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性情刚烈豪爽,泼辣直率。在颂扬仁政、抨击暴君之时,其仁者形象大有"舍我其谁"的救世主之概。《孟子》散文的锋芒毕露,磅礴雄劲,盛于气势,语言生动泼辣,痛快淋漓,流露着强烈而鲜明的感情。其散文干净利落,爽朗明快的风格,也正如其人的豪爽直率,嬉笑怒骂,感情毕露。  相似文献   

2.
杨江涛 《中州大学学报》2005,22(2):43-45,71
孟子是从人生的道德境界上来讲美学的,因此讲孟子美学就必须从道德处着眼.从道德处着眼于孟子美学,也就是从人生存在论意义上谈人生境界的圆满问题.孟子美学的精神在于:道德的直觉显出了觉悟圆满的人生境界.研究孟子美学不能只以启蒙美学之眼,它需要视角的转变,这对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子的性本善、忧患意识、和谐意识、节义意识、修养意识、爱国意识等思想培育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现阶段,我们必须对孟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以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提高民族素质和重塑民族精神,为“以德治国”提供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4.
孟子继承孔子之道,捍卫礼乐的价值,并顺孔子的仁学继续发展,建立了以心性为核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为孝道思想确立了义理根据。孝道具有内在和超越的特点,它一方面作为普遍性的规范要求,人人须无条件遵守;另一方面,它又是通过具体的内在行为表现出来。孟子希望通过遵守孝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进而达到"天下平"的理想社会,孝道畅行,君主实行仁政。  相似文献   

5.
孟子憎恨"嗜杀人者",厌恶诸侯争战,但实际上,他的思想和言行中处处流露着一种同化他人的意识,这种同化意识恰恰容易导致"杀人"乃至战争。孟子的同化意识根由于他对人伦关系所提出的严苛的交互性的道德要求,而这种交互性道德要求的提出又与其对人性问题的看法有关。消除孟子学说的同化倾向的途径不在于效法列维纳斯,不在于放弃孟子的普遍主义伦理学的思维模式,而是应在保持其"人性皆善"的理想性的前提下,用道德感化取代道德暴力。  相似文献   

6.
戴震对气、欲、才三个关键词进行梳理之后,试图重构孟子的性善论。它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准备阶段,东原以孟子为集中意识,指出程朱论气、欲、才违背了《孟子》文本,从而对当时奉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心性论进行了批判;后是建立阶段,东原以孟子为支援意识,完成了自己以情感哲学替换理性哲学的性善论建构。在第一个阶段上,戴震以孟子为集中意识,亦即合法化认同孟子,显示了他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奠定了《孟子字义疏证》"准孟"的思想基调;而在第二个阶段上,戴震与孟子之间的亲近感越来越被距离感所取代,逐渐从对孟子的合法化认同走向自身的创造性转换,并成为具有"准孟"品格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养心论"与其"性善论"息息相关,"心"与"性"是二为一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孟子认为至善之"心"丢失的原因有两点:一为耳目食色之欲的诱惑;一为个人道德自觉的缺乏。孟子对"性"有独特的认识,他的"养心论"关注的重心仍然放在了反求本心。注重人的道德自觉,达到"尽心知性"的境界,这是孟子"养心论"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孟子之前,天的概念已经被人们历史地赋予了四层含义:神意之天(或称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命运之天、道德之天.孟子对自然之天的认同,排斥了神意之天存在的空间.理解命运之天里包含的种种合理因素,对于理解孟子打造道德之天的逻辑可能性与历史现实性有很大帮助.如果说,从形式上看,孟子的天可能还带有神性,那么,它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神性之天或上帝了.  相似文献   

9.
盖子不仅是儒家的大宗师,而且其文学地位亦可同庄子相比肩。《孟子》一书所提出的"充实之谓美"和"善养吾浩然之气"等著名的美学思想,对其散文焕然一新的语言风尚、写实的精神、论辩的技巧、理直气壮的文风等,都有深切的影响,同时盘子散文的语言成就,对我国传统的文言语体的形成,也作出了卓异的贡献。"充实之谓美"的观点见于《孟子·尽心下》,主要着眼于人的品性来进行审美评价。关于"充实"的含义,焦循《孟子正义》解释说:"充满其所有,以茂好于外。"意思是说只有"善"和y"这两种美达到充溢,无所不在又形成"茂好"时,才算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0.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将对性善的论证诉诸人的情感体验。孟子论中的所谓“四端”之心,实即儒家传统性情观中的“情”。它被孟子理解为人性感物之后所自然萌生的最初的心理情感反应,它具有直确的、直觉的特征。孟子在儒家性情观伦理思想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最早尝试对情与欲加以二分。  相似文献   

11.
陈染的文本世界流淌着强烈的纯女性色彩,带着某种反叛传统道德的意味以及鲜明的自怜意识。本文主要从陈染的散文创作入手,探讨其文本世界中绵延不绝的孤独之痛,无法归依的漂泊感,从而说明陈染散文创作并非属于“贵族化”的自负,而是出自对女性精神家园和个体存在价值的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茅坤作为明代著名散文批评家,其散文观体现了明中期散文观从理性到感性、从教化到人情化的过程.其中,对情与物之关系的阐释尤能显示他对古代散文学的独特贡献.无论是"万物之情,各有其至"的理论提出,还是<唐宋八大家文钞>的评点体验,或是其自身的创作实践,"情与物"的内在关联性皆是其散文观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文化有其独特的语言民族风格,就散文文体的总体风格而言,英语简洁质朴.汉语尚古唯美。英译汉语散文时,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应充分体现汉语言的民族性特征,以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绛的散文怀忆往昔、追想故人、感慨人生、洞察自我,自然而然地展露着她深厚的艺术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崇高的人格修养。她的散文没有虚伪和矫饰,以平实的笔调,静静地予人以淡泊、宁静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丽尼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抒情性散文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早期主要抒发个人的悲欢哀戚,后期重在倾诉感时忧民的痛苦心声,个人坎坷不幸的生命遭遇与民族国家的苦难相互交织,这使他的散文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忧郁之美。  相似文献   

16.
四十年代沈从文的创作是一个极富独特意味的文学存在.以善讲"故事"著称的沈从文,在这一时期并未留下多少小说文本,取而代之的是哲思散文.他昆明时期的哲思散文关注的是个人化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从时代中发现"我"的存在.个人与时代、生命与生活、抽象与实际的内在冲突反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本文试图透过其哲思散文折射出的内在紧张,追寻沈从文存在的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家李前,创作成就甚丰。其散文的思想总体特色为:挚诚的家国情怀,可贵的平民风范,深广的忧患意识,缤纷的哲思睿想以及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与弘扬。其散文的艺术主要特色为:题材的广泛性,感情的真挚性,语言的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意境的开阔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散文诗坛,徐成淼是引人注目的实力派老将。《一代歌王——徐成淼散文诗选》是作者为纪念文学创作5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意态万千、独具个性的散文诗精品集。整体观之,作者的艺术感觉、话语方式、表现手段及精神元素是丰盈富足且自成格调的,不仅充盈着现代意识、生命意识与宇宙意识,而且洋溢着自然情怀、人文情怀与大爱情怀等组合的多元素精神向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散文诗之路,为散文诗树立起独标风采的文本样式和刚性与柔关互渗的话语特征,具有独特而多元的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19.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它突破了前人单纯写景的藩篱,白描中写出了景物的鲜明个性,还能传达出作者的遭际、个性和志向等内涵,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使游记作为一种特点更加突出。蕴含更为丰富的独立文体自立于散文园地。  相似文献   

20.
《品读粤北》是一本全面阐释粤北文化的散文诗学作品。作者以散文游记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粤北的山水,以诗学的感悟去阐释粤北的文化。作品呈现的人文粤北意象、影像粤北意象、风度粤北意象和心灵粤北意象,展现了粤北文化的自然风情之美、人文哲理之美、文本艺术之美,表达了诗意的激情、理性的凝重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