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负荷的频繁波动及运行的低负荷水平是我国工业锅炉实际运行平均热效率远低于平均热平衡效率的主要原因.蒸汽蓄热器是根本上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在蓄热器方案设计中,使其容积最小化有助于克服蓄热器技术推广应用的障碍.借助于新编制的蓄热器必需蓄热量最小化的计算机程序,使获得最小的蓄热器容积及工程方案的优化成为可能.介绍了计算程序的模型以及一个计算实例.计算结果显示了该程序能找到往往比手工计算的结果小得多的最小必需蓄热量,为蓄热器容积最小化及其工程方案的优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火电厂汽包锅炉出口的过热蒸汽温度是整个汽水行程中工质的最高温度,对于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大影响.由于汽温调节过程是典型的大时延热工过程,受控对象为多容量、大惯性系统,扰动因素众多,给汽温调节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火电厂汽包锅炉过热汽温控制方法的多样化,本文介绍了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方法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蓄热器客积校核计算方法与锅炉房负荷最优分配模型的结合,建立了带有蓄热器的工业锅炉房负荷曲线最优分段模型;应用最小平方趋势剔除法,建立了分段方案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的组合,构成了带有蓄热器的工业锅炉房最优运行模式的教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其精度足够,能满足锅炉房实际运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家用燃气灶热效率特性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对火势、锅具大小和水温与家用燃气灶热效率的关系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烧开水时,平均热效率为43%—52%;对于小锅,天然气流量与热效率呈现单调递减的关系,热效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1.6;对于大锅,天然气流量与热效率呈现马鞍形关系,天然气流量为0.1m^3/h时热效率最高;大火时,家用燃气灶烧开水的一次能耗比电水壶大.  相似文献   

5.
对某电厂HG-75/3.82-7锅炉热平衡测试结果进行了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得出了锅炉的热耗损失。针对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的计算方法,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编写出锅炉热平衡效率和分析效率计算的通用程序。该软件不仅可以提高锅炉热效率的计算精度,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计算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平衡法、等效热降理论和偏差分析法,对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效率、汽轮机效率、管道效率、辅机效率等进行了计算,得出机组的经济性指标,并实现了火电厂单元机组经济指标在线监测及能耗分析系统功能.系统实际运行良好,使电厂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时了解机组运行状况,实现经济运行和强化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电厂HG-75/3.82-7锅炉热平衡测试结果所进行的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得出锅炉的热耗损失。针对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的计算方法,运用Visual Basic编写出锅炉热平衡效率和平衡效率计算的通用程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除霜过程中能量来源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除霜问题,提出了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逆循环除霜方法.对一台额定功率为850 W的家用空气源热泵进行改造,并在人工模拟室内外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蓄能除霜可以有效地提高除霜期间压缩机的吸排气压力,缩短除霜时间,减少除霜能耗.相对于常规除霜,在实验条件下,蓄能...  相似文献   

9.
按容积最小化的蓄热器第一种优化设计原则未能充分考虑工业锅炉房的运行优化,而按照工业锅炉房实际运行效率最高的蓄热器第二种优化设计原则有可能导致其容积过分增大。按蓄热器寿命期内锅炉房总费用最小的优化设计,兼顾减小蓄热器容积和保证工业锅炉房的高运行效率,是第三种优化设计原则。这里提出这3种原则的模型,给出了程序结构。按照编制的包含这3种模型的蓄热器优化设计综合计算机程序,进行实例计算比较,分析了3种优化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本着生产、科研和设计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火电厂冷却池排水口泄流情况,通过系统的模型试验,研究了由排水口泄出的热水流经前池过堰后尽量减小混掺深度的问题。给出了促使冷却池形成面流散热的工程设施和必要的试验数据。从而对充分挖掘冷却池的散热能力,增大火电厂的装机容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热力学的原理分析了主蒸汽母管容积容量系数C_m相对于汽包炉汽水系统蓄热系数C_b的大小,得出动C_m/C_b<10~(-2),因此提出在分析并列运行机组汽压对象动态特性时,勿需将蒸汽母管作为一个积分环节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并列运行机组汽压对象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多孔陶瓷蓄热结构的新型高效燃气灶,其技术特点是:嵌入式燃烧方式,减少了烟气带走的余热,并使烟气从燃烧室内部的环形孔排入烟气回收室预热空气;在燃烧室内设置了具有多孔陶瓷的蓄热装置,保存了一部分余热.将其与传统燃气灶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试验测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商用燃气灶平均热效率为47%~60%,而传统商用燃气灶仅为37%~50%;具有多孔陶瓷蓄热结构的高效燃气灶,天然气流量与热效率呈单调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燃烧冶金煤气锅炉热力试验和计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钢铁企业中有大量的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等可燃副产品.用这种燃料的锅炉,其热力试验和热力计算有若干特点,如高含氮量的气体燃料过量空气系数的算法,气体燃料特性系数出现负值,将给定燃料的热量份额换算成体积份额,试验中多个取样断面等.文中结合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工业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加以分析,对数量众多的燃烧冶金煤气锅炉的试验或计算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供热锅炉房热负荷的分析,建立了基于两个BP网络的级联神经网络(CNN)。相关性分析表明,可将时间序列负荷数据作纵横向分离,横向相关系列负荷可作为CNN前一BP子网络的输入数据,纵向相关系列负荷可作为CNN后一BP子网络的输入数据。前一BP子网络用于小时负荷的初始预测,其预测结果加入后一BP子网络的输入系列,实现对负荷的精确预测。按照此模型,建立了某一印染厂锅炉房次日小时蒸汽负荷的CNN预测模型。程序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时足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当前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通常采用疏水逐级方式,这是因为其实现过程较为简单,然而疏水逐级回流需排挤低压抽汽,会导致不可逆损失的产生。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等效热降法的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改进设计方法,介绍了当前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选择的逐级回流运行形式,对其弊端进行分析。介绍了等效热降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分析了选用疏水泵和疏水冷却器的火电厂低压加热器疏水改进系统。将某火电厂作为研究对象,给出原始数据和等效热降计算结果,依据该结果,通过计算加热器的热经济性确定最终的改进方案。将改进后系统和改进前系统电能损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节能性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Optimization of Load Assignment to Boilers in Industrial Boiler Plant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roductionThe optimization of load assignment among differentunits in a power system has been a long lasted subject since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It benefits power systemsdirectly. The first major progress was the principle ofcoordination of incremental fuel costs presented by E. E.George, H.W. Page, and J. B. Ward [1,2]. A number ofresearchers contributed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s of thecoordination of incremental fuel costs in those decades. Itis well wor…  相似文献   

17.
工业湿蒸气的直接热量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相流分相流动模型分析了孔板在工业湿蒸气中的特性,并结合中、低压湿蒸气的热物理性质,论述了一种利用孔板测量工业湿蒸气传递热量的实用的热量计。作为热量计的孔板对工业湿蒸气的干度不敏感,在工业锅炉的运行范围内,该热量测量方法的理论误差小于 1.0%。文中论述的工业湿蒸气传递热量的直接测量方法,避开了两相流测量的困难,实现了温蒸气的直接热量计量,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的价值,对于工业能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蒸汽蓄热器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装置在工业中的应用正日趋广泛。在蒸汽蓄热器设计中,对于其放热过程中蒸汽带水的问题,以往人们都是沿用锅炉汽包的内部规律来进行分析的。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热力设备工作特点的比较,认为它们的工作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别,并指出这种“沿用”是欠妥的。文中描述了在可视系统中观察到的降压自蒸发现象,结合在测试系统上测得的放热特性曲线,从理论上对蒸汽蓄热器降压自蒸发过程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影响低压自蒸发过程的各种因素,并且归纳出蒸汽蓄热器降压自蒸发的几种类型:纯表面蒸发型、表面蒸发——间歇沸腾蒸发型及表面蒸发——连续沸腾蒸发型。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热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热化学水解制氢、太阳能-天然气重整制合成燃料、太阳能、煤气化制合成气,以及利用太阳能裂解其他含碳燃料和控制CO2排放等方面,简要评述了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难点及发展趋势。概述了将聚集的太阳能热能向化学燃料的热化学转换过程的最新发展动态。这个转变实现了太阳能的储存,同时使得太阳能可以从太阳能丰富的地区运输到太阳能缺乏但人口密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含可再生能源的微网已成为能源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针对热电联产微网中储能优化配置的不足,构建了含有光热电站的热电联供型微网储热容量双层优化配置模型。上层模型以极小化光热电站日投资成本和热电联产微网日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下层以极小化热电联产微网日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利用Karush-Kuhn-Tucker最优性条件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算例证明了基于光热电站的储热系统提升了微网的经济性以及微网消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并分析了光热电站的储热容量和储热成本对热电联产微网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影响,同时验证了所提双层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