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云南糯扎渡保护区电站建设水淹区植被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水电站建设水淹区的植被资源决策数据和信息,利用3S技术对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淹区的植被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淹没的植被类型和面积分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313hm^2,占保护区面积的2.8%;落叶季雨林443hm^2,占33.5%;思茅松林10hm^2,占0.2%;竹林385hm^2,占41.2%;干热河谷稀树草丛73hm^2,占65.2%;灌木林9hm^2,占2.2%。在水电站建设水淹区的植被资源调查中3S技术展现了速度快、精度高且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白山风灾前(1985年)和风灾后(1987年)的遥感影像,提取了1986年台风维拉在长白山西南坡森林中形成的风灾迹地,并解译出风灾迹地上风灾前的植被类型;利用长白山DEM数据,提取风灾迹地海拔、坡度和坡向地形因子数据,分析了风灾迹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长白山风灾迹地形成格局与地形因子和植被类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坡度是最主要的致灾因子,风灾迹地大部分位于15°以下坡度较为平缓的地区,占总面积的75.03%.(2)海拔的影响也较强烈,风灾迹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 350~1 700m的范围内,占总面积的67.84%.(3)温带森林类型的影响不大,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和岳桦林中均有风灾迹地分布.不同林型的抗风性能有所差异:针阔混交林岳桦林常绿针叶林.(4)局地坡向的作用最弱,在迎风坡的西南坡、西坡和西北坡风灾迹地占比略大,分别占总面积的13.35%,12.11%,17.24%.因此,在强风干扰下温带山地森林区的主要致灾因子为坡度和海拔.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墨尔多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存在9种植被类型,斑块数为1610,斑块面积约56990hm^2.其中,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亚高山针叶林、流石滩稀疏植被、干旱河谷灌丛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的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亚高山、高山草甸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最少,边界最为简单,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植被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实地调查和3S技术相结合,根据湿地所处立地特征,建立长白山 自然保护区湿地分类系统,探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划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高山湿地、人 工 湿 地 等 可 以 通 过 ALOS卫星影像和地形图等获得.沼泽湿地无法用传统的方法获取,主 要 通 过 野 外 实 地 调 查 获 取 信 息.根 据 长 白 山 自 然 保护区自然环境状况选取湿地调查区域,然后利用 GPS 仪 对 各 区 域 进 行 定 位 考 察,记 录 湿 地 的 立 地,进 而 确 定 湿 地 类 型.结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分类体系,使用 ArcGIS9.3软件进行多源数据叠加,绘制出研究区的湿地分类图,在此基 础上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特征.研究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极为丰富,沼泽 湿 地 是 本 区 主 要 湿 地 类型,高山湿地次之,人工湿地最少.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形成,受地貌和水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龙泉关地区植被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太行山龙泉关地处北纬38°50′,东经113°50′,海拔高度700-2280米,山区地形复杂。植物种类较丰富,记录野生高等植物共294种,隶属于71科,180属。其中乔木29种,灌木31种,草本234种。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有15种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最多,占48%以上,热带分布共占18.3%,中国特有分布占1.4%。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非地带性植被类型有草甸。 太行山龙泉关地处北纬38°50′,东经113°50′,海拔高度700-2280米。按吴氏植物区系分区系统,太行山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华北平原、山地亚地区。至今,无人对该段山区进行地植物学方面的研究。1985年,我们对该段山区的植被类型进行研究,目的为开发利用太行山植被资源,开展山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维护山地生态平衡提供地植物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赖以生存的土壤成分对植物的生长、群落的演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的立地类型原生天然林树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对造林树种的选择进行阐述,以此促进保护区植被盖度的有效提高和人工抚育改造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三江源称多、玛多、玉树、曲麻莱、治多、杂多、囊谦、达日等县部分地区为草地变化研究区,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8年两个时期TM影像,结合实地测量盖度、地面光谱信息以及GPS技术,建立了监测草地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植被盖度的定量反演模型。将两期影像进行比较,监测研究区草地植被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将模型预测的植被盖度与2008年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与精度验证,相关性达到0.84,平均精度为80.18%。用光谱分解分析法得到的盖度分布结果与本文结果做精度验证,精度为77.46%。分析研究结果,较符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草地保护区建设规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两个时期三江源部分县的草地监测结果表明:该研究区部分地区草地是退化的,但也有部分地区草地正在恢复。研究区0.16%严重退化,11.40%中度退化,31.89%轻度退化,56.55%处于不同程度的草地恢复中。草地恢复区与轻度退化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荷兰地处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全国植被分为13个群系,38个级,54个目和85个变群丛,其中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是人工草地,其次是农业植被,两者占全国面积的68%;还有园林绿化和庭园.自然植被面积小,均划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包括5个自然植被类型:①森林植被分布在东、南部,东部随土壤肥力不同,有桦木林,栎-桦林,山毛榉-栎林.南部河谷地白垩土上由鹅耳杨、水曲柳、榛子、槭、榆等多种落叶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②灌丛植被包括分布在东部砂质土上的石楠灌丛和海岸沙丘演替系列之一的胡颓子灌丛.③自然草地面积极小,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有湿草地和干燥草地之分,还有物种多样的白垩土草地.④沼泽有东部沼泽和西部沼泽,后者具完整的水生演替系列.⑤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海岸沙丘植被具完整的沙丘演替系列和重要的固沙防海潮作用.荷兰植被类型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土质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效果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保护,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该保护区的保护植被的动态变化和保护效果的评价是生态科学界、自然保护工作者和政策决策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九龙大雾山北坡的自然植被可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灌丛和草地等几个基本类群,它们均属次生性植被,其中以灌丛和草地分布面积最广,常绿阔叶林面积较小且多分布于山谷地带.大雾山北坡的常绿阔叶林是华南常绿阔叶林的组成部分,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雨林结构特色.由于生态条件的优越,草地和灌丛等植被类型能以顺向演替而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共获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蛾类标本7 000余号.已鉴定的种类为15科144属186种,夜蛾科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螟蛾科、尺蛾科和卷蛾科.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蛾类以古北种为主,表明其具有很强的古北区特征,广布种次之,东洋种最少.根据中国地理区划,贺兰山蛾类除了自身的蒙新区特点外,与东北区、华北区联系最为密切.4个生境的多样性指数H′由大到小依次为山麓荒漠化草原、山前草原化荒漠、针叶林层、山地草原;均匀度指数J′由大到小依次为山麓荒漠化草原、山地草原、山前草原化荒漠、针叶林层;优势集中性指数C由大到小依次为山地草原、山麓荒漠化草原、针叶林层、山前草原化荒漠.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以此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地形图、土壤类型图、SPOT影像和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获取了研究地的立地信息,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所选海拔、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类型和植被盖度7个因子进行了空间叠加,制作了森林立地分类图,得到了森林立地分类数据库,并对各立地类型的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黄柏山林场面积超过50hm2的立地类型有20个类,这些类以低海拔、黄棕壤、高盖度为主;面积稍小的为高海拔、斜缓坡、高盖度为主的立地类型;而中海拔的立地类型面积都较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云南松林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境内,云南松林水平分布范围北至28°23′33″N,南至23°01′20″N,东至97°46′39″E,西至105°54′05″E;垂直分布海拔跨度在710~3320m之间,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500~2500m,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6.66%;云南松林下的土壤包括8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最多,占61.58%,其次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就分布的坡向而言,在阳坡的分布多于阴坡,前者占58.29%,后者占41.71%,但分布于阴坡的云南松林质量总体上优于阳坡,前者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9.1m3/hm2,后者平均为74.0m3/hm2;坡位分布方面,分布于中坡位的云南松林最多,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的居第3,分布于山脊的居第4;从林分质量上看,山脊上的优于上坡位的,上坡位的优于下坡位的,出现了林分质量与立地质量相背离的情况,但下坡位到山脊受到的人为干扰不断减少.这表明在现存云南松林中,人为干扰因素取代立地质量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云南松林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凤阳山主要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林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影响因素,为恢复与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 300~1 400 m范围内主要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林地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含量,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团聚体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4种林分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WSA)(≥0.250 mm)含量均在90%以上。土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及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以杉木林的最大,竹林的最小。②通过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分析,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杉木林对≥2.0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影响较大,竹林对≥0.053~0.106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较大。③土壤密度与土壤MWD及GM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分形维数(D)呈显著负相关。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MWD及GMD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林分类型较土层深度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更显著,土壤密度及非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理化性质较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及总有机碳含量等对土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江西省东北部低山区的森林土壤,按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应归入红壤和黄壤;但是,实际上坡地中部以上的黄棕色土壤与上述红壤或黄壤的概念不符。以赣东北与南京近郊低山区几个土壤剖面的数据作出极小生成树图,可见赣东北低山坡地下部的红色土壤与中部以上的黄棕色土壤,是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后者在性质上与南京低山坡地下部的、具有埋藏红层的土壤剖面接近,但二者成因不同。南京近郊低山坡地的土壤组合,自上而下为薄层土(性质近似于山东棕壤)和黄棕壤(老红土上发育的);而赣东北低山坡地的土壤组合,自上而下为黄棕壤(近代发育的黄棕色土壤)和红壤(古风化壳上发育的)。  相似文献   

17.
新源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新源县东南部,那拉提山与塔什帕尔山之间的恰普克河山间谷地。是1986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新疆第一个山地草甸类草地自然保护区,1993年又被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MAB)。1994年6~7间,笔者等参加了自治区草原总站组织的综合考察。根据实地考察,笔者对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生活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活型分类式,并对各生活型类群的组成进行了初步划分和探讨,为进一步进行研究和保护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及化学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量及化学能的测量,揭示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的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中以针阔混交林生物量最高,人工落叶松林的生产量最高,并得出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化学能模型,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新一代天基测高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调查(GEDI)对森林观测及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GEDI V2(GEDI第2版)数据反演林下地形的性能,利用机载雷达数据验证林下地形反演精度,并探究反演精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以美国西波拉森林与中国帽儿山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G-liht及帽儿山高精度机载雷达数据验证GEDI V2数据在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下反演地形的性能,并分析不同光束强度、光斑时间、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地形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美国西波拉针叶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为2.33 m,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8 m;帽儿山针阔叶混交林地区地形反演精度RMSE为4.49 m, MAE为3.33 m。随着坡度、植被覆盖度增大,两种森林类型地形反演精度均降低。【结论】GEDI V2数据反演针叶林林下地形精度要优于针阔叶混交林,强光束优于覆盖光束,湿润地区白天效果更优,干旱地区黑夜效果更优;平缓地区数据使用效果极好,陡峭地区精度降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地形反演精度较高,高植被覆盖区域地形测定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