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耀南  王长生 《科学通报》1999,44(10):1078-1084
报道了1997年在四川省珙县石乡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里,新发现的珙县恐龙化石群中的主要成员-石碑珙县龙(新属新种)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除头骨不完整外,其他部分保存很好,它既具有蜥脚类的一些特征,又与原蜥脚类的不少共同点,它是从原蜥脚类向蜥脚类进化的过渡类型,为探索蜥脚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实际材料,为解决早株罗世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与滇中盆地下禄丰组的对比找到了途径。  相似文献   

2.
四川珙县原始蜥脚类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初报何信禄①王长生②周凤云③代兵③1997年5月,四川地勘局202地质队在川南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测制珙县石碑乡侏罗系自流井组剖面时,发现了恐龙化石。由于它是宝贵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3.
正长有超长脖子的梁龙是恐龙家族的象征。梁龙属于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是所有种类恐龙中身躯最为庞大的,同时也是地球上有史以来行走在陆地上的最大动物。这些陆地巨无霸的体重甚至可达120吨。同样令人惊叹的是蜥脚类恐龙的长脖子。梁龙的脖子最长可达15米,是长颈鹿脖子的6倍。蜥脚类恐龙是如何进化出如此长的脖子的呢?这个问题也正是古生物学家要探讨的。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修·韦德尔和泰勒通过观察地球上的其他长颈动物,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规律:所有陆地动物,无论是现在还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还是已经灭绝了的动物,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它们的脖子长度都有一个极限,  相似文献   

4.
动态点击     
<正>一组来自葡萄牙的生物学家在大西洋海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细斑原海豚。这种海豚体形较大,身长超过2.1米,以鱿鱼和小型鱼类为食。科学家认为,这种海豚应当是由吻原海豚和条纹原海豚杂交而来。因为细斑原海豚的DNA核与长吻原海豚非常类似,而线粒体DNA则近似于条纹原海豚。生物学家认为,这种在海洋深处的杂交现象非常罕见,要么对物种进化无关紧要,要么就对于形成新物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冠状病毒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SARS传染病的病原体, 它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分别由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国的研究小组完成. 然而它的起源仍是一个谜. 为了探寻SARS冠状病毒的来源, 基于FDOD(function of degree of disagreement)方法, 对12个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和12种以往发现的冠状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比较, 构造出种系进化无根树. 结果表明, 这两类病毒(分别由12个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和12种以往发现的冠状病毒构成)虽然都来自冠状病毒属, 但它们位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上. 冠状病毒属中的3个组被准确地重构. 根据得到的结果, 推测SARS冠状病毒更类似于第一组中的冠状病毒. 根据种系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和各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与造成香港Metropole饭店疫情的SARS冠状病毒株之间的联系, 推测各SARS冠状病毒分离株分别位于进化树上两个大的分支, 这为SARS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6.
基因和基因组的发现为研究物种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物种进化的本质是细胞基冈组的进化,以此可完美地阐明达尔文的进化论,但细胞基因组本身是如何发生与形成的.目前尚未阐明,甚至有的科学家还认为生命最初是一堆有机分子偶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4,(4):42-43
一组来自葡萄牙的生物学家在大西洋海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物种——细斑原海豚。这种海豚体形较大,身长超过2.1米,以鱿鱼和小型鱼类为食。科学家认为,这种海豚应当是由吻原海豚和条纹原海豚杂交而来。因为细斑原海豚的DNA核与长吻原海豚非常类似,而线粒体DNA则近似于条纹原海豚。生物学家认为,这种在海洋深处的杂交现象非常罕见,要么对物种进化无关紧要,要么就对于形成新物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类病毒→病毒→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的进化顺序与实际似有不符根据对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古细菌、病毒和类病毒起源及进化地位的讨论结果判断,它们不象是如图1所示的进化序列直线进化的.最早的始原细胞在早期进化中,可能已经分成两枝.一枝是真细菌,在以后的进化中又先后继续分出若干分枝.另一枝是真核细胞与古细菌的共同祖先,后来分出两个分枝:一个分枝是古细菌,古细菌虽然是个小分枝,但在长期进化中也先后继续分出一些更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原绿球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焦念志  杨燕辉 《科学通报》2002,47(7):485-491
原绿球藻是一种极特殊的海洋超微型放氧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其细胞极小、色素组成独特、分类和进化地位颇具争议、极具挑战性。它在大洋中分布广泛且数量极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并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密切。因此,自从原绿球藻被发现以来就引起海洋科学家的浓厚兴趣,并在过去10年中开展了全球范围的调查研究。经过历时8年的研究,发现并确认了原绿球藻在中国海区的存在,查明其大量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外海,并季节性地分布于黄海东南部;调查了其在中国海区分布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原绿球藻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及其与其他超微型生物间的关系;探讨了原绿球藻的生态地位和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等。今后,应对原绿球藻在中国海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以及中国海区原绿球藻纯系的分离培养、生理特性、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基因资源开发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细胞中的DNA秘藏着长达三十几亿年的生物进化史。对这种“分子罗塞塔石碑”加以破译,也许能再现进化的宏伟史剧。在这部杰作的驱使下,“分子生物学的香坡利翁”们在该学科创立之后不久便赶  相似文献   

11.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81,26(23):1452-1452
原绿藻是一种没有藻胆素,含有叶绿素a和b,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原核藻类。根据形态特征和光合作用色素组成,Lewin建议用一个新的门——原绿藻门(Prochlorophyta)接纳这种称为Prochloron didemni(Lewin)Lewin的藻类。它是这个门、纲、目、科和属的代表种。由于原绿藻介于蓝藻门和绿藻门之间,它对于研究进化,特别是从原核生物至真核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许多藻类学家的注意,已经发表了关于它们的分布、亚微结构、光合作用和光合作用色素的一些论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京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延庆县在筹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野外调查中,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发现的大批恐龙足迹,初步研究表明这批标本可归属于覆盾甲龙类(cf.Deltapodusisp.)、兽脚类、鸟脚类及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大量的覆盾甲龙类足迹表明,早在晚侏罗世,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覆盾甲龙类,它们承接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义县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而罕见的,极高速奔跑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揭示了独特的古行为学.延庆发现的恐龙足迹群不但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而且极大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其后的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相似文献   

13.
这篇访问记介绍了人类学家日本立教大学教授香原志势对人类进化问题、特别对人类的昂藏七尺之躯的看法,并列举了在进化过程中人体构造的不适应之处。日刊《科学朝日》把它作为“科学的挑战”之一,编入该刊1984年新年特辑。全文除极个别的删节外,译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徐星  赵祺 《科学通报》2016,(7):695-700
动物巨型化是一个重要的演化现象,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恐龙巨型化.恐龙的三大类群(植食性的蜥脚类和鸟臀类以及肉食性的兽脚类)都出现了巨型代表,其中蜥脚类演化出了地球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许多研究试图从环境和生物自身两个角度,回答恐龙为什么会演化出巨型体型和如何演化出巨型体型这两个问题.尽管恐龙巨型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原因之一在于现代动物当中没有能够类比的物种,环境背景资料也相对匮乏.未来的研究仍将会在环境和生物自身因素这两个方向进行探讨,解决方案将是采用整合方法,建立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基因组中减数分裂重组对二核苷偏好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庆  李宏 《科学通报》2009,54(4):448-456
二核苷相对丰度谱是反映基因组整体水平上的选择压力或突变偏好性的“基因组指纹”, 它在基因组进化研究、系统发生分析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因此, 揭示基因组指纹的形成和进化的压力是基因组进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着重研究人类基因组中二核苷偏好性和减数分裂重组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 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编码序列的总体二核苷偏好性与重组率显著负相关, 而对非编码序列来说却显著正相关. 另外, 本研究给出了特定二核苷偏好性与重组率的关联模式, 并讨论了重组率与二核苷偏好性的相互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重组对基因组指纹的形成与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家在南极洲挖掘发现的化石标本多数都是植物,证实远古时期南极洲曾非常适宜植物生存. 目前,考古学家在南极洲境内最新发现了体形最大的雷龙家族食草性恐龙.雷龙是蜥脚类动物,是一种长有较长脖颈和尾部的四足食草类恐龙.  相似文献   

17.
进化论不仅成为生物学家的杨心,还登上了其他学科的舞台.物理学家根据达尔文观点,建立了"宇宙哲学的自然选择论",认为存在"多元宇宙",它是从一个简单的宇宙"进化"成不同的多个宇宙的;计算机科学家借鉴进化的概念和原理,创造出"遗传编程"并广泛应用于寻找复杂问题的最优解答,包括预报天气、优化药物组合等;新兴的进化医学从进化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增进我们的健康;进化发育生物学为研究物种变异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 利用哺乳动物基因组数据对不同表达丰度外显子的进化特征进行了研究. 以非编码区和假基因为对照, 对外显子进行序列相似度、phastCons和Ka/Ks分析, 结果显示, 高表达外显子十分保守而低表达和低表达的外显子也在物种间表现出保守的进化特征. 低表达丰度的外显子构成了物种转录组中大多数的转录本种类, 结果显示它们的进化都受到功能限制, 暗示它们可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为增加生物复杂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Toll样受体家族是新近发现的跨膜信号受体家族 ,它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它不仅是天然免疫的重要受体 ,同时也为建立获得免疫提供了条件 .Toll样受体的发现和功能研究将使人们对宿主 -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为了解与感染有关的免疫现象 ,如炎症、自身免疫病、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关系等 ,提供了深入思考的素材 .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海发现原绿球藻的大量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念志 《科学通报》1998,43(6):654-654
海洋原绿球藻(Prochloroccusmarinus)是80年代末被发现,1992年才被正式定名,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整个真光层中的原核光能自养生物,它和另一种重要的超微型浮游植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形成了明显的生态位互补.原绿球藻细胞直径约07μm,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小的光能自养生物,并且是野生光能自养型生物中唯一以二乙烯基叶绿素a代替正常叶绿素a作为主要光合色素的,此外它还具有叶绿素b,二乙烯基叶绿素b和α_胡萝卜素.这一独特色素组成对研究叶绿素生物合成和叶绿体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