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提高填料塔的传质性能,对比研究新型CO2吸收剂,在CY-700型不锈钢规整填料中试吸收和解吸塔内,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CO2的总体积传质系数KGav和捕集率,并对连续捕集CO2工艺的再生能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KGav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溶液CO2负载和CO2分压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气体流量的增加对KGav有不利影响;中试连续循环运行结果表明,液气比和塔顶溶剂回流量对体系操作循环负载和再生能耗均有较大影响,在目标CO2吸收率≥90%、吸收剂流量为5 L/h、气体流量为0.48 m3/h的操作条件下,捕集CO2再生能耗约为8.5 MJ/kg,循环负载约为0.67 mol/kg。研究结果验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CY-700填料塔的传质性能较好,为下一阶段探索新型贫水有机胺吸收剂捕集CO2的性能提供重要的对比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天然温带草地CO2通量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睿  吕达仁  王庚辰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0):1223-1229
以天然状态下(无牧、无施肥、无割草、无灌溉)内蒙古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羊草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草地田间CO2通量的原位观测实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分析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2001年至2003年,共4个实验观测年CO2通量的观测数据与主要的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不同土层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带草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的生长状态对于其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的环境因子中只有表层土壤含水量与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草地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显著而且不同的年份其变化特征也各不相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与其季节通量的变化特征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年的实验观测的统计分析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温带半干旱草地CO2排放通量主要控制因子.CO2排放通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以4年观测的平均年通量估算我国温带草地CO2年排放量是3.17Pg,约占全球土壤CO2年排放量的1.23%,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空间站是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而空间站难以提供细胞培养所需要的CO2环境,并且需要可控且自动化的细胞培养方法,因此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无CO2细胞培养系统至关重要.本研究从改变培养基成分的初始pH值入手(向培养基中添加外源CO2或缓冲物质),探寻无CO2环境下培养细胞的可行性.用光学显微镜镜检细胞生存状态,用MTS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HEPES,在一定浓度的HEPES缓冲液条件下,可实现无CO2环境下培养人神经相关细胞SH-SY5Y和U87MG以及人免疫相关细胞THP-1,并且向培养基添加3% HEPES可以使细胞至少存活5天,在此基础上又优化了结合微流控芯片培养细胞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和CO2干重整制取高附加值合成气,关键是高性能催化剂的选择和研究。通过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了CoFe/CeO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温度范围650~800 ℃条件下,研究了CO2与甘油干重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的CoFe/CeO2催化剂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3.4~40.8 m2/g,表现出了活性组分Co-Fe与载体CeO2较强的相互作用。 7CoFeCe显示出了较好的干重整催化性能,750 ℃下甘油转化率达84.8%,CO2转化率达19.9%。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提高,在800 ℃下,CO2转化率达到了30.3%,表明高温有利于逆水汽变换反应。稳定性实验表明,介孔CoFe/Ce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干重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效应日益凸显,全球碳减排迫在眉睫。等离子体技术转化CO2具有独特优势,在实现CO2资源化转化方面展现出良好前景。对近几年等离子体资源化CO2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转化CO2的主要工艺参数和评价指标,归纳了工艺参数、活性物种、背景气体对CO2转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转化CO2的协同效应。最后,针对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转化CO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今后的几个重点研究方向:1)进一步揭示等离子体转化CO2的反应机制;2)系统探究等离子体和催化剂协同作用机制;3)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关注反应器的工程放大、使用安全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CO2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正在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工业上现正在大力发展有机胺溶液用于脱除烟气中的CO2,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极好的发展趋势.由于三乙烯四胺(TETA)溶液具有稳定性好、吸收效率高等优势,再对比传统胺试剂试验的浓度,试验选取0.2~0.8 mol/L体积浓度范围的TETA作为吸收剂吸收模拟烟气中的CO2.当温度在25~40℃时,其温度对CO2吸收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当溶剂体积浓度在0.2~0.8 mol/L和CO2体积分数在10%~18%时,溶剂体积浓度和CO2体积分数对CO2吸收速率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铈为前驱物,以尿素为助剂,采用一种简单的模板法合成了介孔氮掺杂CeO2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吸附-脱附仪(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设备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多种测试结果证明:试验得到的纳米材料具有均一的介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124.8 m2·g-1)并掺杂了氮元素.同时,测定了介孔CeO2材料对于CO2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氮掺杂对CeO2材料的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掺杂氮的介孔CeO2,氮掺杂的介孔CeO2具有更好的CO2吸附性能和循环吸附脱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提高CO2热泵的效率,基于Fluent软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超临界CO2在蛇形管气冷器中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主要探究蛇形管内超临界CO2的流动特性,通过改变操作压力、CO2和冷却水的质量流量,分析蛇形管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蛇形管中离心力周期反向,会使温度和速度梯度呈周期性的内侧和外侧交互扩散的趋势;超临界CO2压力越靠近临界点,平均传热系数越高,压力为8 MPa下的平均传热系数相较于9 MPa和10 MPa分别提高了24.37%和42.53%;超临界CO2的平均传热系数随着CO2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冷却水质量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冷却水质量流量的增加不会对峰值点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但会使峰值点出现的位置提前。研究结果为超临界CO2热泵蛇形管气冷器的设计、运行及热效率的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滇重楼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和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滇重楼叶片的光合补偿点、光合饱和点、羧化效率和CO2补偿点,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单因子影响研究.滇重楼叶片的光合补偿点为5.7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增至2000μmol/(m·s)2仍未测到光合饱和点,最适光合有效辐射为750~2000μmol/(m·s)2.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295,CO2补偿点为65μmol/mol,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高于大气正常值的CO2浓度对增加滇重楼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是有利的.光合速率在温度11~2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上升;20~35℃随温度升高下降,最适温度为16~28℃.相对湿度20%~85%的试验范围内,叶片光合速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最适相对湿度条件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0.
CO2的地质存储--地质学的新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人类排放的CO2捕集和存储到地下或海底以与大气隔绝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初步估计可储存至2050年累计排放量的一半.IPCC正组织编写,对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地质存储作为一个主要的存储方式,有存储容量大、时间长、可利用成熟技术等优点.文中简要介绍CO2地质存储所要求的地质条件及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列举了若干地质存储的实例,指出我国的自然条件对实施CO2地质存储有利,可首先开展相关区域性研究和CO2-EOR,CO2-ECBMR的试验.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CO2浓度不断增加,这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一种高效廉价的吸附材料至关重要。以甘蔗渣为碳源,尿素为N源,通过碳化和K2CO3活化制备出N掺杂多孔碳。多孔碳的物理化学性质用N2解吸等温线、傅里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较高的N含量和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当尿素与甘蔗渣混合比是2、碳化温度是800℃、K2CO3浸渍比是3时,多孔碳的比表面积高达2 486.67 m2·g-1,同时CO2吸附量高达250.73 mg·g-1。由此可见以廉价的甘蔗渣制备N掺杂的多孔碳用于吸附CO2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过量的CO2被排放到大气中,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降低CO2的排放量成为了众多研究者所探索的对象。利用固体吸附剂对CO2进行吸附,在众多的减排方式中被认为是一种无腐蚀、无污染、易于操作且吸附性能更高的方式。对含金属元素固体吸附剂的分类、改性方式、吸附原理、吸附效率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在常温下对CO2有较高吸附性能的几种改性材料,同时对含金属元素固体吸附剂吸附CO2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PET(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对象,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状态下体系温度和压力对原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TA Universal Analysal 2000热分析仪(DSC)表征样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和结晶度;通过自动黏度测定仪表征样品的特征黏度();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样品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温度为130 ℃、超临界压力为20 MPa时,样品的tg、tm、最低,结晶度从原料的28%降到了23%,能使CO2最大量地分析扩散进入材料中,最适宜溶胀发泡.红外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分子结构没有变化,说明超临界CO2没有与PET发生化学反应,物理参数变化由CO2扩散进入材料分子链中引起的结晶度的变化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随着CO2驱油技术的发展,高含CO2采出物在通过井口节流阀时由于焦耳-汤姆逊效应会造成阀后低温,继而可能产生冻堵的风险。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高含CO2采出物(CO2/天然气/N2/油/水)在通过节流阀时的温降情况,分别分析了阀前后压降、气液比、含水率等对节流温降的影响。研究发现:节流阀前后压降与节流温降呈线性关系;节流压降越大、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气液比越大、含水率越低,节流效应越明显,阀后温度也越低,藉此提出基于阀后温度确定井口防冻的临界气液比的方法,该研究为高含CO2油井井口防冻及集输工艺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涡动相关(EC)系统和通量源区模型分析了2011和2016年上海市奉贤大学城二氧化碳(CO2)通量特征(CO2通量、碳浓度)、通量源区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CO2通量日均值和CO2质量浓度分别为0.6 μmol·m-2·s-1和388 mg·L-1,2016年两者增加到了0.9 μmol·m-2·s-1和406 mg·L-1;2)2011和2016年研究区内通量源区范围都随着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加;3)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非主风向上的通量源区范围远远大于主风向上的通量源区范围;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主风向和非主风向上的通量源区长度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6.
转SOD基因烟草的光合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转基因Fe-SOD,Mn-SOD高表达、转基因Mn-SOD反义低表达烟草及非转基因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CO2光强对烟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及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差异.在相同条件下,Mn-SOD高表达烟草CO2补偿点最高(105μmol·mol-1),Mn-SOD低表达烟草最低(78μmol·mol-1),CO2浓度对非转基因烟草蒸腾作用的影响比对其他三个转基因品系的影响要强.Mn-SOD低表达烟草的光补偿点最高(45μmol·m-2·s-1),而Mn-SOD高表达烟草最低(25μmol·m-2·s-1),并且强光对非转基因烟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大,转基因品系对强光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同一叶位叶片,转基因烟草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更强.但转基因SOD高表达烟草在整体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作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以ΩM记R0-代数M到R0-单位区间的全体赋值之集. 证明一个同构于一族全序的至多可数的R0-代数的直积的子R0-代数M是赋值决定序的, 即x≤y当且仅当v∈ΩM, v(x)≤v(y). 然后通过一种自然的方式在ΩM上引入Fuzzy拓扑δ,研究拓扑δ及其相应的截拓扑的性质. 建立R0-代数的Fuzzy拓扑表现定理和Loomis-Sikorski定理.  相似文献   

18.
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是针对能源危机的一种综合性解决方案,胺基溶液CO2吸收与解吸是其关键技术步骤。试验以胺基溶液乙醇胺(MEA)为主体吸收剂,分别选取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4-(二乙胺)-2-丁醇(DEAB)为添加剂,然后分别选取γ-Al2O3和沸石分子筛(HZSM-5)为催化剂,探究不同配比条件对MEA的CO2解吸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DEAB比添加MDEA所消耗的热负荷更少,最高可减少61.8%,最低可达0.15~0.20 MW·h·t-1 CO2。相对于γ-Al2O3,HZSM-5能更显著地提高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最高可达17.2×10-3 mol·L-1·h-1。5 M(mol/L)MEA/1.25 M DEAB+HZSM-5的组合效果最佳,是胺基溶液CO2解吸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光电催化还原CO2在众多减排技术中因其洁净环境友好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光催化,电催化和光电催化的原理,论证光电催化还原CO2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价值。以Ti,Zr,Fe,Cu为基本元素的4个催化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同一体系不同催化材料从材料合成方法,合成难易程度,催化效率,选择性和催化能耗等不同方面做出综合比较和评价,并对光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CO2热泵的传热性能,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流量下,扭距为100 mm及无扭曲状态下的水平椭圆管管内超临界CO2冷却换热特性及二次流的变化规律,并针对竖直椭圆管引入局部换热系数和压降,研究了长短轴比b/a及扭距对扭曲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流量下扭曲椭圆管内浮升力明显大于椭圆管扭曲结构所产生的浮升力,对于低质量流量G<200 kg/(m2·s2)下的超临界CO2流体,椭圆管具有更大强度的浮升力所造成的二次流,强化传热更明显;对于高质量流量G>200 kg/(m2·s2)下的超临界CO2流体时,扭曲椭圆管具有更大强度自身结构所产生的周期性二次流来强化传热;管内的传热系数及压降随着扭曲程度及压扁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为扭曲椭圆管在CO2热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