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土山地区高密度地震勘探激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长庆油田油气需求量的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领域不断向复杂的区域(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复杂、隐蔽)延伸,油田开发对勘探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现状来看,高密度地震勘探就是解决复杂区域地层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常规的地震勘探强化单炮激发效果的设计理念相比,高密度采集要求激发和接收点都具有较高的空间采样密度,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不再追求通过组合方式来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而是在激发环节尽可能模拟点震源激发,在接收环节能够接收到保幅保真无污染的真实信号,最终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基于这些要求,主要研究高密度地震采集激发参数的设计思路和选取结果;通过具体试验、理论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推导和论证高密度地震采集的激发参数。高密度激发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之后,发现剖面的浅层信噪比明显好于常规剖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尚铮 《山西科技》2012,(2):67-68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表浅层黄土结构疏松,对地震波吸收强烈,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本院在甘肃某矿区,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最终选取适当的采集参数,获得了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采用初至折射静校正等一系列处理技术进行相关资料处理,取得了可喜的地质成果,为矿山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黄岩构造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技术,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分辨率不高、多次波发育等问题,对SED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改进。①为控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电缆长度由3000m增至3900m;相应地,最小偏移距从253m减小至180m,最大偏移距增大到4080m。②为保证所接收的地震信号频带宽而且高,电缆沉放深度由11m减至7m,震源沉放深度从7m减至6m。③使用气泡比更大、频谱更宽、穿透力更强的SLEEVE枪阵。在实际作业中获得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勘探”。  相似文献   

5.
川西岩性气藏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震勘探是支撑川西地区岩性气藏储层预测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川西拗陷侏罗系岩性气藏勘探地震采集、处理、解释、储层及流体预测5个方面的研究,研制、总结了采集设计和野外质量控制的2个关键环节,做好保幅处理,坚持“整体、自动、精细”3个基本解释准则,储层预测中依靠振幅资料,流体预测中充分利用频率和吸收参数等物探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南方海相地区页岩气的研究多集中在成藏模式、有利区评价等基础地质理论。在应用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进行页岩气高产富集区识别预测和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且有别于常规油气勘探技术思路与方法。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渝黔湘秀山页岩气区块部署实施二维地震勘探剖面13条,523.5 km.区内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数据采集难度大;灰岩出露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速度分析困难等问题突出。通过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储层与流体识别等技术一体化攻关,获得了高信噪比地震资料,结合勘查区页岩气地质条件,综合录井、测井等勘查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盆缘山区海相页岩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流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结合:优选最佳基准面静校正方法,解决静校正;叠前去噪,提高信噪比;叠加及偏移成像,改善成像质量。探索应用地震储层反演与气层检测技术,预测页岩气"甜点"分布区,为部署井位提供基础。二维勘探精细标定出了2套目的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区内断层以北东向和近南北向为主;优选了2套目的层有利目标区,部署了2口参数井井位。  相似文献   

7.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 (SED)技术 ,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 ,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 ,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 ,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分辨率不高、多次波发育等问题 ,对SED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改进。①为控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 ,电缆长度由 30 0 0m增至 390 0m ;相应地 ,最小偏移距从 2 5 3m减小至 180m ,最大偏移距增大到 40 80m。②为保证所接收的地震信号频带宽而且高 ,电缆沉放深度由 11m减至 7m ,震源沉放深度从 7m减至 6m。③使用气泡比更大、频谱更宽、穿透力更强的SLEEVE枪阵。在实际作业中获得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勘探”。  相似文献   

8.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地震地质条件和原始地震资料特点,如地表起伏多变引起的严重静校正问题、地震波接收能量弱、地震记录上干扰波发育以及信噪比低等处理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中的相关算法,依靠地震数据资料处理软件Focus为处理平台,采用其中的优势处理模块和新的处理方法技术相结合,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地震资料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叠前去噪、有效信号增强、反褶积、剩余静校正和偏移等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和对比,致力于总结出一系列适用于该区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卓有成效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横波地震勘探方法是一项有前途、应用范围广的技术,浅层横波勘探的关键问题是震源问题,如何制造出适合野外工作特点的低噪声、大能量、易于操作、经济实用的横波震源是推广横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关键;结合横波地震勘探技术在伊敏煤田一露天矿横波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对横波震源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特性的横波震源在不同介质中的激发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分析了影响激发效果的因素及采取的各种措施,得出如下结论:在野外采集时,注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非常重要,不能只靠数据处理来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另外,要想取得好的激发效果,震源与地表耦合的好坏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检波器耦合理论研究,根据沙漠区的地震环境和地表结构,设计出了不同类型的检波器耦合装置,增加了检波器与沙漠地表的耦合性能。从野外进行对比试验资料分析,在沙漠区地震检波器耦合具有高分辨率、抗干扰、耦合性好、适应领域广等特性,接收的地震信号能量、优势信噪比频带宽度和信号保真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将从根本上解决沙漠区高分辨率和深层地震勘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海洋地震勘探采用拖缆进行数据采集,拖缆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通过改变拖缆的
沉放深度,可以降低环境对采集地震数据的影响。受国内海洋地震勘探装备作业能力的限制,在中国海域实现海洋宽
频地震采集相对较困难。为了打破这一限制,探讨了拖缆与海缆联合宽频采集设计的方法,对联合采集的参数论证、
面元合并、羽角对宽频的影响和深度优化求解等4 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参数论证方面,论证了如何通过最浅目
的层深度设计线间距的方法;针对拖缆和海底电缆检波器间距差异设计了面元合并方案,同时考虑了面元合并对信噪
比的改变;在羽角存在的情况下,讨论了横向变化率对采集数据限波点频率和能量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深度变化试验
求取拖缆最优沉放深度的方法。通过对拖缆与海底电缆联合宽频采集设计4 项关键技术的分析,搭建了拖缆与海缆
联合宽频采集设计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克苏吐木秀克区地形高差大,沟谷发育,海波高,地层倾角多达45度。针对该区地层倾角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本文在研究原有地质资料的情况下,结合野外踏勘情况,分析勘探区的采集条件,论证和优化不同施工参数。通过各种方法论证,选择适合勘探区的地震采集方法和参数,使地震勘探质量得到了保证。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又针对勘探区的陡倾角特点,采用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极大提高了地震勘探应用效果,拓展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地震生产中干扰波可为千变万化,经过几年的伊朗山地施工,总结一套克服干扰波、提高信噪比、提高采集质量的方法。从工区踏勘、干扰波调查、施工生产、现场质量监控、资料处理入手,采取全方位的地震野外生产质量控制。通过三维地震采集施工方法和山地地震采集工艺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资料采集中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针对伊朗山地勘探特点和难点的技术分析和总结,对今后开展类似的山地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以Zeloi工区为主,阐述针对野外现场施工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采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表条件相对复杂,黄土直测线品质较差,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干扰波类型多样,地震勘探精度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该区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有效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的问题,采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处理技术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以提高弱反射层的成像的质量。处理成果表明:经过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可以满足本地区油气勘探的基本需求。CRS叠加处理技术运用,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叠加成像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造成资料采集困难。针对工区资料信噪比低、成像不精确的问题,采用已有的采集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退化性处理,得到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炮密度等基本观测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区的地球物理模型,计算目标层的照明度,根据共反射点能量均匀及接收效率最大原则,对炮检距、接收线数和炮密度3个采集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对提高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龙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断陷区,中浅层采集地震资料在深层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深层偏移距不够,造成深层成像困难,导致基底结构和地层分布特征认识不清,难以满足深层勘探。为此,我们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本文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原理以及偏移速度模型精确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高密度自动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孔径试验及偏移距分组实验,讨论了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因素,选择合理的处理参数,对本区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表明,与老剖面相比,新剖面深层的成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当把地震勘探信号各道间对应于同一时刻的数据序列看作是反映一定范围内地层及其地质参数的复杂函数时,便构成了地震勘探信号的空间序列.建立了地震信号空间序列的分形模型,将根据一维时间序列重建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时间序列关联维计算的G.P算法拓展到对地震信号空间序列的研究之中,提出了地震信号空间序列关联维的分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结果的地震勘探信号空间序列分数维图,可将信噪比较低的地震勘探信号从强干扰噪声中分辨出来.  相似文献   

18.
对准噶尔西缘山前带超浅层进行了地震采集方法研究。针对山前带超浅目的层的勘探难点,采用提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设计,最大限度地改善激发、接收效果,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最终取得了复杂山前带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方法,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成像难度大、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难题,提出了山前复杂构造研究思路、方法和流程,采用了静校正、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建模、变速成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对南缘重点构造目标(霍尔果斯背斜)进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落实了一批有钻探价值的构造圈闭并提供了井位建议,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勘探难题需进一步解决。阐述了针对高大山体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问题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攻关采集方法。该方法以宽线采集技术为基础,在增强压噪能力、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的应用大幅度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