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二元醇扩链剂1,4-丁二醇以及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为原料,通过一步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的聚氨酯.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聚氨酯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分子量对聚氨酯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分子量的增加,聚氨酯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而对聚氨酯硬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没有影响;(2)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元醇的分子量对聚氨酯的热分解温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合成fullerene二酯,特选用乙二醇与苯甲酸反应制取双酯作为模式获得成功。对酯化反应产物用核磁共振(NMR)、化学电离质谱(CI-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3.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乙二醇的制备工艺分为石油乙烯法和非石油法,非石油法生产出聚酯级乙二醇的生产工艺逐渐成为主流。该工艺的第一步CO与亚硝酸酯在钯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草酸酯[(COOR)2],草酸酯再经气相催化加氢制得乙二醇。草酸二甲酯合成过程中反应物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较大。系统控制中如何控制CO/MN的比值,使系统平稳运行,减少非计划停车。  相似文献   

4.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环己烷为带水剂,用自制的Bi-capped Keggin型铬钒磷杂多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苹果酯.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用多种手段对产品做了检测分析.得到合成该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乙酰乙酸乙酯)/n(乙二醇)=1∶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0%,环己烷做带水剂,在反应温度80~104 ℃回流反应60 min,酯收率可达98.54%.在此条件下,酯收率可达98.54%.  相似文献   

5.
通过2,6-萘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间体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BHEN), 探讨了BHEN缩聚反应合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影响因素, 筛选出醋酸锌为催化剂、 位阻酚1010为抗氧剂,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确定了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的较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AA)与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了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以EGDA得率为考核指标,对溶剂及用量、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诸多条件进行了研究与优化,发现采用减小体系压强以降低反应温度对该反应更有利,得出了直接酯化法合成EGDA的适宜条件。减压精馏后的EGDA产品经检测证明其纯度较高,满足聚合反应交联剂等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多缩乙二醇双对甲苯磺酸酯的新合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多缩乙二醇双对甲苯磺酸酯的新方法。该法收率明显提高,并能得到品状的三缩四乙二醇双对甲苯磺酸酯(文献为油状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硬脂酸、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硬脂酸乙二醇酯,讨论了合成反应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以及作为化妆品珠光剂所用乳化剂的种类,确定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和珠光浆的配伍比例。  相似文献   

9.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为原料,采用无溶剂法首先合成了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二磷酰氯(PDD),当n(季戊四醇)∶n(三氧氧磷)=1∶5时,PDD收率约为82%;然后以PDD和乙二醇为原料,以DMF为溶剂,合成了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二磷酰氯缩乙二醇(PDDE).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并通过TGA和DSC测试阻燃材料的热性能.将PDDE用于阻燃环氧树脂,当添加量达到30%时,氧指数达到32%.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两步法与正交试验法得出乙二醇双硬脂酸酯双磺酸钠合成的优化反应条件.磺化的工艺条件:n(硬脂酸):n(氯磺酸)=1:1.1,磺化温度90℃,时间7h;酯化反应较佳的工艺条件为:n(中间体):n(乙二醇)=2.5:1.0,酯化温度130℃,时间10h.中间体α-磺酸硬脂酸和目标产物乙二醇双硬脂酸酯双磺酸钠,均由红外光谱印证结构.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谱震级的概念引伸出震级谱,推导出计算震级谱的公式,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震级谱比谱震级的优越性表现在它更全面地描述了一个地震波,计算迅速,且由震级谱对频率段取平均可以得到谱震级,由谱震级则不能得到震级谱。震级谱不仅与传统的震级标定有一定的衔接性,而且,它全面描述了地震波的能流密度或能量密度。由震级谱计算过程中所提供的位移谱、拐角频率等参数,可以在地震工程学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聚苯乙烯树脂与冠醚二苯并-18-冠-6间接枝一种含有(-CH2CH2O-)醚链的缩乙二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合成了四种聚苯乙烯支载缩乙二醇二苯并-18-冠-6的高聚物支载冠醚,均可作用相转移催化剂。聚苯乙烯支载缩二醇二苯并-18-冠-6催化n-溴辛烷与钾及苯酚钾的取代反应时,活性较未支载二苯并-18-冠-6为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PM3 系列方法对新合成的10 个不对称取代方酸内钅翁盐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IR谱及UV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刚性平面结构:方酸环为缺电子中心:对前线轨道的能量分析说明这10 个衍生物的一价负离子可以稳定存在,随着组态数目的增加,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呈减小趋势.所有的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10% 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用电导法测定不饱和聚酯酯键的皂化速率常数k与反应活化能Ea。在固定二元醇的情况下,酯基的皂化速率为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已二酸<顺丁烯二酸酐;而在固定二元酸的情况下,酯基的皂化速率为新戊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丙二醇-1,2<乙二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合成的聚酯,皂化速率基本相近。从分子结构上对不同的二元醇或二元酸对皂化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制备耐碱性的不饱和聚酯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通过动态测试数据处理来分离测量结果、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首先采用动态数据系统建模法(DDS)作预处理与预分析,然后主要应用逐步回归法和周期图检验法即离散谱分析法,提取非周期与周期的确定性成分,并分离出测量结果与系统误差。再对提取后的数据,应用DDS建模法作随机误差的相关分析和连续谱分析,以分离其随机性成分。必要时可借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两者的组合模型,面对其参数作出精确估计。该方法的分辨率与估计精确度均有所提高,适用性很广,可全部借微计算机进行实时动态数据处理及修正测试误差。  相似文献   

16.
以乙二胺、三氯化磷、甲醛为原料,在乙二醇作用下,合成了乙二胺四甲撑基膦酸(EDTMP),研究了EDTMP对次氯酸钠溶液的有效稳定作用,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作介质合成EDTMP具有产率高、纯度高的优点,对次氯酸钠溶液的稳定效果优于其它稳定剂。  相似文献   

17.
由于胺类化合物与异氰酸根的强烈反应活性,在以二胺作扩链剂合成聚脲氨脂(PEUU)材料时多采用溶液两步法。但此方法周期长,受溶剂中水影响大,不易控制,尤其在夏天高温高湿季节,成功率很低。本文扼要叙述一种先本体后溶剂的新合成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控制,并对合成结果分别用红外光谱(IR)、宽角X射线衍射(WAXD)、小角X射线散射(SAXS),热机械分析(T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太阳光和天空光的光谱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便携式小型光谱仪对天津市区太阳光和天空光在200~850nm波段进行光谱测量.分析了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光谱的变化,比较了太阳光谱与相应天空光谱间的关系,同时还给出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天空光谱测量结果及相关理论分析,并对太阳光和天空光的颜色进行了色度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连接剂,将聚乙二醇接枝在氧化石墨纳米薄片(GONPs)表面。氧化石墨选用改良的Hummers方法制备,并用过量的TDI进行化学改性。经过改性后的氧化石墨在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中剥离形成氧化石墨纳米薄片,随后在氮气保护下接枝上聚乙二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研究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室温下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含PVP表面修饰、高负载量的纳米银-乙二醇纳米流体。实验详细比较了各种反应条件对Ag纳米粒子结构、大小、形貌以及乙二醇纳米流体的稳定性、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PVP对银粒子有良好的表面修饰作用和纳米粒子自身的布朗运动,使得银粒子能够稳定地分散于乙二醇流体中。当PVP含量为12.5 g.L-1时,Ag粒子最大负载量可以达到20.96 g.L-1。同时采用仿制的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测试装置测定了上述不同负载量流体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纳米流体比纯乙二醇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当银粒子的体积分数为0.06%时,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了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