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海北部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北部具有被动大陆边缘特征.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南海北部边缘的构造属性、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过程,以及南海成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海北部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经历了声纳浮标、双船扩展剖面和海底地震仪几个阶段,声纳浮标探测了解到上地壳的结构特征,双船扩展剖面首次获得了地壳结构和莫霍面起伏的情况,海底地震仪探测则得到了详细的地壳结构模型.文中回顾了这些深地震探测和研究的历史,介绍和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重要成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CO2的地质存储——地质学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蒂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7):782-787
将人类排放的CO2捕集和存储到地下或海底以与大气隔绝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初步估计可储存至2050年累计排放量的一半.IPCC正组织编写《CO2的捕集和存储特别报告》,对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地质存储作为一个主要的存储方式,有存储容量大、时间长、可利用成熟技术等优点.文中简要介绍CO2地质存储所要求的地质条件及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列举了若干地质存储的实例,指出我国的自然条件对实施CO2地质存储有利,可首先开展相关区域性研究和CO2EOR, CO2ECBMR的试验.  相似文献   
3.
深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白云凹陷的深部地壳结构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黄春菊  周蒂  陈长民  孙珍  郝沪军 《科学通报》2005,50(10):1024-1031
以过南海北部陆缘的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部的第一条长电缆深反射地震剖面(14 s)作为研究的基础, 对该剖面进行了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及精细地震解释, 探讨了白云凹陷的深部构造特征. 该剖面深部反射特征非常清晰, 莫霍面表现为一个起伏不平、厚薄不一的“层”, 其厚度可达1~3 km. 地壳厚度从陆架、陆坡向海盆明显阶梯式减薄, 在白云主凹的沉积中心处仅厚7 km左右. 在剖面的最东南端下陆坡部位, 深部(10~21 km)有三个略显起伏、彼此大致平行的强反射条带, 推测为莫霍面之下存在俯冲洋壳的显示. 在白云凹陷可能存在深大断裂, 凹陷的持续强烈沉降可能与深大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施小斌  周蒂  张毅祥 《科学通报》2000,45(15):1660-1665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3条深部地震剖面岩石圈热结构的计算,利用玄武岩固相线获得“热”岩石圈厚度,利用线性摩擦破裂公式和幂律流变公式获得岩石圈的流变结构。计算表明,“热”岩石圈厚度在大陆架区大约90km,往陆坡方向减薄,在下陆坡,洋壳及西沙海槽区减薄为60 ̄65km;在中西部陆架区及西沙台地区,岩石圈流变结构由上到下一般具脆-韧-脆-韧组合结构,海槽区因热地幔上拱,地壳与岩石圈减薄,上脆性层底界埋深仅1  相似文献   
5.
CO2的地质存储--地质学的新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人类排放的CO2捕集和存储到地下或海底以与大气隔绝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初步估计可储存至2050年累计排放量的一半.IPCC正组织编写,对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地质存储作为一个主要的存储方式,有存储容量大、时间长、可利用成熟技术等优点.文中简要介绍CO2地质存储所要求的地质条件及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列举了若干地质存储的实例,指出我国的自然条件对实施CO2地质存储有利,可首先开展相关区域性研究和CO2-EOR,CO2-ECBMR的试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