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主流音乐一直发挥着政治教化功能,这种音乐教化功能强调了音乐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当代音乐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3.
李丹 《科技信息》2008,(36):226-226
《乐记》、《乐论》是中国传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礼乐教化”的认识上具有经典意义。《乐记》作为古代音乐理论专著,总结了孔门有关音乐艺术的理论,荀子作《乐论》而形成极完整成熟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这两部作为中国古代所留下的经典,在音乐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乐记》、《乐论》心、物、情的音乐审美、礼乐教化两个方面探索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由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文心雕龙》标举儒家音乐观。在审美本质论上,刘勰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音乐的发展变迁决定于现实政治的盛衰;通过音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国势的兴废盛衰。在美感论上,刘勰认为音乐应该具有中和之美,应该是雅正的;他提倡的中和之乐,崇"雅"薄"郑"。在审美功能上,刘勰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应该发挥雅正音乐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榜样教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阶级历史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榜样教化逐渐演变为一种治国方略和统治之术。它借助神灵、明君、圣人等角色实现正人心、美风俗的教化功能;依托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宣传、施教和民间组织的自发学习,深入到政治治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层面,蔓延到政治、经济及文化领域,实现潜移默化的渗透功能,最终形成了以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榜样教化实践网络体系。榜样教化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礼为规范,周为开端,汉、唐、宋、明、清逐步发展的历史变迁中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要继承、发扬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之精华,立足于本土的文化传统,发展民族的音乐文化教育。其中3点尤为重要:中西并重;德乐并重;舞乐并重。  相似文献   

7.
音乐作为一种高尚的审美艺术,具有强烈的感人魅力和思想教化功能。从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娱乐和体育功能、审美功能可以看出音乐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乐记》中音乐的起源、特点、作用的论证的角度来探讨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这一个古老的话题,从而揭示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文艺观在音乐这一艺术样式中的体现,从功能论的角度看待传统功利主义的文艺观念在社会政治教化、维护统治阶层既得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河大合唱》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点,从音乐共享这一基本立场出发,采取诗朗诵与音乐并重的艺术形式、多种歌唱形式的综合运用、借鉴西洋作曲法所创造出来的新的民族音乐语言的运用,使《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艺术从形式到内容均有极大的突破和创新,“是中国大型声乐作品所达到的第一高度”。  相似文献   

10.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要求量加大,供求需求拉大,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高等专业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是重技轻理,还是重理轻技或技理并重。  相似文献   

12.
在中职学校有部分人认为中职生应该注重技能的培养,要多开专业课,音乐课的存在是可有可无的。其实从音乐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未停止过对它的思考。音乐是什么?艺术,意识形态,游戏?音乐的功能是什么?娱乐,宣泄,教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文学批评观念,主要见诸于《论语》中,更多的体现为对《诗三百》的评价;而尤以思无邪、兴观群怨、文质并重、学以致道等为要;既体现了孔子的文学批评主张,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儒家以诗教化的文学观念;中国文学在历史上总体走着一条"诗教"之道,归根结底是受孔子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浅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澜 《科技信息》2009,(6):233-234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学科的独特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肯定。本文针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音乐教育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拓展音乐教育的人文渠道,挖掘教育内容的人文因素,培养综合人文修养,合理配置公共人文学科,创设人文的音乐环境,将音乐的人文审美和教化功能有机结合,实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解多元文化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人精神活动的产物,能够表达人的精神理念,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学生来感受音乐带来的精神上的共鸣。音乐即是人精神的产物,也是人类表现美的创造物,从美学角度看,真与善属于美的范畴,所以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寻求高尚、启人向善、批判假恶丑的过程。音乐美育的另外一个作用便是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教化功能,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亦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过程。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征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提高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正是因为音乐有其特有的作用,即启人向善、阻止邪恶,对学生起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并且音乐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的手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音乐欣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道德修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强调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是一种功能型综合课程。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其课程类型主要包括研究性实践课程、教化性实践课程、服务性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7.
在孔子那里,乐已不限于教化的作用,而是关乎人生境界的形成。自孔子起,真正美学意义上的乐教传统开始形成,并在后世得以继承和发展。老、庄虽没有形成所谓的乐教思想,但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天籁"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在中国美育的发展进程中,诸多美学家都将音乐教育作为他们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音乐的修身养性功能,并达成完整人格,进而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无疑是受到了中国传统乐教的影响。中国传统乐教虽已衰微,却在百年中国美育乃至现代中国美育的进程中得到了重构。  相似文献   

18.
新的教学大纲对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指出了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和专门音乐院校培养目标的区别.如何在新时代要求下发展好高师声乐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课题.就此本文谈谈对高师声乐教学的三点体会:理论、实践并重发展教学;大、小课相互结合教学;舞台实践、教育实习并重教学.培养出更符合现代中小学音乐教学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儒家与道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既对立而又互补,但二者的结合,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形成了既重思想内容又重艺术表现,既重道德教化又重情感愉悦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李银萍 《科技信息》2010,(32):146-14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史上的一篇奇文,作者通过对文中关于声无哀乐的命题、对自然之和的纯音乐追求、对移风易俗音乐教化的矛盾表述等内容的分析,阐明了其中折射出的嵇康自由不羁、孤傲激切的人格特质和信奉老庄、而又彷徨于遁世与入世之间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