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见分歧特征下多评价结论协商组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属性综合评价中存在的“多方法评价结论非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意见分歧特征下的多评价结论协商组合方法.首先,获取评价双方的协商信息,建立基于协商点总偏差最小的二次规划模型,然后用求得的最佳协商点对方案进行排序.该方法具有协调分歧意见,集成评价者(或决策者)知识经验,优化评价结论等特点.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面向人员操作的虚拟装配训练缺乏评价方法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装配体零部件约束解除的零件分层方法,根据装配体组成零件的特征属性对零件进行特征编码,结合桌面式虚拟现实技术,采用基于时间步长和事件步长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训人员的操作进行识别、记录。构建了基于专家知识并与虚拟装配过程相关的序列性、工艺性和时效性评判规则库,应用分层模糊评价方法,实现了对操作人员装配操作过程的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型装备保障虚拟训练系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诚实守信是一个科技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信用评价是衡量科技信用的基本手段。针对科技活动中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评估专家及专业评估机构四大诚信主体科技诚信评价需求,提出了一种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建立了科技信用评价的分层指标体系、被择集、分层权系数向量等模糊评价参数,案例分析表明该多层次模糊评价的科技诚信评价方法有助于基于复杂科技诚信评价指标,形成定量的评价结果,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片面性,可为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时序动态综合评价问题,在分层激励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改进的分层激励多阶段信息集结方法,即按比例分层的集结方法、按一维聚类分层的集结方法和按诱导变量分层的集结方法,并对其分层模式及信息集结过程进行了分析.改进后的分层方法对被评价对象评价值中包含的隐含信息的分析更为深入,且能够灵活地凸显决策者的激励意图.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实际应用中,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合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对现有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评价对象在评价时要求细化指标、分层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局域网的总体方案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将局域网与评价系统结合起来,采用B/S结构,采取检查登录机制确保系统安全,利用ASP环境下的网络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使用数据库技术作为评价系统模块和网络通信结构模块之间的数据接口,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总体方案评价的基于网络的评价支持系统.应用所开发的系统和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某组巡航导弹进行总体方案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和所开发的评价支持系统是较为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间动态调度缺乏有效方法的现状.建立了车间动态调度的数学模型.将车间组元定义为多个独立的代理(Agent),并将蚁群在觅食过程中通过释放信息素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行为,应用到Agent之间的协商与通信中,建立了Agent之间的协作模型,形成了基于多代理协商的动态调度方法.仿真试验对比表明.基于多代理协商的车间动态调度方法优于基于遗传算法的动态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制造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算法的基础上,构建动态联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对动态联盟评价体系,形成基于模糊算法的动态联盟制造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算法。它减小了编程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提高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对涡轮风扇发动机控制系统分析评价的必要性,分别对故障树和马尔科夫分析评价法进行了介绍和综合对比,提出一种基于模糊马尔科夫模型的动态故障树分析评价方法:将故障树里的动态逻辑转换为马尔科夫模型,来解决动态逻辑门的求解问题,实例证明此方法能有效解决具有动态失效特征的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针对产品设计的特点,分析了影响产品设计品质的各种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目标树法,提出了针对产品设计的分层多级模糊综合评判过程的实现方法。评价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并便于评价和比较。通过对设计模型的模糊评价验证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电能质量评价是衡量供电质量的一个标尺,国家也颁布了响应的评价指标,但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方法,不同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不尽相同,导致很难判断结果的可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SOA架构,将电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相关数据组件化,建立组件库并发布为Web服务,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动态搭建电能质量评价系统,根据不同的要求改变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实现动态评价,从而应对电能质量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不完全信息的自动信任协商中存在如披露最少证书获得对方最大信任、协商效率等优化问题.利用博弈分析信任协商过程中的协商方的收益,给出权衡资源比重方法,量化了信任协商的计算过程,提出基于动态阈值的信任协商建立方法.动态阈值具有随证书披露与信息完整而进行自主变化的能力,可以减少协商过程的隐私披露.样例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使用动态阈值方法可以限制证书披露的数量,提高不完全信息下信任建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个基于双边协商的一对多协商协议(OMN). 该协议采用显现协调机制协调动态增加的多个协商线程, 解决了已有协商协议中的中心节点问题和同步协商问题, 提高了协商系统的分布性和动态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工程方案的优选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社会参与方通过群组协商实现.基于深基坑工程特点和群组评价理论,针对当前深基坑工程方案评价规则构建缺失的问题,在决策个体权重分配与修正、异质主体有效性判断及群组信息集成等方面构建评价规则,同时以三元区间数处理模糊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评价,得到方案群组评价值,并据此进行方案的优劣排序.实例验证了该评价规则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可为基于群决策的深基坑工程方案优选提供更合理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特征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特征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基于特征对零件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并行过程进行分解与重组,基于特征进行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和可制造性评价。建立了特征可制造性评价体系,采用分层递阶的评价策略,基于制造知识,对零件的可制造性进行评价与反馈,从而指导产品设计,为实现CAD/CAPP的实时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群体评价中专家信息的集结问题,从利益相关者协商的视角对密度算子进行拓展并将其用于解决该问题.协商的基本思想是使协商值与单个协商参与者(或利益集团)给出的协商信息偏差最小.在此基础上,基于密度算子信息集结的过程,结合着组内和组间信息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组内和组间协商的两种模型,以此实现信息的集结.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说明.该方法的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密度算子的理论体系并拓展其实际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小方差的性能评价通常存在需预知过程模型结构、计算繁杂、难于拓展至多变量系统及最小方差控制可达性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主元分析(DPCA )的最小方差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动态主元分析方法应用到最小方差控制性能评价中,能够结合最小方差评价和动态主元分析的优势。改进后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价系统控制性能,便于实现在线监控和故障诊断。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的人才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单分析传统线性人才评价方法缺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的人才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变换将分层指标的模糊评价转换为总体模糊评价,并利用BP神经网络计算总体模糊评价对应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飞行器航路规划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合理性与动态特性验证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的航路规划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航路评价的几种因素,并建立起基于Simulink的六自由度弹道模型.将已规划航路输入六自由度弹道模型中,通过仿真得到飞行器沿航路飞行时的各飞行参数实际响应,从动态角度分析已规划航路的合理性,以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仿真手段实现对规划效果的全面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对规划航路动态特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许多基于对策论的协商方法,倾向于假设Agent的效用固定不变,默认多问题之间是完全可以互相补偿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在此提出基于遗忘理论的多问题协商,结合逻辑学和对策论的方法,达到了Agent协商逻辑理性和效用理性的平衡。在协商中,动态调整问题的取值,采用逻辑与来处理多Agent之间不可补偿的多问题协商,为多Agent的多问题协商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用户评价信息的协同设计主体资源动态综合评价问题,在分析综合评价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映设计主体资源综合能力本质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用户评价值所在时段与现在时段的接近程度以及增减变化趋势对动态评价值的影响,采用一种无需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的AHP改进方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实验验证表明,该动态模型体现了用户评价值的增减变化和时间价值变化等动态特性,反映了资源的优劣程度、稳健程度和增长程度,简化了指标权重系数的计算,解决了传统AHP方法在遇到因素众多、规模较大情况时,容易出现判断矩阵难以满足一致性要求等问题,实现了在大量评价指标和评价值动态变化情况下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