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散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武术练习可以健体强身,陶冶情操,交流技艺,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武德,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术奥运之旅的武术文化传承与传播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中华武术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中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中华武术的技术层面国际传播与文化层面的国际传播等问题加以论述.以期在中华武术奥运之旅中,将中华民族武术深层的文化展现给世界。进一步促进民族武术文化的深层交融。  相似文献   

3.
马晓龙 《科技信息》2010,(34):I0282-I0283,I0285
中国武术的发展,保持特色,突出个性是必须的,但更新观念,求实创新又是中华武术的活力所在。而坚持科学和谐发展观是有利于中华武术发展的最好方略。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检索、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理论为依据,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体育文化、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与西方相应层次文化的比较,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寻找中国武术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相似之处;分析中国武术进奥及进奥未成的利弊,促进中国武术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美的特性与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的华夏土地上绵亘了几千年 .它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军事思想、政治伦理、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等诸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 ,形成了其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审美观点[1] .从技术动作的外形、思想意境的内在以及对立抗衡的形式等方面 ,探究中华武术美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对中华武术的发展与普及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2 ] .1 中华武术美的特点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2 ] .中华武术有套路和散手两个部分 ,中华武术的学、练有着严格…  相似文献   

5.
赵宝虎  董刚 《科技信息》2009,(32):I0267-I0267
本文通过对武术向外传播的重要性、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途径的选择的研究。从文化软实力角度探讨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方法和策略,这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世界功夫之都、中华文化圣山、世界最大的武术训练基地、可容纳5万人的中国嵩山少林武术城、少林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武术影视拍摄基地、少林武术动漫城、一流的国际武术表演公司……诸种名号和远景都与一项工程有关,这就是少林文化复兴工程。  相似文献   

7.
郭斌  蔡智忠  宋锋 《科技信息》2010,(34):I0037-I0037,I0039
本研究通过对墨家文化和中国武术传统道德思想的有关层面,并以侠文化为共同桥梁进行分析,通过主要对侠与信,侠与义,侠与勇的紧密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墨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道德思想的形成有着极深的影响。另外本研究认为,挖掘武术文化中精神财富的潜质,使读者更加了解我国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的传统美德,并实现由"术"至"道"的升华,对于武术的全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覃宇德 《科技资讯》2007,(35):187-188
中央国术馆在中国历史上曾为继承、发展和推动中国武术以及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央国术馆对中华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运动中的集中反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又有其独有的理论涵义和文化渊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进入体育与健康课教程,在中学学校体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车坦 《科技信息》2011,(14):242-24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族精神的振兴成为时代的强音。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的协调发展中,融入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内容,因而中华武术便成为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高校是发扬武术的重要阵地,理应传承中华武术,但陈旧的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在对重庆多所大学武术选项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建立高校武术课程内容以及各武术类别的具体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道家哲学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武术不仅仅是技击之术,同时也是养生之法。养生思想已成为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喻瑜 《科技咨询导报》2010,(35):188-188
从发展的角度研究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旨在突出武术对中小学生的积极作用,以及通过发展中小学生武术对发展武术本身的作用,呼吁中华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民族重要性,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武术进入奥运会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武道人生     
<正>在如今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中,中华武术却并不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大放光彩。中华武术不同于跆拳道、空手道等外国拳术的一大特点是,武术糅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注重的是修身养性,而其他拳术却以克敌制胜为主要目的。可以说,武术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要介绍的采访嘉宾——上海尚体武苑实业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了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讨论了中华武术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用问题。认为可以用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吃苦精神和仁信友爱精神,使全社会逐渐形成明礼诚信、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中华响扇》进入高等体育教育个案研究,探讨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民间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和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其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基础,结合访谈法,并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总结规律,为开发利用和传承民族民间武术提供参考。结果对学习《中华响扇》的320名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喜欢《中华响扇》的学生占87%;有67%~85%的学生从不同侧面认为《中华响扇》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益;有74%的学生认为比较容易掌握,有92%的参与者希望《中华响扇》作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内容之一,提早进入教育教学改革之列,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兴趣,而且也为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民间武术培养了后来者。结论中华民族使用扇子的历史有三千年之久,中国扇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中华响扇》作为中华民族民间武术资源之一,发扬与传承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对春秋时期吴越武术文化的地域划分和吴越武术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加以考证,对《孙子兵法》中的吴越武术技击、技法和技理思想进行了整理,旨在为中华武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别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探讨了武术文化回归的具体方法,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我们要充分发掘武术的文化底蕴,逐步完成武术文化的回归,发扬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9.
张立平  彭闯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132-133,150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杰出代表,虽在文化孕育、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其强身健骨、拼搏进取,追求和平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因此,本文从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的不同特点阐述出发,分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找到奥林匹克与中华武术的契合点,借以进一步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磊 《科技信息》2010,(8):I0257-I025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东方文明在现代体育运动中的典型代表,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武术学习与实践,对武术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武术继承与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以推动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奥运,在我国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