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食物依赖-运动性过敏在国外多有报道,国内迄今也已有两例相关报告,多表现为进食某一特定食物后从事剧烈运动而诱发,然而摄取常规膳食后短时间内剧烈运动所诱发的该病症则鲜见报道.本文简要介绍此特殊病例的症状体征、诊治、鉴别,探讨该症本质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急性剧烈运动引起机体细胞内过氧化和抗氧化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机体的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系统对运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而过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的微妙平衡随机体衰老而改变,对于运动、抗氧化与衰老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可提供更多的关于老年人如何锻炼以及是否补充营养性抗氧化剂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孙奇  窦恭伟 《科技信息》2010,(26):150-150
现在,家里常常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方便又快捷。可是,微波炉里并没有炉火,为什么也可以加热食物呢?微波炉的顶部有一种特殊的装置,它在微波炉工作时会发出波长为0.001~1米的微波。虽然人的肉眼看不见这些微波,但是它们的威力不容小觑。它们可以穿透食物达5厘米之深,并使食物内部的分子发生剧烈运动。  相似文献   

4.
小菲 《小学科技》2009,(10):6-6
现在,家里常常用微波妒加热食物,方便又快捷。可是,微波炉里并没有妒火,为什幺也可以加热食物呢? 微波炉的顶部有一种特殊的装置.它在微波炉工作时会发出波长为0.001~1米的微波。虽然人的肉眼看不见这些微波.但是它们的威力不容小觑。它们可以穿透食物达5厘米之深,并使食物内部的分子发生剧烈运动。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女子月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校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经期参加剧烈运动和耐力训练可诱发各种形式的月经紊乱,通过对体育教师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调查,得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有益无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是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健身娱乐的主要方式,同学们在健身运动中;以及体育比赛中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可是,由于同学们缺乏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对掌握体育运动量的大小,体育比赛强度大等原因,在运动中尤其剧烈运动会出现运动中腹痛的现象.运动性腹痛是速成运动中运动中腹痛的重要原因.该文对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和和发病原理、症状和特点、处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使同学们了解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并且掌握如何预防运动性腹痛.  相似文献   

7.
在剧烈运动中,通气肌是否出现疲劳和机能能力下降,这是有争论的。Fregosi 等报道过在衰竭性赛跑运动中,鼠的膈肌中乳酸急剧增加。Bye 等也指出在进行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之后,膈肌的最大跨壁压力降低。是这些变化还是其它的变化致使剧烈运动中和运动后最大通气能力减弱,目前尚未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企图通过测定在跑台上进行持续时间为3—10分钟或60分钟的衰竭性运动的最后几分钟和运动后的60秒随意最大通气量,来探查这  相似文献   

8.
改变温度、密度、食物等环境条件,皆能诱发隆线溞产生冬卵。培养液温度在16—30℃变温及30℃恒温、溞类密度达200头/升以上,以酵母作为溞类食物或使溞类处于半饥饿时,皆有较高的冬卵发生率;提高培养液比重或改变pH值都对冬卵发生无明显诱发效果;环境因子如温度、食物等改变过剧,会引起溞类大量死亡或抑制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影响冬卵的质量和数量。在夏秋水温较高季节,提高溞类密度、配合酵母食物或使溞类处于适当饥饿,应是诱发溞类产生冬卵的一种简单易行之方法。本文还分析了一些环境因子对隆线溞孤雌生殖及体长生长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浅析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揭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理,分析疲劳产生的诱发因素及由此在运动训练中产生的危害,同时提炼出科学、针对性较强的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及比赛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于鱼类的防腐保鲜,国外研究很多,尤其是以生产水产而著名的日本,近年来出现很多新的防腐保鲜方法,现根据日本专利报道的情况综述如下: 一、利用食盐与食物纤维进行鲜鱼保鲜利用食盐与大量食物纤维一起作鲜鱼保鲜剂,既可延长保藏期,又能抑制食盐渗透到鱼体内,使保鲜后的鱼体咸度适中,保持鲜美。使用的食物纤维为纤维素、果胶、多缩甘露糖类的多糖类物质,保水性好,无异味。像甜菜粕、麸皮、  相似文献   

11.
运用VAR模型,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0月和2009年11月—2013年6月两个阶段的月度数据,采用累积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互动传导机理。累积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表明:第二阶段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相互冲击的强度和冲击持续的时间长度都比第一阶段大;在两个阶段,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冲击的反应速度和强度均强于后者对前者的冲击;两者的互动影响都是正向的,且具有滞后性。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两个阶段非食品价格对食品价格变动的解释程度都比后者对前者变动的解释程度高,第二阶段两者对对方变动的解释程度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生命体经过漫长的进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极其完善的利用食材制造其所需营养素的技术,许多生命活动与现有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利用仿生学原理,向生命体学习,进行食品加工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正逐渐得到国内外食品加工技术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分析了人们受人体感官、食物消化、养分吸收、生物合成、生物材料、生物机构、生物成型的启示,进行食品加工技术创新的研究案例。从3个方面概括了未来食品工业仿生化发展的主要任务:1)重新认识生命活动。突破长期以来基于健康和生产(生长)的需要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局限性,建议从生命体制造其正常生长所需营养素的角度,重新研究生命活动,重新认识生命现象。2)深化已启动的仿生研究工作。根据对生命活动重新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对已经启动的仿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新的创意。3)开拓新的仿生技术方法。通过比对,寻找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与食品加工技术有对应关系的生命活动,开拓从未触及的仿生研究领域,推动食品领域的原始创新。着重强调了“食品工程仿生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品表征识别与真伪鉴别已成为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和重要研究内容,应用于食品鉴伪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开展研究工作的队伍和人员不断壮大。从食品掺假与欺诈的历史发展、影响程度、内涵演变、技术问题等方面,分析了食品打假鉴伪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概述了基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无损检测技术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研究现状,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食品打假鉴伪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并对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山梨酸的应用与制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梨酸是一种无毒、高效的食品防腐剂。本文介绍了山梨酸的性质 ,自山梨酸开始工业化以来的七种合成方法与三种提纯方法 ,阐述了山梨酸的防腐机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从生姜中提取食用色素的试验,对提取剂进行了优化实验,并在不同条件下探索生姜色素的稳定性和测定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抗氧剂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体的多种疾病都与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损伤有关,而抗氧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攻击,因此引起广泛关注并被应用于食品技术和医药学领域.抗氧剂分为内源性抗氧剂和外源性抗氧剂两类,内源性抗氧剂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外源性抗氧剂包括抗坏血酸、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酚类化合物等.对上述抗氧剂抗氧化作用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10年3月共治疗70岁以上(70—96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其中手术治疗92例,保守治疗8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本组患者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本组1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28月,平均14.2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脱位2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4±10.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5±7.2)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1.1674,P〈0.05。x线片检查示内植物位置良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N J Emery  N S Clayton 《Nature》2001,414(6862):443-446
Social life has costs associated with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such as food. Food storing may reduce this competition as the food can be collected quickly and hidden elsewhere; however, it is a risky strategy because caches can be pilfered by others. Scrub jays (Aphelocoma coerulescens) remember 'what', 'where' and 'when' they cached. Like other corvids, they remember where conspecifics have cached, pilfering them when given the opportunity, but may also adjust their own caching strategies to minimize potential pilfering. To test this, jays were allowed to cache either in private (when the other bird's view was obscured) or while a conspecific was watching, and then recover their caches in private. Here we show that jays with prior experience of pilfering another bird's caches subsequently re-cached food in new cache sites during recovery trials, but only when they had been observed caching. Jays without pilfering experience did not, even though they had observed other jays cach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jays relat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previous experience as a pilferer to the possibility of future stealing by another bird, and modify their caching strategy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9.
Rapid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to the behavioural actions of cholecystokinin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J N Crawley  M C Beinfeld 《Nature》1983,302(5910):703-706
Cholecystokinin (CCK) acts acutely to inhibit food consumption in fasted rats, mice, sheep, pigs, monkeys and humans. CCK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atiety signal, inducing the behavioural sequence of satiety, or as an aversive internal stimulus, which inhibits food intake by inducing malaise. Reductions in food intake and related exploratory behaviours are initiated by CCK at its peripheral receptor in the gut, which appears to transmit sensory feedback via the vagus nerve to brain regions mediating appetitive behaviours.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CCK as an appetite suppressant in obesity syndromes rests on the demonstration of significant, long-lasting body weight reduction. Chronic CCK administration by repeated injections is problematic, since this peptide is rapidly degraded in vivo. We chose the Alzet constant infusion osmotic minipump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alterations in body weight and food intake during continuous infusion of CCK. We now report that no change was detected in either body weight or total daily food consumption at any time point during 2 weeks of intraperitoneally (i.p.) infused CCK.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lack of chronic CCK effects appears to be a rapid development of behavioural tolerance. Acute challenge doses of CCK which induced satiety-related behaviours in saline-infused rats were ineffective in CCK-infused rats. The behavioural tolerance was apparent within a few hours of minipump implantat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rapid and reversible tolerance develops to the actions of a gut peptide.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查找血清特异性IgE,总结荨麻疹可能引起的病因。方法抽取患者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加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来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的浓度,判断荨麻疹的病因。结果吸入性特异性IgE检出率依次为艾蒿70.3%,蟑螂35.6%,屋尘13.4%,葎草11.1%,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11.1%,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9.5%,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9.5%,普通豚草8.3%,猫毛7.1%,狗上皮2.7%;食入性特异性IgE检出率依次为海洋鱼组合(鳕鱼/龙虾/扇贝)63.2%,蟹25.6%,花生28.1%,淡水组合(鲑鱼/鲈鱼/鲤鱼)14.2%,蛋清11.1%,牛奶11.1%,牛肉11.1%,羊肉11.1%,虾11.1%,黄豆8.3%。单种致敏原58例,占22.9%,多种致敏原(两种及两种以上)165例,占65.2%,未测出致敏原的30例,占11.8%。结论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吸入物和食入物皆有,且可能同时存在,吸入物以艾蒿为最多,食入物以海鲜类最多,且同一患者致敏原常为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