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云和尚是韶关近代禅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在韶关的十八年,他驱逐流棍,修复祖庭;农禅并举,安世济民;制订规约,整肃道风;弘法传道,广布四海。虚云和尚对韶关的禅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继慧能之后又一位重要的韶关禅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2.
关于虚云和尚中兴临济宗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续法脉,而且通过付传法卷的形式为后世佛法复兴奠定基础。二是修复祖庭。虚云和尚辛劳一生,重建大小寺院庵堂达八十余处,其中著名的祖师道场有: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韶关南华寺、乳源云门大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六大名刹。三是培养人才。虚云和尚自觉担起培养青年僧才的重任,积极创办佛教学院,先后开设了滇西宏誓佛教学堂、鼓山佛学院、曹溪南华戒律学院、真如禅寺佛学研究苑等,培育了佛教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3.
佛门"三虚"———太虚法师、虚云法师、倓虚法师,对振兴近现代岭南佛教的贡献巨大。太虚法师莅临粤港弘法,宣传开展新佛教运动,并创办岭东佛学院培养人才。虚云法师复兴南华寺、云门寺,弘法传戒,整肃纲纪,重振禅风。倓虚法师将湛山宗风及湛山僧团近乎完整地带到香港,开创华南学佛院、设立中华佛教图书馆培养人才,并以每周佛学讲座普及佛教知识。这些努力,改变了传统岭南佛教的面貌,推进了佛教革新发展,也为佛门培养了一批堪当中流砥柱的僧材。即以今日岭南佛教之发展格局来看,亦仍然深受"三虚"法脉及其门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风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对它要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看待它,否则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本文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风骨"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一、"风骨"一词的渊源及其发展"风骨"一词由来已久,《毛诗序》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①对于这一句话,"<崔灵思集注本>下即作讽字.刘氏云:动物曰:讽托音,曰讽."崔云:'用风感物则谓之讽."②从刘、崔二人的考证来看,这个"风"字与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春天,粤北老工业基地的液压油缸产业焕发出了新枝。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与武汉科技大学共同承担的"冶金高频液压控制伺服元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的获奖,也代表着韶关液压油缸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学研助企业转型升级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是国内液压缸行业生产制造龙头企业,在韶关作为工业基地最为辉煌时期曾被称为韶关机械制造业的"四小龙"之  相似文献   

6.
振兴韶关华南重工业基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毛泽东主席当年的指示精神,国家选择韶关作为华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来建设。在计划经济时期,韶关曾两次出现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高潮。韶关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工业基地的地位逐渐丧失。文章在介绍韶关工业建设历史辉煌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工业基地地位丧失的制度原因,并着重提出了借势国家区域开发扶持政策、做大产业集群"航母"、做强粤北交通枢纽、做优上市企业、打造人才培育"高地"、营造创业型发展环境等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乐清在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375)建县,取名乐成。至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为避太祖之义父朱诚讳,改称乐清。县河以取名乐成?后人有三说:即“子晋吹笙”说。此说始于何时已无考,王十明称故乡为“子晋之江山”,可见至迟宋代已有此说。“云门张乐”说。始见于南宋刘黻的《云门福地记》:“福地以云门名,乐成之得各仿此欤?”从刘氏的口气看,他自己对所持之说也长肯定。至清道光问鲍怍雨修《乐清县去》,又提出了“乐正造士”说。“古者犬乐正造士,七年小成,九年大成,故谓之司成,乐成之义殆取诸此欤!云门张乐,子晋吹笙,故老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三面红旗"。中共韶关地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推行"三面红旗"过程中,虽然为韶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但由于决策本身产生的失误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使韶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遭受到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韶关地区是佛教尤其是禅宗弘法和传播的重要策源地与据点,境内历代寺院遍布.在这为数众多的寺院中,南华禅寺、东平山正觉寺、云门寺以及月华寺、大梵寺、灵树寺、双峰寺、别传寺等,是禅宗的重要道场,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禅祖庭南华禅寺的兴衰沿革历史,充分说明了寺院兴衰“全维系于嗣法”,得人则兴,失人则废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徐跃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5):111-114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是针对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经济高速增长所存在问题的正确回应,这对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大南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大南华区域发展战略为:构建大南华开放式生态保护机制,实行倒"U"字型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开发第三产业,推进大南华区域人口有序转移及合理布局;制定与大南华区域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创意营销政策:打造大南华区域的创新核心价值-大南华理念;紧抓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要素-大南华创意文化;弘扬佛教文化,提升南宗禅法的价值观念;大力推进大南华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强化大南华生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1.
范畴,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概括。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诸多范畴中,“风骨”具有它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极高的一个审美标准。尝试把“风”和“骨”分开来论述,试着考察“骨”这个范畴的历史流变:从先秦“骨”、“利而坚”的本义,到两汉时期相术中的“相骨”,再到魏晋时期人物品鉴术语之“骨”,最后到《文心雕龙·风骨》发展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2.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韶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自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战略以来,韶关各地产业转移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此同时也暴露招商引资缺乏统筹协调、融资方式单一、用地缺乏规划、对口转移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全市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统筹协调;创新园区建设融资方式;提高园区规划的科学性;打造内源性产业集群和加强产业转移对口地区交流与合作相结合来,为实现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所述"风骨"这一美学范畴与文采关系密切,但"风骨"与文采并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也并非对立或并列的关系,风骨包含文采。刘勰主张文章应该达到"风清骨峻,藻耀高翔"的文质彬彬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4.
焦竑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各方面思想都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文学思想更是如此。既重视文学的"载道"传统,亦承认"词"、"法"的重要性;既推崇"风骨"、"兴寄",亦不忽视"性情";既承认文学的"经世"之功,亦在诗文中"无功利"地抒情。在将文学与生活同化的诗意生存中,实现了质与文、尚古与性灵、经世与抒情的完满融合,为明代中后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拨雾导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棚杂戏是韩中传统假面戏的主要传承途径之一,而韩国的《老长戏》和中国的《大头和尚》都与傩戏有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笔者对韩中山棚杂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兼论山棚假面戏与傩戏之关系,得到如下三个结论:第一,宋朝的鳌山杂戏和高丽的山台杂戏就其活动性质和表演情况基本一致。但14世纪以后,韩中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朝鲜的山台杂戏,跟明清的鳌山杂戏不同,其主要目的限于宾礼即接待明使或清使,这一点也让笔者认为山台杂戏本来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笔者认为韩中两国的《老长戏》和《大头和尚》都来源于同一个源头,日本《教训抄》所载的伎乐为其有力的源头之一。第三,《大头和尚》与傩戏之关系是不容易下定论的问题之一,但从秧歌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大头和尚》和《老长戏》都与傩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摩罗诗力"和"现实战斗精神"是鲁迅文艺思想之核心,它们既是鲁迅在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新文学发展实际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文心雕龙>中"风骨"这一民族审美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通之处,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具有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刘群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9):136-13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结合韶关学院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探讨了对该专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意义、教学模式与特征,分析了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在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方面的实践情况,以期为更好的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以相关产业集聚与规模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韶关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广东制造业基地的建设,都必然要求产业集群。铝箔产业集群建设是韶关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韶关铝箔产业集群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只要有科学的铝箔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19.
鲍勃·迪伦用"风"之意象营构了情景交融而又意蕴无穷的审美空间。其笔下之风形态多样,包含悲情之风、抗议之风以及浪漫之风。丰富的风意象是迪伦不同时期反叛个性的展现以及内心情感的承载,亦是迪伦反抗社会反抗现实的强兵利器,借助风之意象,他奏出了一曲曲悲壮动人的时代强音。风之意象凝聚了迪伦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及对时代、人生、生命、自我的质疑与反思,亦奠定了其沉郁悲情的歌曲主基调。  相似文献   

20.
风骨是《文心雕龙》一书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论概念。它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彦和用了一个比喻:“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这里,它道出了其内涵的形而上特点:风骨即文学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它象飞鸟的翅膀。 准此而言,我们可以说,风骨既不可能是旧式学者如黄侃所说的“文意”、“文辞”(文心雕龙札记·风骨》),也不可能是众:多“五·四”后学者所说的风格。文意文辞本是语言艺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何劳冠以风骨作叠床架屋式专论?风格虽不失形而上范畴,但它是对既成艺术作品作分类性审美把握时所使用的一个中性术语。而刘氏这里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