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所罗门之歌》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不断进行渗透和颠覆,以使美国黑人逐渐忘记历史。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坚持不懈地修复着黑人文化。她认为,黑人同胞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以其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本文分析了小说主人公“奶人”的自我追寻,认为黑人的自由与发展要依靠像“奶人”这样的年轻人,“奶人”的成长经历代表着作者与黑人同胞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2.
谷萍 《科技信息》2008,(6):203-203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在其小说中深刻探讨了黑人妇女的解放问题。本文以她首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保琳与佩克拉母女的人生悲剧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广大的黑人妇女只有挣脱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孙树苹 《科技信息》2009,(26):I0344-I0345
托尼·莫里森IQ前发表的作品中《所罗门之歌》是唯一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说中莫里森描述了几个主人物的成长过程,把黑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中的生存状况体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了异质文化中黑人成长的艰辛,同时也学到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显示了对当代美国黑人身份属性的担忧,从而展示了美国黑人在黑白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中所经历的困境。本文努力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不同的黑人对自己黑人文化身份的认同过程,使读者们能够重新认识黑人文化的前景。本文观点认为:黑人成员只有回归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立足过去,面对现实,抵制在当今社会使其文化沦落的"边缘文化"地位,才能弘扬黑人的民族文化,重塑民族自豪感,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摆脱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5.
在托妮·莫里森的作品中,因父亲缺位而凸显女性母亲的形象,但饱受摧残和压抑的黑人母亲所表现的母爱是畸形、变态和悲壮的。特殊的环境孕育了黑人女性独特的品性,特别是处在美国边缘社会的美国黑人母亲,她们以自己的忠贞和毅力传承着黑人文化,成为黑人世界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最蓝的眼睛》中的人物自我同黑人社区的游离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7.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是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一直以来,黑人问题都是文学作品关注的焦点,人们通常将其悲剧根源归咎种族歧视。Alice Walker(艾丽斯·沃克),这位倍受瞩目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从妇女主义和黑人的崭新双重视角来透析这一现象,将矛盾深入到黑人种族内部,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试图为苦难深重的黑人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在一系列的作品中,Alice Walker不遗余力地以激烈的言辞和摧毁一切的姿态颠覆了西方主流文化赖以生存的话语空间,迫使读者重新审视后殖民时代的种种问题。本文以Alice Walker的代表作The Color Purple《紫颜色》为主,以其他作品为辅,结合同时代其他黑人作家的小说,探讨当代西方非主流文化对传统中心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本文从文化霸权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了黑人心灵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相似文献   

10.
“黑人性”最早是塞内加尔的著名诗人桑戈尔在《还乡笔记》中第一次运用,以表达他对黑人问题的高度关注。后来它发展成为一种震撼世界的黑人文化运动。它旨在提升黑非洲文明的精神,唤起黑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沃克的《紫色》在关注茜莉的自我发展过程中着力渲染黑非洲文化所引发的民族自信心,并透过《紫色》充分折射出桑戈尔“黑人性”的文化内涵和精髓。这在体现茜莉摆脱作为黑人女性受到的双重压迫而成长为新女性形象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依斯用“双重意识”概念来解释黑人经验,它指的是非裔美国黑人的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造成的心理、社会、文化上的分裂状态。通过美国黑人文学三次高潮中“双重意识”的不同体现,生动地表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性以及黑人作家们对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思考。只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即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正确地“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12.
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斯(blues)又称蓝调,是上世纪初期美国黑人创造的一种音乐样式。作为美国黑人种族文化的典型表征,布鲁斯是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文章通过对美国当代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的分析,指出作者将布鲁斯这一美国黑人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创作密切结合,体现了小说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李丽丽 《科技信息》2009,(7):238-238
As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woman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ni Morrison is the most noteworthy writer in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She earnestly appeals to the folks of her race to take root in the fertile soil of their own traditions and culture,to heal their 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wound and to reconstruct black consciousness. This essay analyzed reasons for those black's self-hatred through a series of symptoms  相似文献   

14.
在《所罗门之歌》这部小说里,托尼.莫里森扎根于美国黑人传统,用隐喻的语言讲述了美国黑人命名的传统和名字的意义。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名字以及命名的隐喻,认为小说中的命名既隐喻着美国黑人客体化、同化现象,也喻指美国黑人对于主流文化的反抗以及对于自我身份的了解与认同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哈莱姆文艺复兴期间,新黑人就美国黑人艺术的独特性、文艺创作中的黑人形象和文艺与宣传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有益的探讨,推动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健康发展,在美国黑人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口语语言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也是美国文化传播的载体。地道美国口语中承载着基督教元素、历史元素、文学作品元素及运动用语元素。了解了地道美国口语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黑非洲的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19世纪末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由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倡导推动,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桑戈尔不仅是"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扎根非洲黑人文化传统,赞颂黑人传统精神的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黑人性"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和习俗文化的关系密切。汉语交际的习俗文化以谦虚为得体,而英语交际的习俗文化以感谢为得体。因此,英语教学不能脱离英美社会文化背景。有鉴于此,要努力获取英美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与外教交往,更直接地了解和体验他们的文化;创造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真实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原著和报刊杂志;日常会话中,注意体会和感受英美国家的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