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先秦时期儒、道、墨三家对音乐及其社会功效评判的回顾,说明中国音乐史由重教化功能到重美学功能,再到二者并重的发展历程,进而表明中国音乐理论和实践并重,教化功能和鉴赏功能并重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
《声无哀乐论》和《琴赋》体现了魏晋玄学思潮影响下嵇康对音乐艺术形式的独特认识,是他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总结。音乐的本体是"和","和"具有自然自由和谐本真的特征。音乐本身不具有哀乐,是审美主体的心理差异引发了不同的情感,它与情感具有对应关系而非必然等同关系。音乐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和艺术形式,不必然具备社会教化功用。音乐追寻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是宇宙万物的自然和谐。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探索审美与艺术活动的本质仍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文心雕龙》标举儒家音乐观。在审美本质论上,刘勰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音乐的发展变迁决定于现实政治的盛衰;通过音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国势的兴废盛衰。在美感论上,刘勰认为音乐应该具有中和之美,应该是雅正的;他提倡的中和之乐,崇"雅"薄"郑"。在审美功能上,刘勰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应该发挥雅正音乐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音乐理论界对如何评估 20世纪中国音乐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音乐和传统音乐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及音乐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梳理其中一些观点的是非曲直,对中国音乐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汉代音乐赋蕴含历代先贤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感,可以教化民众,促进身心和谐。《文选》将赋分为十五个类别,音乐类目共收汉代三篇赋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方针影响了汉及以后历朝历代的文学创作。音乐赋可以陶冶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的感化和教化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统治者和儒学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精神文化产品,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其政治教化之功能,而淡化了它的医疗效用。其实,音乐可调治人的阴阳导向人的情志,强健人的身心,具有医药不可代替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音乐学界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在音乐社会学,尤其是接受美学、现代释义学、音乐接受史等学科领域,把注意力从作品与创作者转移到作品效果与接受者。但事实上对“接受者”的基本概念,即使在对其普遍关注的社会学、关学领域也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表述。本文通过对其历史、类型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对接受者有一个总体的概括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只是学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应可能做到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化"涵义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化”的传统,教化对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维持都有很大的作用。“教”与“化”的涵义是不同的,“教”主要是指在上者通过语言、行为作出表率,让在下者学习、效仿。“化”主要是指政府的统治思想与固有的伦理规范成为社会思想后,人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便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化”的涵义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中的"和"有其特有的内涵,即整体和谐。当这种"和"文化作为一种音乐美学思想在社会中存在的时候,它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和形式又有其独特性。这不仅可以从传统音乐中的声乐、器乐中体现,还可以从音乐的整体结构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喻林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1):145-146,149
本文通过对以下三方面的论述:从"音乐的本原"所引发的对音乐分析方法的思考、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对音乐分析方法的启示、音乐分析方法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得出笔者的观点:科学合理的音乐分析方法对人的音乐能力的培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反过来,音乐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音乐分析活动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网络音乐传播的特点及其发展,作者认为网络音乐传播不仅促使音乐创作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也为音乐表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手段、给音乐欣赏者展现了革新鼎故的机遇和挑战、导致音乐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的内容包含音乐性内容和非音乐性内容两个方面,教学过程中偏颇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善的教学。为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应该先掌握音乐的内容,然后才能正确地教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个性发展。塑造高尚的人格,让人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感受人文的关怀与道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个性发展。塑造高尚的人格,让人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感受人文的关怀与道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音乐流派的自动分类是音乐信息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听觉图像引入音乐流派的分类研究中,用听觉图像模型模拟人耳耳蜗结构,基于音乐流派分类研究常用的GTZAN数据库,将一维音频信号转换为二维听觉图像,对音乐听觉图像进行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及空间金字塔匹配(SPM),从局部到整体地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最后采用LibSVM中线性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对音乐流派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同样基于人耳耳蜗结构提出的美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流派分类方法相比,基于听觉图像的流派分类正确率提高15%.  相似文献   

18.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于1940年诞生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在我国,因相关专家的钻研和努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而中国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重视。文章基于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并结合当代人心理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传统音乐对于健康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希望中国音乐治疗领域相关人士在借鉴和学习西方音乐治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中国传统音乐的特殊价值,充分挖掘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潜力,为音乐治疗发挥其特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后期,随着自然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印象主义音乐也随之诞生。这些文学艺术流派对音乐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而,也使印象主义在音乐创作中显现出比较复杂的特征和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审美音乐逐步开始向功能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音乐的治疗作用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情报化发展的今天,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都在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压力使很多人的身心失去平衡,难能与社会相容,而音乐在舒缓这类异常症状,方面则显示了它的特有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