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题问。我们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通过这部作品,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清教徒统治下的”乐园”和人民的生活情况.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那个社会的人的精神文明.在清教徒统治下的社会里,海师特和丁梅师.代尔虽然真心的相爱,但这种爱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他们的爱被认为是一种罪.作为一个清教徒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并且开始为他们的相爱而赎罪.但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爱不但没有罪反而值得一生去珍惜.所以海师特和丁梅师.代尔在宗教和爱之间徘徊,在矛盾中生存.这篇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了他们的矛盾心理.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在那动荡的社会中人们和他们的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3.
“五月花号”的传说1620年,大约40名英国清教徒怀着到那“遥远的天地里去传播和宣讲上帝的福音”的理想,与另一拨人一起,共102人,乘上“五月花号”船漂洋过海。两个月后,他们辗转到达新大陆的马萨诸塞附近的水域。这拨人中,各个阶层的人都有,但绝大多数生活贫困、门第卑微。谁知,迎接这批早期移民的是那一年冬天的严寒和灾荒。他们中的一半因此离开了人世。到了来年的春天,幸存者中没有一人随“五月花号”返回英国,他们滞留在那片陌生而自由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管你从世界哪个角落来到美国,都可以找到你的“老乡”。——题记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里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有一个独特的行走模式,这种模式表现在,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探寻新的出路,而后又返回故里重新解读生活。这种"离乡—返乡"模式的形成原因共有三点:一、现代认同的觉醒;二、时空观念的认知;三、"异乡人"的困境。研究表明,鲁迅的行走模式看重知识分子返乡后的绝望和虚妄,这充分说明鲁迅强烈斥责本土文化对知识分子思想和行为的禁锢。  相似文献   

5.
鲁江 《世界博览》2013,(4):38-39
细节中蕴藏民族特性大众汽车和宜家家居的设计都极尽简单,却能横扫全球,因为他们的设计宗旨就是:"为所有人设计,不能让一半人喜欢,另一半人不喜欢。"  相似文献   

6.
黄文 《科技资讯》2014,(9):188-189
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很多问题学生,他们被堪称为"麻烦的制造者",而在职业院校中班主任往往要把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花在他们身上,然而收效甚微,尤其是对待生理和心理缺陷的那些孩子,他们成了教师的"心病"……,其实我们无法用:批评、表扬、关爱、评比来得以改善,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解析问题的根本,这样才能让整个教育水平本质提高。  相似文献   

7.
图书推介     
精神的圣徒别样的人生——60位中国数学家成长的历程刘培杰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定价:48.00元在抽象、严谨、深奥而有趣的数学世界里遨游的数学家是"常人"、"怪人"还是"超人"?本书搜集了69篇散见于报刊的数学家的述评、回忆、访问、心得及报告文  相似文献   

8.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克罗德这个神秘的幽灵式的人物是圣徒,也是恶魔;既不是圣徒,也不是恶魔。克罗德是人,是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由教会势力扶植起来而又被教会势力吞噬掉的活生生的人。雨果正是通过克罗德被毁灭的悲剧,深刻揭露了被教会操纵和垄断的中世纪的全部文化、教育对人的灵魂的毒害,对于人性的扼杀和摧残。  相似文献   

9.
宋文玲 《科技信息》2011,(4):163-163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代表诗作,被视为西方世界少数不可企及的伟大史诗。诗人对撒旦的形象描绘最为生动。撒旦是革命者的象征,表现为敢于向最高权威要求平等的反叛精神,从而使他成为一个英雄和自由斗士。撒旦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诗人弥尔顿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当时的英国,宗教纷争极为激烈,清教徒屡遭迫害,而诗人本人就是一位坚决彻底的清教徒。人们在这部史诗中看到了清教徒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最终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克罗德这个神秘的幽灵式的人物是圣徒,也是恶魔;既不是圣徒,也不是恶魔.克罗德是人,是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由教会势力扶植起来而又被教会势力吞噬掉的活生生的人.雨果正是通过克罗德被毁灭的悲剧,深刻揭露了被教会操纵和垄断的中世纪的全部文化、教育对人的灵魂的毒害,对于人性的扼杀和摧残.  相似文献   

11.
郭亮余 《科技信息》2012,(18):201-20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弥漫着不安的氛围,1946年存在主义小说家卡缪写的小说《异乡人》,还有培根的创作《绘画,1946》及贾科梅蒂在1948年创作的雕塑《在雨中行走的男子》、《城市广场》,虽然运用了不同的媒材,却同样传达了20世纪中后期人物描写的普遍主题"永远的异乡人"这种漂泊流离的形态,不可否认地分别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有人类至善至美的价值观被严重挑战,人们内心孤独无助背离了原本的信仰。其中在这种不安氛围时代贾科梅蒂的的雕塑最具代表性,令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令人困惑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中国独特的时空场域里,对于从传统故土走向现代都市的知识分子而言,"返乡"常常成为了被反复书写运用的母题和叙述模式。巴金在其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中篇小说《憩园》中,一方面继承了既有的返乡叙述话语,另一方面则突显出一个独特的返乡主体形象,在"异乡人"、"寻梦者"和"介入者"的一系列角色转换中呈现出了四十年代知识分子面对乡土故乡时的复杂面向。  相似文献   

13.
经济繁荣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得才而兴,失才而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青年人才占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是"科教兴豫"的关键,也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刘醒龙创作前期(1984—1994)的小说主题,是对丑恶人性的批判和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在此期间,刘醒龙既批判了损人利己者的自私、狭隘和怯懦,也批判了损人损己者的贪婪、粗鄙和暴力。解构的目的是为了建构,在批判的同时,刘醒龙既赞美了只图奉献、不求索取的圣徒似人物,也歌颂了甘于奉献、亦乐于"索取"的人间楷模。歌颂对象的性格变化,反映着作者思考的深入和追求精神家园的执着。  相似文献   

15.
胡瑞棣 《科技资讯》2008,(8):128-128
其实没有一个学生是自甘堕落的,堕落是因为他们感觉老师抛弃了他们,知识抛弃了他们。只要感觉到自己距离知识并不遥远,距离未来并不遥远,每一个学生都会奋发图强,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上古时代,殷人信仰鬼神的宗教观念最为浓厚。当时,处于神人之间、具有贯通天人功能的巫(女性)、觋(男性)不仅是协调整个宇宙秩序的最高圣徒,更是中国上古艺术创作的直接参与和创作,他们在倾听和领受神的意旨时所举行的一系列巫术仪式及形诸礼器、玉器等物的雕刻、绘画等,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渊薮。  相似文献   

17.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充满了种种矛盾.历来的读者和评论家有着众说纷纭的解读.本文作者认为<红字>中的最大矛盾是对霍桑对人性的讴歌与他的"原罪"思想之间的冲突.一方面,霍桑受到超验主义中"生命热情"的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家族和文化的熏陶,霍桑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清教的教义与人性的矛盾冲突,正是霍桑思想矛盾的实质根源.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由欧洲移民到北美的清教徒,依照自己的选民意识和建立“山巅之城”的梦想,历经艰难险阻,建立和发展了富足、丰裕的美国。在此过程中,他们坚持并不断完善发展的清教伦理贯穿着美国的历史,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美国价值观,在当今美国国家的建立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众 《世界博览》2013,(4):36-37
"德国人会拿出一半的时间做市场分析,欧洲的客户很有耐心,他们会冷静细致地观察你的市场调研,并以此判断你的专业性。"W您是德国人,又先后在德国的  相似文献   

20.
人们大概很难想象,在美国也有远离现代生活的民族,那就是散布在二十个州、总人口达十万的艾米希人。艾米希人大多聚居在穷乡僻壤,过着完全“闭关自守”的清教徒式的生活。他们对电影、电视不屑一顾,反对坐汽车而喜乘慢悠悠的牛车,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