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眼压增高是青光眼致病原因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眼压检测技术对青光眼的诊治至关重要.利用眼压计测眼压法是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眼内压测量方法.文章论述了传统眼压检测技术和最近发展的新型眼压测量技术在临床眼压测量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目前市场新的应用需求对今后眼压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眼压计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眼疾的诊断与治疗中发现,青光眼是高眼压及昼夜变化引起的视神经头变质,是导致失明的第二大主因。只有发现眼压异常升高并伴有视野缺损和眼底视盘改变时,才可诊断为青光眼。因此,眼压和眼底血管网络是诊断青光眼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基于Goldmann压平眼压计原理,实现通过单次测量同时获取眼压值与眼底图像。以FPGA为核心,通过光学探头触压角膜完成眼压测量与眼底图像的动态采集。眼压测量通过Nios II嵌入式软核控制驱动光学探头触压角膜的压力,利用角膜压平至一定面积时对应的压力获取眼压值。眼底图像的动态采集系统包括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两部分。照明系统选择柯拉照明,而观察系统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角膜压平图像和眼底图像,并上传至主机进行显示和保存等。该系统可以便捷有效地实现眼压值的计算与图像的实时动态采集、USB上传、显示与存储,提供青光眼诊断的两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与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复明率.方法:针对7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急救、护理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8例病人经治疗平均3.5d眼压降至1.46~2.67kPa,58例滤过性手术病人眼压为1.36~2.69kPa,56例获理想滤泡.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加强急救及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眼球钝挫伤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眼球钝挫伤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对钝挫伤性继发青光眼的早、晚期治疗的分析,指出临床上要提高对钝挫伤性继发青光眼的认识,及时合理地综合治疗.早期的治疗以药物为主,主要是止血、消炎、降眼压及视神经保护.晚期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高眼压是视功能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降眼压是目前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手段。生物力学问题是青光眼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小梁网房水外流阻力增大是眼压升高的主要因素,眼压升高将导致虹膜变形、瞳孔阻滞、眼前房房水流场改变、视神经纤维层及筛板厚度变薄、视功能损伤等。本文从眼压测量、房水流场测量、视功能损伤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青光眼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经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4例,将其依据分段随机化原则分二组,对照组37例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观察组37例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记录二组治疗前的眼压指标,并和治疗2周的眼压值、4周的眼压值、8周的眼压值、12周的眼压值进行对比.结果:(1)和治疗前的二组数据相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同组治疗2周、4周、8周、12周的眼压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2)观察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各时期眼压指标数据分别治疗2周为16.05±1.62mmHg、治疗4周为16.03±1.38mmHg、治疗8周为16.02±1.26mmHg、治疗12周为16.01±1.04mmHg,和对照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2周、4周、8周、12周相比,其数据差别明显,P0.05.结论:采取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的方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能够在短期内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情况更加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8例2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7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0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7只眼)。一期植人人工晶体17只眼。结果术后16只眼眼压正常,占8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3者占7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发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前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冷雪  王芳华 《科技资讯》2014,(33):232-232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随着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其治疗方式也成为了当今医药界的重点关注之一。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治疗青光眼的首选措施。目前青光眼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眼压药物及视神经保护药物两大类。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眼压水平、视野缺损情况等因素来制定其个体化治疗方案。该文将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药物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例,术后随访虹膜新生血管、眼压、滤过泡、视力变化.结果:术后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术后眼压平均值(17.30±2.75)mmHg,功能性滤过泡10例,视力未见提高.结论: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眼病,发病率占炎症继发性青光眼的63.89%,其高眼压产生机理及临床特征、演变规律复杂,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本文着重综述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并对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做了详细的试述。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住院178眼能药物控制眼压在21mmHg以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内平均眼压为12mmHg,比术前平均眼压48mmHg有明显下降;术后视力:<0.1者16眼占9%,0.1~0.2者18眼占10%,0.3~0.4者59眼占33%,0.5以上者85眼占48%,比术前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治愈房角关闭早期青光眼或可缓解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临床收治37例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对其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视力和眼压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通过加强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连续观察其他药物或手术后残余高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42例(42眼),将患者从原药物替换为曲伏前列腺素单一药物治疗.采用Goldman眼压计测定眼压,观察基线眼压,治疗后4周及12周眼压的变化及安全性指标、结膜充血症状、睑皮肤色素沉着症等.结果显示,42例(42眼)中疗效显著者25例,占59.6%;有效者10例,占23.8%;无效者7例,占16.6%;基线平均眼压3253.05 Pa(24.40 mmHg),替换4周的平均眼压2306.47 Pa(17.30 mmHg)及12周为2119.82 Pa(15.90mmHg);结膜充血轻度37例,占76.2%;中度10例占23.8%;睑皮肤色素沉着症2例,占4.76%.研究表明曲伏前列腺素替换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目标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患者的眼压,降压疗效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8.
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与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分析临床疗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9%对80.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57%对25.7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可以显着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水平,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50例64眼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组。结果术后两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6.6%和93.3%,在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较视力,视野相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小梁切除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可以提高晚期青光眼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药物降低眼压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极为重要,老年人由于对药物的毒性反应较敏感特点,用药过程中,加强用药后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