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表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在分析社会历史现象时,他既依据某些根本原则,又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虽然有时这两的结合不是太好;他注重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主张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看待社会现象,但他又提出地理决定论,而与上述方法相悖;他的基本原则或立场是坚持和维护人的自由、平等和个体价值。此外,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思想也是其社会历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自由学说有着自己的独创。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主张消极的自由,即政治上的自由;而作为浪漫主义的人物,他又崇尚积极的自由。卢梭的自由学说涵盖了消极自由观与积极自由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重视某一自由观的缺陷,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思想的理想色彩和含混性也为后人的争辩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的大潮中,西学东渐又起高潮.象尼采、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杜威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罗素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孟德斯鸠关于自由与法的理论、洛克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的自  相似文献   

4.
卢梭与老庄都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出现及发展造就了人类世界的复杂化,"自我"的观念使原本统一的世界陷入了二元对立。在他们的著作中随处可见对这种二元对立的反感及对无对待之心的自然人的歌颂。但在如何摆脱现实的束缚而重新走向自由的问题上,卢梭与老庄却有很大的不同,老庄主张扬弃文明回归自然,卢梭却走上了进行制度设计以保障人民自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平等思想是卢梭学说的精华,其集中体现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书中。卢梭基于规范的伦理立场,破除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将平等的内涵和标准植根于超越物质羁绊和时空限定的纯粹人格之中,进而把平等上升到道德平等理念的高度。而同时卢梭对于平等的论述实际是通过平等的反面即不平等来证成平等,对平等的否定之否定最终实现社会平等在于人们通过公约建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卢梭在溯源人类史演变时,通过比较自然人和文明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以自然人的生存状态为参照,从人性难免的弱点来阐释了他的自由、平等、民主、自我保护与和谐共处理念,并向世人展示了他富有同情怜悯、展现本真性情的新型"人学观"。他从人性的维度阐发了人在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的矛盾中所彰显的自由观、自然教育观,并以此为基点批判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人。卢梭的人学思想是其学说的根基,并给当下社会的发展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主张每个个体应当在原初状态中以工具理性为指导,进行自由平等的选择,最终达成一致的正义观念,以形成正义社会的道德基础.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本性自利的个体在现实社会中为自己确立道德法则.对这一道德法则的遵从将有助于建立一个互惠互利的合作体系,有助于每个人有效地推进自身利益.在如何建立道德法则的问题上,罗尔斯开辟了新的立场与方法,这是罗尔斯道德哲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战国初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了"兼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方案。他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子认为"兼爱"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和总纲领,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和经济政治目标。"兼爱"要求视人如己,平等地爱一切人,树立公德心和利他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孟德期鸠的政体思想蕴含着深刘的法治精神,他把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法治标准是孟德斯鸠区分政体的最具有本质意艾的标准,也是他最在意的政体分类标准。他对政体的选择主要不在形式,而在是否符合法治的精神,是否有利于实现自由与法治的结合。因此,孟德斯鸠主张应对人民的权力予以限削,应实行“法治之下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既是人的异化的结果又是人的异化的原因。卢梭也看到了私有制使人产生异化。从这一点上 ,可以看出马克思与卢梭在思想上的联系。然而也应该看到 ,在私有制与人的异化的问题上马克思的思想远远比卢梭要深刻得多。卢梭虽然猜测到了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 ,只能提出平均主义的解决办法 ,因而无法消除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只有彻底扬弃私有制 ,才能消灭人的异化现象 ,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人类联系密切,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文化的大师,孔子和柏拉图分别在各自哲学观的基础上对音乐做出了阐释。他们的音乐观既有不同点,也有相通处。对二人的音乐观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其音乐思想的理解,并且从中认识中西方文艺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高师生教师专业技能意识水平与其有关课程、教师专业技能活动态度的关系。采用"大学师范生教师专业技能意识量表"和调查问卷,以1300名大学师范生为被试,考察高师生教师专业技能意识与其教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师范生对有关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技能活动形式有不同的观点;不同观点会影响他们教师专业技能意识水平;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对提高普通或艺体专业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意识水平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华元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3):119-121
吕不韦、刘安分属不同的朝代,却有着十分相似的悲剧命运,究其原因,他们的悲剧在于他们与君主的政治主张、生活作风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高等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学生对现行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他们希望加强实用性、应用性课程,希望有更多类型的选修课可供选择.在数学方式、方法上他们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曾艳 《科技信息》2009,(15):151-151
简·奥斯丁和王海鸽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作品的相同之处,一是用小题材来体现社会,二是表现了女性角色的依附地位,不同之处在于主体风格不同:一“悲剧”一“喜剧”的表现方式,引领人们通向两位作家不同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绘画在不断的相互碰撞、融合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方哲学文化对绘画认识上的差异,使艺术家辨析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时有些迷惘。如何使艺术家以自身文化的优势心态来迎接现代绘画艺术的变化,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天使"的内涵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强大的中产阶级不仅创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价值观,而且还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妇女观."家庭天使"成为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胡适是20世纪初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早期都宣扬个人主义,呼唤人的解放。同样名为个人主义,其思想内涵有相似之处,有与西方个人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内容,也有按照中国实际改造过的内容。因此,在五四时期两人是同道。但是两人的思想在不同精神资源的影响下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施蛰存曾因怎样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有过一场争论。尽管鲁迅站得更高 ,问题看得更透 ,但施蛰存的观点本身也无可非议。然而由于两人的争论并未在一个统一的交点上展开 ,致使争论的价值大受影响 ,不过鲁迅高明的辩论技巧着实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