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马鹏君 《甘肃科技》2013,(23):38-40
在地表结构复杂,地层倾角大的测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但通过采区设计论证和充分试验,采用了适合本区地震地质条件的野外资料采集方法,对其资料进行了综合静校正,应用适合大倾角反射的叠前偏移归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大倾角复杂构造和速度变化对时间域的成像影响,建立了正确的速度模型,保证了勘探精度,较好地完成了地质任务。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技术措施,查明了勘探区断层构造特征,控制了主要煤层的空间分布范围,取得的这些地质成果,将成为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复杂地质构造的地震成像目前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野外采集阶段是获得高品质地震成像的一个关键阶段,而主要的采集参数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质量的好坏。其中,三维地震资料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主要包括:横向分辨率、纵向分辨率、采样间隔、道间距、最大炮检距、面元尺寸、覆盖次数、炸药量、偏移孔径等。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地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该地区由于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剧烈,部分构造受损,激发、接收条件较差,勘探难度很大,前期勘探的地震资料信噪比较差。因此,对于该地区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四川盆地龙门山中段某探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及测井资料,构建了与实际目标储层近似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获得了自激自收的地震波场记录,模拟结果与前期勘探获得的地震资料较好地吻合,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以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集为目标,针对目标探区的地质情况,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较小的道间距、较小的面元、较高的覆盖次数、近似勘探目标埋深的最大炮检距是得到高品质地震资料的关键。因此,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论证及优选,能从根本上改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为后续勘探中的复杂地质体高精度成像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安莲萍 《甘肃科技》2013,29(4):41-43
煤田二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于陇东巨厚黄土层区,黄土层厚度变化剧烈,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属于地形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区,是目前煤田地震勘探的难区。要在这个地区用地震勘探方法寻找新的煤炭资源地,必须解决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等难度较大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选取适合本区的激发与接收因素,并确定合理的观测系统。其次,对获得的信噪比较高的原始资料,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查明了勘探区含煤地层的起伏形态和断层构造特征,提出了有效反射波分叉合并点的产生原因,控制了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取得的这些地质成果,将成为矿井建设和生产的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勘探难题需进一步解决。阐述了针对高大山体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问题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攻关采集方法。该方法以宽线采集技术为基础,在增强压噪能力、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的应用大幅度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该项目施工地点位于宝兴勘探区,施工地层为第三系地层,岩层松散,倾角大,胶结性差,流砂层多,地质条件复杂。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黄岩构造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SED)技术,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分辨率不高、多次波发育等问题,对SED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改进。①为控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电缆长度由3000m增至3900m;相应地,最小偏移距从253m减小至180m,最大偏移距增大到4080m。②为保证所接收的地震信号频带宽而且高,电缆沉放深度由11m减至7m,震源沉放深度从7m减至6m。③使用气泡比更大、频谱更宽、穿透力更强的SLEEVE枪阵。在实际作业中获得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勘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西南部、西部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在山地等复杂地区的勘探前景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山地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勘探施工难度大。要想搞清地下地震地质特征,必须首先搞清表层结构特征,针对复杂地区地表特点,地形起伏剧烈,岩性多变,本文阐述了在复杂山地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确保了山地表层结构调查资料采集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何家金  李元杰 《科技资讯》2023,(21):182-185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研究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同地层内传播规律,探测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布雅煤矿一号井的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方法及取得的地质成果。通过实例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对于优化采区布置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向鹏 《科技资讯》2014,(4):117-120
本文针对吐哈盆地沙尔湖洼陷内地震地质条件差,煤层埋藏变化大、煤层巨厚等特点,针对巨厚煤层地震勘探在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的难点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波、提高了信噪比、突出了有效波、成像效果明显,使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地震勘探设计与评价 (SED)技术 ,是在对地质目标的理论分辨率计算和分析基础上 ,通过室内计算机模拟不同施工参数条件下的野外作业效果 ,最终实现地震采集参数的优化选择。在黄岩三维地震采集参数设计与论证中 ,针对二维资料频率偏低、分辨率不高、多次波发育等问题 ,对SED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改进。①为控制多次波、提高信噪比 ,电缆长度由 30 0 0m增至 390 0m ;相应地 ,最小偏移距从 2 5 3m减小至 180m ,最大偏移距增大到 40 80m。②为保证所接收的地震信号频带宽而且高 ,电缆沉放深度由 11m减至 7m ,震源沉放深度从 7m减至 6m。③使用气泡比更大、频谱更宽、穿透力更强的SLEEVE枪阵。在实际作业中获得了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勘探”。  相似文献   

11.
谢俊钢 《海峡科学》2011,(10):56-57
该文通过研究缓倾角断裂成因机制分析,找出缓倾角断裂的分布规律以及对煤系地层赋存的影响,提出煤田地质勘探方法和勘探手段的改进,以快速评价勘探区和缩短勘探周期等。  相似文献   

12.
卜宪瑞 《科技信息》2014,(3):232-233
百贯沟煤矿位于陇东黄土塬区,区内塬、梁、沟、峁比较发育,地表高差变化较大,最大高差240m,地层倾角大,断裂构造发育,煤层存在横向不连续性,另外,本区第四系覆盖较厚,横向变化大,对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造成较大困难,总体而言,本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实验对比,采用变观措施能有效解决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的问题;针对黄土塬和大倾角资料的特点,资料处理中,加强了静校正、反褶积、去噪、偏移等模块的对比处理。解释成果经钻探与巷探资料验证,地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三维地震在山西复杂山区井田勘探中的应用,根据井田复杂的表层、浅层及深层地震地质条件,通过合理试验,确定施工方法及参数。本次探测地质构造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主要任务是为了探清地下精细构造,为矿区提高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4.
姚汉俊 《山东科学》2010,23(4):43-50
印度尼西亚BINJAI区块地表广泛分布沼泽相,是典型的沼泽区。针对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技术对策。首先对采集参数如采样率、道间距、最大炮检距、动校拉伸、速度精度、反射系数等进行了详细论证,根据论证结果选择观测系统进行资料采集,并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相位、振幅、频率一致性处理,取得比较满意的剖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运肖  叶红军  千军 《科技信息》2012,(26):155-155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构造情况,了解勘探区的构造特点,充分结合钻探和其他已知地质资料,根据不同构造在地震资料上的反映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查明了勘探区内的断层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地震野外参数的选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的质量直接关系地震勘探的成败,保证野外资料采集质量的关键是采集参数的选择。参数选择得当,就能有效地拓宽有效波谱带范围,提高有效波的主频,以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屯-宋芳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区块的实际地质参数及相应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从地震波运动学的角度,确定了该地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采集的参数,并分析了它对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黄土山地区高密度地震勘探激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长庆油田油气需求量的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领域不断向复杂的区域(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复杂、隐蔽)延伸,油田开发对勘探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现状来看,高密度地震勘探就是解决复杂区域地层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常规的地震勘探强化单炮激发效果的设计理念相比,高密度采集要求激发和接收点都具有较高的空间采样密度,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不再追求通过组合方式来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而是在激发环节尽可能模拟点震源激发,在接收环节能够接收到保幅保真无污染的真实信号,最终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基于这些要求,主要研究高密度地震采集激发参数的设计思路和选取结果;通过具体试验、理论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推导和论证高密度地震采集的激发参数。高密度激发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之后,发现剖面的浅层信噪比明显好于常规剖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尹俊清 《甘肃科技》2010,26(11):37-39
勘探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表层多为干燥疏松的沙丘和黄土;浅层为沙土、卵石、砾石层,大部地段不含水,均为松散沉积物。煤层作为勘探的目的层,其埋藏深度和产状变化极其剧烈,且断层和褶皱构造发育。针对表层、浅层和深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通过运用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激发与接收因素,并采取合理的观测系统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做好资料处理与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宁夏东部某矿区的三维地震勘探为例,针对该区黄土层较厚的情况,采用钻机成孔成本高效率低且激发地震效果较差的情况,从采集条件分析入手,结合生产实践,对地震激发工具进行分析对比和优化组合。通过对资料进行详细的试验对比分析,选择可控震源进行地震激发,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的质量。在后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方面均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了地震勘探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甘肃华亭某井田属于比高大于200米的典型山地复杂地震勘探区,结合地质任务,采取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相结合的施工方案,有效控制了目的层赋存范围及地质构造。其地震地质成果有效地指导和优化了该区钻探工程量,为建井提供了较可靠的地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