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是大学教师在从事学术活动时,对这种学术活动意义的理解而在学术研究中所形成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大学教师的人生境界和学术境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依据大学教师学术境界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分为泛学境界、专学境界、通学境界三个层次.探讨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不仅对丰富发展人生、学术和教师研究领域的理论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大学教师甚至对一般的研究人员认识和提升自己的学术境界,对大学生理解大学教师的学术境界,对大学的管理者服务于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也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崇尚学术,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提高学术品位,活跃学术气氛,是大学的内在价值和重要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鼓励教师产出更多学术成果,大学借鉴锦标赛制理论,移植GDP锦标赛制度,构建了学术评价的锦标赛机制。学术锦标赛因其内隐效率优先、利益驱动等制度优势,推动我国大学学术产量的快速增长,并助力大学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但学术锦标赛加剧了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冲突,使得学术身份呈现"重科研轻教学的无序分化""学术平庸与失范的功利化""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庸俗化"等特征。纠正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异化效应,需要在尊重学术活动特性、协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大监督惩处力度,深化学术成果供给侧改革,彰显大学及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孔子以"仁"为基石,对古代沿袭下来的圣人、君子、小人等不同社会人格做了全新的阐释,赋予其有差别的道德意义。在此基础上,孔子划分出"斗筲之人""小人""士""君子""圣人"等五种人生境界,并把"学"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工夫。孔子认为"学"有四点要注意:要端正态度,要讲求方法,要随时随地,要克服意必固我。研究孔子人生境界论的意义在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国民道德修养,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培养高等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道德素质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应自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无人境界。"大学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因为  相似文献   

6.
李宝富 《科技咨询导报》2010,(5):149-149,151
《学术责任》是美国学者唐纳德·肯尼迪教授所写的一本论述体著作。该书向读者讲述了大学学术研究的历史沿革和价值观,全书涉及到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研究活动与人才培养等关系。本文是作者的阅读体会,提出了大学与大学教师和大学生应遵循的学术创新本位,必须恪守诚实研究品质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超越前人的勇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术研究和教学是大学存在的基本价值,通过学术研究培养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是通过科学研究为主的学术活动来实现自身的智力创造,掌握独立获得知识的方法,养成从事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的习惯的;因此,我认为,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超越前人的勇气,应该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5月底,直销学术界、直销界的朋友们都收到一封告别信,信件来自从事直销学术研究十几年的陈得发教授。陈教授于2007年年初从台湾中山大学退休,受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教授之邀来到大陆,任职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信中表明他将于6月1 2日左右离开大陆,回台湾去寻找教书研究的工作,原因是大陆政府目前不能出面协助成立"直销教育基金会",以推动直销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的工作;也没有一家高等院校愿意接收他继续从事大陆直销学术研究工作。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离开。信中还流露出他对大陆直销学术研究的不舍:"将来有适当机会的话,再来为大陆的直销学术研究贡献一点心力。"一直以来,大陆就没有几个从事直销学术理论研究的机构。在高校,仅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有学术研究机构,但都很少组织直销学术活动,只有北京大学搞过几次研讨会。可见,以陈得发教授为代表的直销学术研究,在大陆屡遭碰壁,多个大学最终放弃了直销学术的研究项目,直销学术研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与直销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并且发展势头良好走向了反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来解决?本刊有幸邀请到陈得发教授谈谈他这几年的感受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叶,一些学者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瑶族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他们撰写了一些实地调查报告并搜集相关文物。这些前驱者的努力和成果激励着学术同仁和普通民众,学术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化,国际学界由此有了“瑶学”的一席之地。研究这份宝贵的学术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培训是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提升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训,探索教师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厘清应用型大学教学学术能力构成的基础上,对应用型大学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从而构建需求和问题导向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为应用型大学开展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教学、学术、“教学学术”从整到分再到整的过程是历史维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当前,大学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完整的“人师”。博耶和赖斯提出的“教学学术”较好地诠释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学与学术应该交织在一起的重要意义。大学教师从最初的将教学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活动到形成成熟的慎思行为,即从最开始的仅是完成教学任务到逐步学会反思、共享学术成果并应用到教学中,从而真正实现职业生涯中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费希特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学体系基础上,对大学的作用、学术自由和大学教师的使命等高等教育思想进行详细阐述。大学作为人类智慧不断延续而设置的机构,“学术自由”是大学存在的内在本质,教师和学生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师又是神圣理念的传承者、学科知识的传播者和道德风尚的引导者。研究费希特的高等教育理念可以为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守华先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民族立场,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他相继完成的5部故事学著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故事学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个性———整合与原创,这既是刘先生学术品格的基本维度,也是他在中国故事学领域倡导并积极实践的意义独特的学术理念。这对于当代学术界重申学术创新、强化学术品格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研究是人类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各领域为探索真理而进行的普遍的理性创造活动。其目的在于产生创造性的新见识。其成果则作为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学术研究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本文将讨论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活动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一、学术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从校园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在高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术活动与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两翼,离开任何一个,高校的存在都会失去意义。关于学术活动重要性的论述不少,这里举一个最精炼的概括。曾在我…  相似文献   

15.
大学学术讲座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学术活动,在学生的学习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学术讲座的概念。开设学术讲座的重要性两方面展开了论述,指出大学学术讲座有百利而无一弊,高校应不断完善并提高讲座的质量,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以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教学活动与学术相结合的教育场所。它大多是由名著一时或学甲一方的鸿学巨儒创办或主持的民间私立高等学府,朝廷通过赐书、赐田、赐产等方式予以承认和支持,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教育场所。书院兴起于唐末,终止于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始终与官学、乡校同时并举,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嵩阳书院在我国古代书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其兴衰及教育活动进行研究,有助于借鉴古代书院教学活动与学术活动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大学的教学及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专述福建省学者的《易》学研究成果及其贡献。文中先总括福建《易》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其次介绍有关《易》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最后罗列各家的主要学术成果。全文重在陈述当代学者的治《易》贡献,以期展示福建《易》学研究在全国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考据作为中国学术研究的传统,有其特殊的价值.但过于注重考据,会在历史研究中带来局限,对于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亦是如此.理解这些意义与局限,对于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研究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很多高职学院学术研究的基础较为薄弱,教师的学术水平亟待提高。那么如何提高高职学院教师学术研究水平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从六个方面对这—命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教师晋升制度是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美国10所一流大学关于教师晋升政策的文本分析,从职称体系、晋升原则、晋升标准等方面总结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晋升方面的显著特征:双轨制与“非升即走”机制,职称体系多样化,晋升的总体原则强调公平、公开、保护学术自由,以学术水平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晋升标准。这些特征对我国高水平大学教师评价和聘用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