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技潮》1997,(12)
从甲骨文到现代简体汉字,古老的汉字经历了5000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传说是一位名叫仓颉的人,在牛骨板上刻下第一个象形符号,之后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便诞生了。后来那古老的符号便演变成规整的方块字。多少年来,完整的汉字有三个共同属性,就是音、形、义。到了今天,这种情况才有了突破性的变化:一位被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巨人的步伐》一书称为"当代仓颉"的青年赋予汉字第四个属性——"数"的属性,使汉字的属性从三维跃入四维结构。他发明了一种方法:无理序号越小(即越常用的字),击键次数越少。这就把汉字的音、形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创造出用数字编码的"无理序号数字编码汉字输入方法及其键盘"计算机汉字输入法。他就是北京市肖码电脑新技术研究所所长肖水清教授。"肖码中文输入法"是采用谐音法和模糊拼音法编码。它用0-9个数字,把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相应  相似文献   

2.
书法理论与汉字理论关系密切,以往众多的书法理论继承了汉字发生论的“仓颉造字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继承也揭示了书法的“法自然”的本质。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论的继承有得有失,汉字也正是在不断的“规范—变化—再规范—再变化”循环中演变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笔迹的研究,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有关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起源于八卦、起源于图画等众多说法。古人在创造汉字时,为了记录,就有意识地将汉字书写(包括刻划)下来,于是就形成了笔迹。人类在有意识创造汉字、书写汉字的同时,无意识地留下了笔迹本身。笔迹  相似文献   

4.
书法理论与汉字理论关系密切,以往众多的书法理论继承了汉字发生论的“仓颉造字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继承也揭示了书法的“法自然”的本质。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论的继承有得有失,汉字也正是在不断的“规范—变化—再规范—再变化”循环中演变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文化圈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三种:八卦造字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近一个世纪的考古发现证明,伏牛山文化圈与汉字起源相关的早期刻符非常丰富.伏牛山文化圈远古刻符演进的脉络完整清晰:符号性质由人类最早的刻符开始,逐渐演进为特定记事性质的刻符,类似甲骨文字风格的刻符,部分进入商代甲骨文字系统的刻符,并与成系统的成熟的殷商甲骨文字相衔接.伏牛山文化圈是汉字的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关于文字起源的说法主要有两个系统:源于易卦说和仓颉造字说。若从书体发生学的视角而言,其中的"仓颉造字"说,不仅体现了古人关于文字创造本末倒置的认识模式,而且,中国古代最初关于书体发生学的本末倒置的观念意识,也始于这些关于文字源起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汉字起源问题从战国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注意了,但迄今为止也没有一致的结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五大观点是结绳说、刻契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以及图画说。现代学者通常认为其只是传说,因而不太重视。本文将对这些观点逐个进行分析,以从中窥探它们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逸周书》和《左传》记载,东夷民族已有了以鸟名为官名的天文历法官员,《尚书·尧典》记载了当时的天文历法,能确定二分二至.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文为上述文献记载提供了证据,说明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对遗址的实际测量,发现了陶文的天文意义.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可追溯到5000a前,东夷民族天文学,是当时诸民族中较先进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篆字体的产生,历来有秦丞相李斯作和程邈作两种说法。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在提  相似文献   

10.
正一天,"女"去拜访仓颉(ji),说:"真感谢您呀,老先生,您用这么美妙的一个字形来作女子的符号,多优美,多漂亮啊!您瞧瞧我这身姿、形体,就跟女子轻歌曼舞一个样。"仓颉搔搔银发,笑眯眯地说:"女子嘛,本来就是很美的。"  相似文献   

11.
认为过去献所戴黄帝的许多发明并非黄帝一人所为,而是黄帝时代中华明成就的集中体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成就在黄帝以前已经有了,到黄帝时代又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其后中华明的诸多方面。旨在真实地呈现中国上古,尤其是黄帝时代技术发明的辉煌成果,以弘扬中华明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将甲骨文运用于汉字教学中,有助于增强趣味性、知识性,有助于增强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及对异体字的了解,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教学时必须注意:要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对象,适度安排甲骨文字形讲解;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形进行讲解;可适当辅以金文、陶文、简帛及封泥等文字进行分析;对于某些学界有争议的甲骨文字形,要实事求是,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3.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多种形式,有少数字形经变异后成为定型而进入文字系统传承,不过大多数汉字形体结构相对稳定。汉字的发展演变既表现为时代性的演进,同时又开始形成地域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很多姓氏的根可以上溯到黄帝、炎帝,故中国人皆称炎黄子孙.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漳州、台湾之间的族谱对接更证明了两岸间的血脉相连.文章考证了福建漳州平和马堂张氏家族渊源史迹和传衍大陆、台湾的基本史实,和台湾宗亲寻根谒祖活动以及《张氏马堂族谱》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寻根祭祖是任何一个成熟民族、优秀民族必不可少的伟大的精神盛典,黄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高度重视和全方位加强黄帝陵的建设,对强化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创造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重大意义。要挖掘黄帝文化的品牌价值,加强黄帝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快黄陵的特色城市建设,打造"华夏祭祖"的权威品牌,加强宣传和营销,真正把黄陵打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圣地。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火器和弓器时代。中国的先人通过有巢、燧人、伏羲和神农等氏族的发展进步,进入三皇五帝时代,黄帝代表的进步力量将中华民族的雄起推进到高峰。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相继主政,从夏禹开始,中国的远古历史结束,进入夏商周时期。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五德说是从天道角度证明政权正僭的主要理论工具。战国末年的学者邹衍是此种理论学说的始作俑者,他以五行相胜为框架,创建了五德终始说,构造了一个从土德黄帝开始、至火德周朝结束的帝德谱。秦始皇接受邹衍学说,把本朝的属德确定为水,使邹衍版帝德谱完成了一轮循环。西汉高祖以汉为水德,并获得了张苍的论证。武帝太初改制,以汉为土德,使在文帝时代就已经酝酿的德制改革成为了事实。西汉末年,五德终始说为新五德终始说所取代。后者的创立者刘向以五行相生为框架,从木德包羲(伏羲)开始,推演出汉为火德。但其帝德谱未能证明作为"尧后"的汉与尧同德,这一缺陷后来为其子刘歆所弥补。刘歆通过所谓的《世经》,以在木德与火德之间安插"闰统"和让"少昊金天氏"继黄帝的办法,实现了尧汉同为火德。但其动机不是想维护刘汉的统治,而是想为新莽篡汉张本。在两汉之交,谶纬家们还通过"感生"安排,在五行相生的框架下创制了第三个帝德谱。这个帝德谱以"玄圣"孔子,取代了"闰水"秦朝。  相似文献   

18.
苍颉的名号来源于他用木炭、草汁写字和仰头思考;苍颉四目表明当时已经出现并使用眼镜;天雨粟、鬼夜哭是龙卷风造成的自然灾象;苍颉整理、改造并创造我国远古时代的文字,是受到乌龟甲壳上斑纹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黄帝时代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中积累了处理本部落以及不同部落联盟关系的经验,制定了一些新的政治策略和治理办法,创制了一些礼仪法度,注意网罗人才,任贤用能,推行良好的社会管理,在政治上推进了中国的文明进步。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表意性使得文字与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甲骨文作为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商朝的社会面貌。通过比较甲骨文里“子”“女”诸字,可以了解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