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3-二(2',4'-二羧酸苯基)苯、2,2'-联吡啶和氧化镉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超分子化合物{Cd(H2dtca)(bipy)}[H2dtca=1,3-二(2',4'-二羧酸苯基)苯,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结构研究发现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604 06(7)nm,b=1.037 30(4)nm,c=1.720 97(7)nm;β=101.803 0(10)°;Z=4,wR1=0.034 2,wR2=0.079 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2个镉在1个1,3-二(2',4'-二羧酸苯基)苯的连接下形成了一个双核结构,再在氢键作用下,形成3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固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Zn(pam)(bpa)]_n(1),(pam=4,4'-亚甲基二(3-羟基-2-萘甲酸), bpa=2,2'-二吡啶胺),对该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和荧光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目标化合物中的锌(II)离子分别与来自两个不同4,4'-亚甲基二(3-羟基-2-萘甲酸)中的羧基氧和同一个2,2'-二吡啶胺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扭曲四面体结构。该配合物通过锌(II)离子的连接形成有趣的一维螺旋长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3,3',5,5'-四叠氮基-4,4'-联-1,2,4-三唑(TABT)为起始原料,经(Ph)3P/H2O还原,再与HBr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离子盐3-氨基-4,4'-联-1,2,4-三唑氢溴酸盐。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FT-IR,MS,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以甲醇为溶剂,通过溶剂缓慢挥发法培养并得到了3-氨基-4,4'-联-1,2,4-三唑氢溴酸盐的单晶(CCDC:1 516 99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547 41(13)nm,b=1.347 43(12)nm,c=1.573 31(14)nm,α=90°,β=90°,γ=90°,Z=16,DC=1.88 g·cm~(-3)。  相似文献   

4.
采用吡啶取代的单臂氮氧自由基与抗磁金属Cd(Ⅱ)进行配位,得到了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Cd(1M4Py)3(OCN)2·2H2O](其中IM4Py=2-(4'-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晶胞参数a=1 443 9(3)nm,...  相似文献   

5.
以顺式-1,2,3,4-环戊烷四羧酸(H4CPTC)、4,4'-联吡啶(bipy)及水合醋酸铜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u2(H2cPTC)(bipy)2]·(c4H8O2)0.5·(H2O)}n(C4H8O2=1,4-二氧六环).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3 4(2)nm,b=1.282 9(3)nm,c=1.288 4(3)nm,a=65.87(3)°,β=106.327(10)°,γ=86.29(3)°.该配合物由4,4'-联吡啶桥联中心金属铜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相连形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N-亚水杨基β-丙氨酸铜(1)和N-亚水杨基牛磺酸铜(2)两种新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指标化.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sal-β-ala)@H2O、Cu(sal-tau)@2H2O,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分别是:配合物(1)a=1.4981 nm,b=1.824 6 nm,c=2.198 5 nm;配合物(2)a=0.945 4nm,b=1.709 2 nm,c=2.225 4 nm.  相似文献   

7.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bmip)(oba)]_n(1)和[Zn(bmip)(oba)]_n(2)(bmip=1,3-二(甲基咪唑)丙烷,H_2oba=4,4'-二羧酸二苯甲醚),并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测定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和2为同构体,属单斜斜晶系,C2/c空间群,其空间结构为二维的(4,4)网格结构.此外,还在室温条件下,研究其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8.
Co(NO_3)_2·6H_2O与D-樟脑酸(D-H_2cam)和4,4'-双(苯并咪唑-1-亚甲基)联苯(bbmmb)在水热条件下反应提供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o(D-cam)(bbmmb)]·H_2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对配位聚合物1进行表征.结构分析揭示配位聚合物1结晶于正交空间群P2_12_12_1,a=9.8786(9),b=17.5620(18),c=19.4752(19),α=90°,β=90°,γ=90°,V=3378.7(6)~3,Z=4,R_1=0.0575,wR_2=0.1097.配位聚合物1具有一个二维同手性层结构.bbmmb的柔韧性对配位聚合物1的同手性结构有重要影响.配位聚合物1的荧光性质被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利用4,4'-联吡啶为桥联配体得到两种新型超分子化合物[(DPA)·0.5(4,4'-bipy)](1)和[Cd(H2O)2·(4,4'-bipy)2]2DSTA(2)(DPA=2,2'-联苯二甲酸、DSTA=2,2'-二硫代水杨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化合物1通过O-H…N和C-H…O氢键构筑成2D的网络结构,化合物2中心镉离子为六配位构成1个八面体的配位结构,同时,化合物2中包含一个16.112×17.535(4,4)的2D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双苯并咪唑(bbbi=1,1'-(1,~(4-)丁基)二-1H-苯并咪唑)和钼氧链的二维超分子(H_2bbbi)_2[Mo_8O_(26)],并通过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超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超分子是由质子化的H_2bbbi~(2+)以及共角链接的基于[Mo_8O_(26)]~(4-)的无机钼氧链组成,最终通过[Mo_8O_(26)]~(4-)的端氧和质子化的H_2bbbi~(2+)咪唑之间的氢键作用拓展成波浪形二维结构.标题超分子具有较好的相纯度和荧光特性,并且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染料分子具有一定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成了一个抗磁金属Zn(Ⅰ)-氮氧自由基配合物[Zn(IM4Py)2(OCN)2](其中IM4Py=2-(4'-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31 4(5)nm,b=0.605 5(2)nm,c=2.256 3(7)nm,β=119.615(16)°.其中每个Zn(Ⅰ)离子采取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分别与两个空间对称的IM4Py自由基以及两个氰酸根阴离子配位,构成单核双自旋配合物.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结果显示,由抗磁金属zn(Ⅰ)连接的IM4Py自由基间传递弱的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LnCl3、H2bpdc(2,2'-联吡啶3,3'-二甲酸)和phen(邻菲咯啉)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稀土配合物[Ln(bpdc)15 (phen)(H2O)]·xH2O(Ln=La(1),Sm(3)和Dy(5),x=0;Ln=Pr(2)和Gd(4),x=0.15),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此外,对配合物3和5的荧光性质和配合物2和4的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3和5在室温下均表现出相应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在配合物2和4的稀土离子间均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羧甲基硫代烟酸为原料,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一个新的噻吩并[2,3-b]吡啶类化合物——2-(3-噻吩并[2,3-b]吡啶基)-3-羟基噻吩并[2,3-b]吡啶,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红外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n空间群,a=1.225 76(4)nm,b=0.391 24(0)nm,c=1.354 28(5)nm,β=113.715(2)°,V=0.594 62(3)nm~3,Z=2,F(000)=294.运用逆合成分析法推测了由2-羧甲基硫代烟酸合成联二噻吩并[2,3-b]吡啶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硝酸铁(水合物)与4'-碘苯并-15-冠-5反应形成固态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测定,考察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并作了热重和差热及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明该配合物中 Fe(NO_3)_3与配体之比为1:2,为不含结晶水的固态夹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1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 1.316 48(19)nm,6=1.219 52(17)nm,c=2.503 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 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一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1)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2'-甲基苯乙酮和苯胺为原料,合成N-[1-(2'-甲基苯基)-乙基]苯亚胺(1),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了N-[1-(2'-甲基苯基)-乙基]苯胺(2),用正丁基锂去氢后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得到化合物(Me3Si)CH2C6H4CH(CH3)NHPh(3),再用正丁基锂去氢与叔丁腈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LiN(SiMe3)C(CH3)3CCH2C6H4(CH3)CH(Ph)NLi(4),并通过1H-NMR、13C-NMR等技术时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化合物(2)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水热条件下,以4,4'-联吡啶-2,2',6,6'-四羧酸(H4L)、NH4VO3和MnCl2·4H2O为原料,合成一个单核钒配合物[VO2(H2L')·H2O],其中配体(H4L)发生脱羧作用生成新配体4,4'-联吡啶-2,6一二羧酸(H2L').对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品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α=0.858 7(10)nm,b=1.545 5(2)nm,c=0.999 6(13)nm;β=91.905(2)°.V(V)离子为五配位,处于畸变的三角双锥体配位环境中,配位原子分别是来自一个[HL']一配体的一个吡啶氮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另外两个氧原子来自[VO°]+.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水热法合成一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3(cbda)2(H2O)2]n(H3cbda=1-(3-羧基苄基)苯并咪唑-5,6-二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位聚合物中锌离子采取三角双锥构型和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基于两种构型形成了{ZnO5}和{ZnO4N2}两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将两种结构单元有序联结,进而组装成为三维空间结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位聚合物对色氨酸、硝基苯和Fe3+具有良好的荧光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个水杨醛-1,2-丙二胺Sehiff碱锰(Ⅲ)单核配合物[Mn(salpn)(CH3OH)(4,4'-bipy)](BPh4).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1 7(3)nm,b-2.629 7(5)nm,c=1.358 1(3)nm,a=90 o,β=110.256(4)°,γ=90°.配合物中,中心Mn(Ⅲ)离子采取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4,4'-联吡啶和甲醇分子作为轴向端基配体与Mn(Ⅲ)离子配位,单核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构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用碱催化通过Aldol缩合反应来制备丹皮酚的衍生物。常温下用碱催化使丹皮酚和4-硝基苯甲醛发生Aldol缩合反应,生成了一种新型的丹皮酚衍生物β-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基)-β-(4-硝基苯基)-1-丙酮,产率高达77.34%,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并结合核磁共振的氢谱、碳谱以及135°DEPT谱综合表征其结构。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该丹皮酚衍生物的单晶结构并确定其分子的构型和构象,β-羟基-1-(2'-羟基-4'-甲氧基苯基)-β-(4-硝基苯基)-1-丙酮属于单斜晶系中的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 9(15)nm、b=1.137 8(2)nm、c=1.554 0(3)nm、α=90.0°、β=106.5(8)°、γ=90°,晶胞体积为1.483 5(5)nm~3,晶胞个数为4个,密度为1.416 mg/cm~3。用碱催化可使丹皮酚和芳香醛通过Aldol缩合反应来制备丹皮酚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