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我们传达情感、表现音乐内涵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分析语言、表现语言的能力,才能赋予歌唱鲜活的"生命力"。本文试从歌唱中语言的纯正性、艺术性和歌唱语言情感表达等几个方面来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歌唱语言情境中的音、字关系探微徐黎钟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声乐理论研究领域和歌唱艺术实践活动中,“字正腔圆”是一个被不断论及的命题。早在明清之际,学者们便在诸如《曲律》、《明心鉴》、《顾误录》、《太和正音谱》等著作中提出这一命题并加以解说,将其视作唱工臻...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歌唱语言中的归韵问题,是学好歌唱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声乐界对归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中把字放在本韵中唱,不离开本的观点更为合理,这样不会产生唱词的误解,易于歌曲的表情达意。  相似文献   

4.
歌唱中的语言,要求咬字准吐字清,其中咬字是第一位的。共鸣是声乐歌唱中的一个重点,声乐歌唱没有了共鸣,就会失去歌唱声音的艺术性,歌唱悦耳好听,主要是共鸣器官的作用。在歌唱中要把规范咬字吐字的语言要求和共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理学基础、语言基础、音乐功能及审美能力、心理调控和纠错能力等五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艺术歌唱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激发起声乐学习者的深入思考,提高声乐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4,(4):111-113
"音准"问题是高校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初学者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从歌唱的发声技巧方面对"走音"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避免或者减少"音准"问题的出现,可以使声乐学习者更好地完成对声乐作品的演唱。  相似文献   

7.
彭维熹 《科技资讯》2013,(35):225-225
声乐作为音乐性的歌唱艺术和时间性的听觉艺术,它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瞬间使听众能准确的听清所唱的每一个字,词,乃至整首歌曲。因此,在声乐学习和表演中,注重声乐语言高度准确性的把握尤为重要。其中,归韵收声是声乐语言准确性把握的重中之重,它影响字音的清楚,准确与声音的连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声音物理学角度阐述了身体主要发生器官、呼吸器官、以及共鸣腔体系统的相互关系。同时从声乐演唱方法论述歌唱过程中轻、重机能平衡发展的观念,倡导"点"在声乐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探讨歌唱艺术及声乐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歌唱内感"是在歌唱发声活动中歌唱心理对歌唱肌体内部运动感觉的一种感受 和反应。"歌唱内感"的培养不仅是歌唱实践中必须获得的歌唱体验,更是声乐理论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梦馨 《科技信息》2011,(24):I0251-I0251
声乐是一种能够跨越地域和历史界限的神奇语言。它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并非简单的机械发声过程,而是通过语言、情感等多种方面,全面具体系统地表现出一种声音。歌唱(即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色彩的音乐艺术。歌唱艺术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本身就具有多方面因素,单从字面看,歌唱就包括歌和唱二字,即歌曲和演唱,而在演唱过程中,语言的地位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声乐是音乐艺术形式中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的唯一产物,音乐的语言和旋律构成了声乐的基础,特别是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汉语普通话标准语音的构成是极其复杂而又相当细致的,这就是汉语语音在歌唱发声中微妙的和独具的发音特色。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的是情感,演唱者通过悦耳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声乐艺术的创作与表演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作为演唱者如何在歌唱艺术中实现"二度创作"的功能,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其前提是准确体验声乐作品的情感,关键是正确运用各种演唱技巧,而歌唱表演则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是表演者通过对歌唱语言的运用,将人们心中的情感完美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而声乐课程则是将音乐、情感及语言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方式。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追求演唱技术,忽视曲目的艺术性,导致学生在声乐表演中只是进行机械的歌唱,出现艺术与技术脱节的现象。本文就如何正确处理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技艺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吕韵 《咸宁学院学报》2013,33(3):148-149
良好的歌唱习惯对于歌唱者至关重要,歌唱方法的好坏与歌唱习惯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针对声乐学习中的基础性问题,参考了声乐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和演唱体会,对歌唱习惯以及歌唱习惯的培养进行理论构建,以方便声乐学习者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歌唱的技能是为歌唱的作品内容服务的,歌唱艺术的目的是传达思想、交流情感、表现情绪、描述情景。再优秀的嗓音,再动听的歌声,缺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就不能感动他人,也就没有歌唱的意义。只有以"声"唱"情",声情并茂,才能赋予声乐艺术的生命力。情感的表达成了诠释作品的要求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声乐理论是在众多的歌唱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复杂的声乐教学中,理论如何指导歌唱实践,这是声乐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声乐理论在呼吸、咬字吐字、腔体打开、稳定喉头、歌曲演唱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将有益于解决教学、理解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美声歌唱艺术,语言中的语音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要准确地掌握发音规则,将意大利语音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准。  相似文献   

18.
孙军立 《科技信息》2009,(23):I0227-I0228
歌唱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用音乐化的语言为载体,把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感情直接抒发出来,达到听者与歌者心灵的共鸣。要实现这种共鸣,歌者必须有良好的歌唱心理,掌握扎实的歌唱技巧的基础上,还要对所演唱的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处理,抓住声乐作品感情色彩,声请并茂地去演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歌者与听者之间心灵的沟通,产生强大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19.
马娟 《科技信息》2009,(34):266-266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一般也都是以"师傅带进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以自己的经验把歌唱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这个就难免带有片面性。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在传授声乐技巧的同时,也能讲解有关的声乐理论和知识,无疑对学生的全面提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声乐学习中的"注意"心理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阐述了声乐学习中"注意"心理的特征及其表现,阐明了这一心理活动在声乐学习和歌唱表演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