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两客一危"数据,以沈海高速公路厦门段为例,通过浮动车的GPS时空图发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路段车辆行驶特征,同时选取车辆的平均速度、最低速度、速度方差等车辆运行特征指标进行层次聚类,得到服务区路段车辆的行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服务区路段存在3种行驶模式,即进出服务区、正常行驶和交织减速,基本可以代表车辆在服务区路段的实际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
朱一峰  杨絮  于林韬 《科技咨询导报》2012,(31):116-116,118
本超速告警系统针对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防的应用需求,围绕车速检测,车牌识别.无线告警技术开展相关研究,通过解决基于视频跟踪的超速车辆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等关键技术,完成高速公路用便携式超速告警系统模型,为高速公路二次事故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充分利用ETC门架采集的数据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提供支撑,实现车辆轨迹地图匹配,本文结合图论理论,基于车辆ETC门架数据设计Floyd算法还原车辆行驶路径。首先,对路径匹配系统需求进行分析,介绍ETC联网收费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讨论ETC门架系统的组成、布局以及工作流程。其次,分析车辆行驶ETC门架数据,提取与研究相关的字段信息并进行数据预处理,从而将门架信息匹配到了实际路网地图上。第三,设计车辆路径匹配的算法,在路径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根据Floyd算法得出的最短路径矩阵,使用matlab运行程序,得到拟合的车辆行驶全程路径。最后,开展多场景下的基于ETC数据的车辆轨迹匹配案例验证。分别按照车辆经过的门架信息数据完整、经过门架信息数据在高速公路互通处缺失、不在互通处缺失、数据大量缺失四种类型的场景下,使用算法得到车辆行驶的完整路径,完成了多场景下车辆轨迹的地图匹配,从而实现后续的车辆完整路径下的计费。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交通监管部门对于高速公路客货混流问题监管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通过视频图像检测法对高速公路进行研究和应用,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视频图像检测模式,以提高视频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ation,SIFT)池化的车辆特征提取模型,摒除传统视频背景建模稳定性和准确率不高的缺陷,获取车辆车型特征数据和分道行驶参数,经过试点样本训练后,实验结果表明:车型识别的准确率高达95%以上,车辆分道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5.
准确分析重载车辆在高速公路超长爬坡路段的行驶状态,能够保证车辆的主动安全控制,当前车辆形式状态安全稳定性分析大多采用单一集中卡尔曼滤波方法,存在容错性差的弊端,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为此,从新的角度对高速公路超长爬坡路段重载车辆行驶状态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失稳角对行驶状态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依据弯道路段事故特征分析重载车辆出现侧翻与侧滑的现象,得出高速公路路面情况、坡度和转弯半径对重载车辆行驶状态安全稳定性有影响的结论。引入加速度干扰概念,以更加有效的分析重载车辆行驶安全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分析重载车辆行驶状态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据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政府正在开发一种新型交通信号灯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调节绿灯放行时间的长短。该系统可以让遵守限速规定的车辆更容易通过红绿灯管控的路口,而对超速车辆则启动红灯。正在研发的这个系统会在红绿灯的前方架设一种被称为"光VICS"的机器。该机器可感知车辆的行驶状况,并将该信息传送  相似文献   

7.
准确分析重载车辆在高速公路超长爬坡路段的行驶状态,能够保证车辆的主动安全控制。当前车辆形式状态安全稳定性分析大多采用单一集中卡尔曼滤波方法,存在容错性差的弊端,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为此,从新的角度对高速公路超长爬坡路段重载车辆行驶状态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失稳角对行驶状态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依据弯道路段事故特征,分析重载车辆出现侧翻与侧滑的现象,得出高速公路路面情况、坡度和转弯半径对重载车辆行驶状态安全稳定性有影响的结论。引入加速度干扰概念,以更加有效的分析重载车辆行驶安全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分析重载车辆行驶状态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当前常见限(减)速设施在城市道路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断面雷达仪测速法采集车辆在通过限(减)速设施前后的车速数据,研究了实际行驶过程中限(减)速设施对自由流状态下车辆的减速效果。结果表明:电子执法型限(减)速设施效果明显,超速通过率约为3.2%;振动减速标线有一定减速效果,超速通过比例约为7.8%;限速标志减速效果最差,超速通过率约为29%。可见城市道路上电子执法型限(减)速设施限速效果最好,振动减速标线限速效果受设置区域长度和振动程度影响,限速标志减速效果不佳。通过给出的当前城市道路限速值与车辆通过限(减)速设施时车速关系模型表明:随着道路限速值的增加,车辆正常通过限(减)速设施的第85位车速越高,超速比例随之增加。且限(减)速设施类型不同,第85位车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限速标志型变化最大。研究结论可为城市道路车速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车辆行驶引起的桥梁振动的动力响应数据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中重要参数。采用超声波测速仪、录像机及桥梁动态测试仪同人工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荷载各要素进行24h连续、全面调查,记录的数据包括车型、车速、行驶车道、车辆到达时间以及每辆过桥车辆引起的桥梁动力响应数据。本调查采集了8片梁的5 650单车过桥的动响应数据,研究了交通荷载调查样本中不同梁体的动力响应数据的统计规律,全面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荷载车辆过桥引起的桥梁动力响应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论能够给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年来高速公路匝道入口车辆与直行车辆冲突点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愈加频繁的情况,通过采取在冲突点前方设置智能车道诱导屏并结合地面变道标识的方式,诱导直行车辆空出最外侧单车道,设定限制行驶区间,供入流车辆进入高速公路,直接消除了冲突点隐患,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以滨博高速博山收费站入口匝道为例,通过TransModeler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影响车辆在开口处的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本文基于5次多项式换道模型对车辆通过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行驶轨迹进行研究,通过确定边界条件得到车辆通过中央分隔带的轨迹函数,得到不同限速值和中间带宽度值下的开口长度建议值。根据车辆动力学推导出车辆以限速值通过中央分隔带开口所需最小转弯半径;根据车辆轨迹函数,推导车辆换道轨迹的最小曲率半径;最后将最小转弯半径与最小曲率半径作对比,证明本文给定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段长度建议值能够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确保车辆通过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时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上车辆的汇入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入口匝道上车辆的汇入规律,利用摄像和Autoscope-2004图像处理系统在江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对高速公路合流区加速车道上车辆的汇入特征数据进行了大量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分析和微分法建立了匝道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和行驶距离分布概率模型,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举例说明模型在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的设计、评价和分析方面的应用,该模型揭示了匝道车辆汇入概率与合流区几何特征、交通特征的数学关系,不但解释了调查结果,而且对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控制管理等工程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长度影响车辆在开口处的行车安全和通行效率。基于5次多项式换道模型,对车辆通过中央分隔带开口的行驶轨迹进行研究。通过确定边界条件,得到车辆通过中央分隔带的轨迹函数,得到不同限速值和中间带宽度值下的开口长度建议值。根据车辆动力学推导出车辆以限速值通过中央分隔带开口所需最小转弯半径;根据车辆轨迹函数,推导车辆换道轨迹的最小曲率半径;最后将最小转弯半径与最小曲率半径作对比,证明给定的中央分隔带开口段长度建议值能够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确保车辆通过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时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某车型前麦弗逊式悬架,通过搭建麦弗悬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动力学仿真及平顺性仿真分析,得到车辆以不同车速通过随机路面的振动分析数据,以此评价车辆行驶平顺性.通过逐步改变悬架刚度和阻尼值分析对车辆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进而得到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搭建基于IPv6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移动Android智能终端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对校园环境内的车辆行驶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校园AP提供的IPv6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互,构建车辆行驶行为数据库.对比分析移动智能设备在车辆行驶中各传感器数据特征,选择陀螺仪的三轴数据作为采集目标;结合MultiWave过滤器算法,对数据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并抽取目标传感器数据的八项统计特征作为最终输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分类器对车辆行驶行为(左右转向、左右变道和掉头)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J48)的分类器总体识别准确度最高,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运行特征,提高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确保车辆在长大下坡路段安全行驶,收集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断面车速数据,对货车速度时空分布特性及车速离散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Q-Q概率图和单样本K-S检验对长大下坡货车速度分布特征进行检验,得到长大下坡路段货车行驶速度分布特性,根据分布特性进行运...  相似文献   

17.
以济南市实际运行的纯电动物流用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司机驾车行驶时能耗差别及影响因素,并对车辆加速度、车速、能量回馈、行驶工况及电机过载等因素对纯电动汽车能耗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整车控制器对电机过载转矩进行限制、增加超速模式等措施对能耗敏感的驾驶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辆能耗显著降低,有效减小了驾驶员驾驶特性对车辆能耗的影响,与原车相比能耗降低最高可达34.94%.   相似文献   

18.
准确地进行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与可靠性分析对交通规划与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行程时间估计准确性不高、可靠性分析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行程时间估计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的行程时间分析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的行程时间可靠性。以广州机场高速公路GPS浮动车数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速度-时间积分法和位置-时间内插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提高了行程时间估计的准确度,同时能多方面地分析车辆行程时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一种基于非参数回归模型的最小K近邻算法来预测四川高速公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用加权欧氏距离作为距离度量标准来确定最近的K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一个最小K近邻非参数回归模型来预测未来6分钟以内的平均行驶速度。用浮动车数据采集(FCD)系统随机采集的几个行驶速度数据序列来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使用FCD系统,该模型预测平均行驶速度的准确性在90%以上,因此该模型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GPS/GSM/GIS的智能公交车辆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营关系到国计民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公交车辆进行监控是保证公赛车辆正常运营的有效方法.作者针对公交车辆的特殊性,对公交车辆的晚点到站/晚点发车、行驶过程中车门未关、飞车过站、偏航、超速和车辆被劫/盗的监控原理和算法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