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李皓 《科技潮》2004,(2):16-20
目前很流行说要把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要在2008年让北京以绿色生态城市的面貌迎接世界各国的宾客。这体现出我们的社会开始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价值,这是很可喜的。但在什刹海笔者看到,目前这里为环境建设而花钱修缮出的东西却可能带来相当大的生态负效应。比如在一个  相似文献   

2.
老北京的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的内院式住宅。四合院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由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一个庭院为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如果围合成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围合成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由于日照的影响,四面的房子以坐北朝南为最好。所以,四合院都以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南房称为倒座房。根据风水理论,一般“庶民”宅院的宅门要开在东南角和西北角。北京的胡同多为东西走向,胡同两侧…  相似文献   

3.
旧时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圃、寺观庙坛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家宅--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在住宅方位确定、院落布局、建筑工艺、庭院美化、油饰彩绘等方面都体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4.
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城市改造中应注意保留街区的人文色彩.如果街区建筑采用全部拆旧建新的方式,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仿传统建筑的新建四合院雕梁画栋影响原街区的建筑风格;二,巨额建筑费用,必然使街区更换新主人,通过原住户表现的老北京风俗也会人去物失.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应考虑以房改加危改的形式,修缮原建筑,保留部分老住房户,政府着重做好街区规划,解决市政设施建设,居民和单位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外迁或留住,留在文化保护街区的单位和居民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营造本区域的人文色彩,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保护规划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北京迎来了城市建设开发的高潮,当我们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的便利、舒适时,我们又为城市个性的消失而叹息.越来越多历史建筑的消失,使得北京这个曾经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辉煌的城市越来越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困惑.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何开发的讨论不绝于耳,25片保护区之一的什刹海由于近期酒吧街迅速漫延引发的无序问题以及周边一些古建文物被拆除也倍受关注.一时间,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如何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争议此起彼伏,西城区科委也以“挖掘什刹海历史文化价值,规划保护区未来发展战略“为题组织了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系列研讨.专家们从历史沿袭、功能定位、改造与保护、开发模式等多方因素入手,对比国际、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会诊什刹海地区的发展.为西城区下一步做好什刹海地区开发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皓 《科技资讯》2004,(1):12-13
都说北京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数字显示:目前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三十分之一,因此被划为严重缺水的城市.然而,历史上的北京城却拥有多处水系并形成了很好的水系网.遗憾的是,这些水系网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被看作是没有意义的空地而逐渐被地面甚至楼房取代了.……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北京迎来了城市建设开发的高潮,当我们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的便利、舒适时,我们又为城市个性的消失而叹息。越来越多历史建筑的消失,使得北京这个曾经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辉煌的城市越来越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困惑。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何开发的讨论不绝于耳,25片保护区之一的什刹海由于近期酒吧街迅速漫延引发的无序问题以及周边一些古建文物被拆除也倍受关注。一时间,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如何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争议此起彼伏,西城区科委也以“挖掘什刹海历史文化价值,规划保护区未来发展战略”为题组织了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系列研讨。专家们从历史沿袭、功能定位、改造与保护、开发模式等多方因素入手,对比国际、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会诊什刹海地区的发展。为西城区下一步做好什刹海地区开发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时木材材料强度取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建筑木结构由于木材自身的缺陷以及自然与人为的破坏,都急待修缮加固.木材材料强度的大小是制定修缮加固方案、确定更换构件与否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古建筑木材材料性能退化,分析了古旧木材历经年限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和横向裂纹对木材抗弯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时木材材料强度的取值方法,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皓 《科技潮》2005,(1):18-22
建设“绿色城市”需要政府多个管理部门学习新知识、各尽其职并协同工作。在申奥成功以来的过去几年中,北京在治理环境方面效果最明显的有:空气污染的降低、垃圾管理的封闭化、水系治理开始运用生态手法。但遗憾的是,由于北京有关部门没有重视对国际生态城市绿化的新思路、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学习,使目前北京城内多数已建起来的绿地都普遍表现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皓 《科技潮》2004,(1):9-9,12,13
都说北京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数字显示:目前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三十分之一,因此被划为严重缺水的城市。然而,历史上的北京城却拥有多处水系并形成了很好的水系网。遗憾的是,这些水系网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建设中,被看作是没有意义的空地而逐渐被地面甚至楼房取代了。城市水系网的消失会带来多方面的环境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北京已形成构建“生态城市“的氛围   北京应是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首善之区.198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就明确指出:把北京建设成为清洁、优美、生态健全的文明城市,1993年再次批复指出:把城市环境建设放在首位,治脏、治乱、治污染,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首都造林绿化总体质量,把北京建成生态健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  相似文献   

12.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宫城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24个皇帝居住在这里,统治中国491年.这座城池为矩形平面,南北长约960米,东西宽约760米.在72万多平方米的紫禁城中有一条2000米长的内河,20座桥涵;宫、殿、楼、阁、亭、榭、厅、堂、廊、门、庑9000多间,起伏错落,疏密有致,四周环绕10米多高的城墙,52米宽的护城河,体现了传统宫殿建筑艺术的壮丽雄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是展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居民休闲文娱程度以及城市形象和文化风貌的重要地带.本文在充分对比分析国外城市滨水区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北京市滨水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并着重比对分析了什刹海、昆玉河、转河和北土城河四处典型城市滨水区文化发展的差距和问题,为北京滨水区的文化开发和建设提供改进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创新、建造的同时,也注重对历史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文章分析了在古建筑修复和改造中防火设计的重点,结合实例说明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既能保留建筑固有的历史风貌,又要保证其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王德禄 《科技潮》2001,(12):9-10
北京目前正在贯彻“十五”规划,要在“十五”期间完成工业结构调整。虽然北京的工业结构已经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但传统工业的规模仍然很大,包袱仍然很沉重,甚至超出了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我认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必须与首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首都城市功能要求首都必须抛弃福特式大工业思想,建立起信息技术互补渗透的虚拟制造模式。其中在信息技术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中,虚拟制造这一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也为北京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8)
由我国古建筑专家马炳坚先生编著的《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已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诫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北京四合院保护、研究、设计、施工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专业学术技术著作,内容涉及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文化、格局、风水、空间、构造、装修、装饰、设计、施工、保护、维修等诸方面.是迄今为止包含内容最全、技术艺术信息含量最大、涉及范围较广的一部有关北京四台院的专著。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居住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悠久的发展历史、优越的居住环境、规整的组合群体、有序的空间系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气质,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声音,这是漫长岁月对文明的局部篆刻和雕琢。声音借由各种载体代代相传,把这座城市的维度变得丰满。除了胡同和四合院、饱受风雨沧桑的城墙和楼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标识,北京的各种声音里也透露出了北京特有的“范儿”。  相似文献   

18.
贺金虹  郑鹏 《科技资讯》2012,(12):136-136
目前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生态绿地的建设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绿地不仅仅在城市中心区内建设,而是要扩展到市域范围内,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建设了大量花园小区、生态社区,很多开发商将小区环境建设作为主打牌,体现了人们对生态人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需求,生态人居建设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生态人居建设的研究与探讨是现阶段设计人员重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胡顺敏 《科技信息》2011,(3):I0330-I0330,I0362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滨水区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在生态保护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滨水区传统驳岸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生态驳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城市滨水区的驳岸设计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共同需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