹用韵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字元(口每),1130年生在福建尤溪,1200年卒于福建建阳。他的《诗集传》在相当多的韵脚下都注上反切、直音或叶音,按照所注音读《诗》,在当时是很和谐的,而读叶音的韵脚,一般是朱熹读来不和谐而改读的。据此,我们便可以通过《诗集传》韵脚的注音归纳朱熹的用韵实际。作为一大学者,朱熹注音不可能用方音,所以,考察朱熹的用韵,实际上就是考察南宋前期的韵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傅山“四宁四毋”理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思想转变有着很大影响,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思想、美学精神、书风演进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理论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主要原因是理论核心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8.
傅山“四宁四毋”理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思想转变有着很大影响,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思想、美学精神、书风演进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理论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主要原因是理论核心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古典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这里所谈的,主要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词。因现在与入声调有矛盾的为这几种。《诗经》、《楚辞》不论平仄,《元曲》中入声已消失。虽然“五·四”以来产生了另一种体式——新诗,但古典诗的魅力并没有下降,人们对它仍然非常喜爱,特别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词。近年来,人们的这种爱  相似文献   

20.
殷子  高荣 《科技咨询导报》2007,(36):148-149
《农政全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农业百科全书。本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将近百年来有关研究《农政全书》的文献数量,刊载该专题论文较多的期刊、主要作者和研究主题等方面分析《农政全书》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以后研究和利用《农政全书》的研究人员及文献信息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