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朱晓江  陆遥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106-107,110
世界各国的竞争是以科技和创新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之较量,而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教育为基础。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方面经历了从专业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再到通识教育的发展过程。通识教育对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将主要对中美通识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美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进行了广泛持久的通识教育课程变革。通过将通识教育目标与学校办学使命相连,围绕公民培养目的,开设专题性跨学科课程群,构建通识教育新模式等变革措施,明显提高通识教育在高校的地位,改善了学生的学业状况。  相似文献   

3.
教育出版跨学科融合存在的问题: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够理想,学生单纯为就业考虑,缺乏跨学科学习的干劲;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学校教学体制实行的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没有确立明确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跨学科融合出版物不成体系。应采取整合各种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跨学科教学产品、提升跨学科教育出版品质,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努力培养教育出版领域跨学科融合出版人才,加强跨学科融合出版学术交流,推进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新体制机制等举措。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一所十分注重创新教育的大学。它不仅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德育创新教育课程,而且在校园文化中也很好地做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它的德育创新教育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寓于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创新教育课程,另一类是寓于专业课程中的创新教育课程。在校园文化中创新教育主要体现为旗帜鲜明的"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和就业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多方入手,才能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高职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强化通识学科体系建设,开辟通识教育学习园地,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变革通识课程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其创造性教育思想,以创造力培养为主旨,对当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阐述了教育需要创新,并从"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参加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介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8.
依托Fab Lab XH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学科特色,引入跨学科交叉融合学习理念,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性思维为导向,突破学科分科禁锢,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动性;构建跨学科工程联结的本科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了较完善的跨学科教育体系和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并成为MIT麻省理工学院认证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9.
浅谈公选课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生公选课是学校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理念及在教学计划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而开设的跨学科课程。公选课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在大学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两者同属于素质教育范畴,但侧重点不同.为融合两者优势,进而大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然后以多年从事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工作实际为例,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与通识课程良性互动的实施细节,最后总结了两者良性互动所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1.
张立功 《科技资讯》2010,(1):184-184
"以学生为中心"是开放教育的基本理念,面对这一理念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评价方法均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且各方法要有机整合,构建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冬荣辉 《科技资讯》2008,(36):194-194
医用化学是医学高职院校培养医学各专业人才的一门十分重要基础课,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医学高职教育教学依然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中,陷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现状中。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表现为三型,即重复型、记忆型、封闭型,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薄弱,这与现代教育是相悖的。教与学的方式是以被动接受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仍是单一、被动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会独立自主探索知识,而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医用化学教学应当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适时改革,用新理念与新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医学理论与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的知识内容和敢于突破的思维是成就一个具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关键。该文基于先进汽车技术平台,探索以科研项目为引导、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思路。在对国内外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创新需求条件和学生知识体系架构,结合高校车辆专业研究生实际培养实践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提出创新型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方尚旭 《科技信息》2010,(20):I0102-I0102
民办院校颇需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为推动民办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以工程力学教学为例,总结出三点: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创新意识提高的前提;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落脚点;三,引入通识教育,为创新意识的提高开辟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对科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当今的高等教育必须要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跨学科对话.这种跨学科对话的目的是出于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其可能性则基于“两种文化”的同一性以及对事实与价值统一性的追求.重塑大学的功能和精神,构建精品课、通识课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实现人文精神的通识辐射和跨学科对话.  相似文献   

16.
现代通识教育已由一个"域外"的理念转变为高等教育内化的共生需求。在地方应用型大学,教育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误区,致使人才培养还存在工具性、功利性等特点。通过分析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和基本问题,以浙江科技学院五结合培养模式、三核心培养体系、三延伸育人平台的"五三三"通识教育体系建构为例,从通识教育模式创新、多体系融合、多平台支撑等角度,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结果表明,该通识教育体系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在理念提升、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为应用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秀荣 《科技信息》2011,(18):196-196
目前,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作者通过对高校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阐述了现代教学中体现新理念的必要性和措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更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高晓峰 《科技信息》2012,(13):257-257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人天生的潜能是积极的,只要后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这些潜能就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潜能就能得到实现。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丹  孙彬 《科技咨询导报》2012,(22):200-200
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把"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文主要通过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背景以及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应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20.
杨健君 《科技资讯》2012,(19):225-225
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教育,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来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和能力。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因此,英语课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将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