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用时域和频域方法在0-150℃研究了掺杂Y的PbWO4单晶的介电谱。样品的复电导率和频率有关,故频域测量只能表示为导纳谱而不能将复电导率和复介电常数分开。自由弛豫时域测量中不出现外电场,故只给出用极化分量和响应时间表征的介电谱,而不受电导影响。这些极化分量和形成晶体闪烁发光中心的各种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德拜方程出发,给出冰的复介电系数表达式,并对冰的色散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钛酸锶钡的超低频介电谱在复介电常数平面上给出一段圆弧 ,满足非德拜型弛豫的经验公式。但当频率高于 5Hz时 ,复介电常数的实验点显著偏离圆弧 ,组成一段直线。表明慢极化效应对低频至射频的介电测量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建立起适合厚片材料测试的非线性介电测试系统和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测得了在不同场强和温度下PZT/P[VDF(77)TrFE(23)]03 型铁电复合物厚片的二阶非线性介电系数;根据Yamada 模型拟合(一阶) 介电系数的电场和温度依赖关系得到了退极化场系数Lz,并由此计算了在各电场和温度下作用于陶瓷粒子的局域场;结果说明在介电系数测试过程中,未预极化复合物试样的二阶非线性介电系数起源于分散相陶瓷粒子在局域场作用下发生的部分极化反转.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多岛微电极中纳米线的介电组装机理,基于单岛微电极和双岛微电极分别设计了纳米线介电组装实验,并建立了相应的微电极组装数值模型,分析了电场分布、介电泳力、交流电热流对介电组装的影响及合力作用下纳米线的电动力学行为.双岛微电极的电场分布具有更强的奇异性,对纳米线介电组装更有利;在电场频率超过反转频率后,双岛微电极中电热流的流动方向开始发生反向,中间微间隙区域上方出现的对流旋涡能够将纳米线输送至微间隙组装区域,进一步阐明纳米线的组装行为是介电泳力与电热流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电介质的结构级别和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组合系综说明了慢效应中的剩余极化.从时域介电谱的慢分量可计算出驻极体中冷冻极化的理论曲线,其结果和实验一致.慢极化属于非马尔可夫过程,其历史记忆效应使电动力学中除麦克斯韦场方程之外还要补充源方程.证明了线性介电响应中存在复介电常数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为极化过程是马尔可夫过程.在聚合物的β转变中,二级和三级结构运动的恢复力系数出现抛物线型软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线性(或非线性)的带壳球形颗粒分布于一线性基质的复全介质的线性(或非线性)有效人电响应进行研究了,以胶的研究表明,在与核和壳的介电性质有关的条件下,这种三元复合体系(带壳)可等价于一个二元体系(不带壳),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当壳和基质的介电性质满足一定条件时,该三元复合体系也能等价于无壳实心颗粒无规分布于原来的基质中的一个二元复合体系,这个等效的无壳实心球颗粒半径比上述三元复合体系中的球核颗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f=1KHz到1GHz范围内Cd_(0.03)Sr_(0.485)Ba_(0.485)Nb_2O_6(CdSBN)单晶的新鲜样品,和经交变电场处理后样品的介电谱.实验表明,低频介电弛豫经强交变电场处理后而消失,同时交流电导率也降低.在施加偏置电场后,其介电常数出现极大值的温度T_m向高温方向移动,这可用场致相变加以解释.同时也说明该晶体属于二级相变的特性.又在实验所加的偏置电场范围内,晶体相变的弥散性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至150℃范围测量了纯PWO4晶体和掺镧(La)PWO4晶体的频域介电谱,发现两种样品的介电弛豫都不是德拜型的,晶体中的空位和杂质形成的二和三级结构使得频域介电谱和样品的热力学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测量了钛酸锶钡微晶粉粒和硅油固液两相混合物的时域介电谱。得出的5个分量实质上是钛酸锶钡陶瓷和硅油时域介电谱的迭加,清楚地给出了微晶粒的铁电相变讯号。  相似文献   

11.
Shirane found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at the solid solution PZT had a lot of fine characteristics and carried out detailed researches[1]. The critical phase transition field of antiferroelectric decreased by adding titanate. Titanate expands t…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高真空磁控——离子束复合溅射系统在单晶n型Si(100)面上生长了Ag/[BaTiO3/?-Fe2O3]/ZnO结构的复合薄膜,对比研究了BaTiO3/γ-Fe2O3颗粒膜在真空退火温度300°C,400°C和500°C下的介电性质、磁性质以及铁电特性.实验研究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电容和介电常数逐渐变大,在500°C退火的样品,其电容为633.93 pF,介电常数为10.233.所有样品都具有良好的铁磁性和铁电性,其中在400°C退火的样品具有最大的饱合磁化强度103.3 emμ/cm3,而在500°C时具有最大的剩余电极化强度9.13?10?1μm/cm2.同时,在零磁场和1.0 T的磁场下,矫顽电场和剩余电极化强度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在200 K时,电滞回线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Debye-H¨uckel假设近似下线性化的Possion-Boltzmann方程和黏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 采用漏电介质模型, 分别研究了直流(direct current, DC)稳恒电场和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 AC)周期电场驱动下柱体表面电渗驱动液体薄膜问题, 得到了流场的电位势、速度分布的精确解. 结果表明, 定常解的流速与电位势仅相差一个常数, 而自由面上流速只与自由面电位势和圆柱固壁电位势的比值α有关. 周期电场下的流速振幅、流场中与固壁双电层中的流速相位差, 均与雷诺数有密切的关系: 当雷诺数较小时, 周期电场下流速振幅与定常解相近; 随着雷诺数的增大, 固壁附近流速振幅减小, 相位差增大. 当α较小时, 自由面上流速振幅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 当α较大时, 流速振幅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特高压交流套管尾部均压球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套管尾部均压球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匀、容易发生电晕及绝缘介质击穿的问题,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对特高压交流套管的电位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套管尾部均压球表面的电场分布不均匀,上、下段弧面的场强较高,中间区域的场强较低.分析了均压球的结构参数对其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并以此确定了均压球结构优化的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拟合了均压球结构参数与优化目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均压球结构参数的最优解.通过对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套管尾部均压球结构优化,均压球表面最大电场强度降低了20%,均压球表面电场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套管尾部闪络电压,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的差异,认为,输送同样的电能,高压直流输电损耗少的原因在于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低;由于载流子受到感应电场的作用,高压交流输电载流子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将高于高压直流输电载流子的能态。不论高压交流输电还是高压直流输电都存在着趋肤效应,直流趋肤效应起源于载流子受到的霍尔电场力;交流趋肤效应起源于载流子除了受到霍尔电场力外,还受到了交变电场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聚酯改性环氧复合体系的介电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共混复合的方法,加入不同量的聚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所得到的聚酯改性环氧复合体系在常温下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介电损耗为10^-3个数量级。研究了复合体系的组成、电场频率及测试温度与介电损耗的关系,通过聚酯加入量对介电常数及弹性模量的影响,指出介电损耗与聚酯的加入量有较大关系,在加入8 ̄16g聚酯的范围内出现峰值。介电损耗随电场频率的升高而下降,且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90℃ ̄150℃范围内出  相似文献   

17.
最大熵原理研究二维有极分子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宏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07-2409,2414
最大熵原理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最大熵原理,研究了二维有极分子电介质在电场中的电极化规律。结果发现,当电场强度不大时,电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关系;但当电场强度很大时,电极化强度与场强的线性关系不再成立,而呈现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了电趋肤效应机理及电趋肤效应的应用问题,讨论了静电趋肤效应和电流趋肤效应(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分析了直流电趋肤效应和交流电趋肤效应机理上的差别,分析了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认为静电趋肤效应是由于外电场对处于场中导体内负电荷做功,使之在晶格势场中的能态升高,从而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直流电载流子在横向电场和磁场共同作用下产生趋肤效应;交流电载流子除了与直流电载流子具有产生趋肤效应相同的原因外,还会受到感应电场的作用,能态升高后产生趋肤效应,因此交流电趋肤效应明显强于直流电趋肤效应.正因为如此,现代发展起来的高压直流输电较高压交流输电更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热脉冲法基础上改进测量回路,实现热脉冲法在外加电场下对固体薄膜电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的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校正的简便方法.以商用电容器聚丙烯薄膜为例,介绍在外加电场下测量聚丙烯薄膜内部空间电荷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展示了空间电荷在聚丙烯薄膜中动态的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情况下聚丙烯薄膜内部电场分布,分析影响空间电荷积累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度、时间,说明在外加电场下热脉冲法测量聚丙烯薄膜内部空间电荷分布简明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