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期.全年各龄蚜均有发生,第1龄若蚜、第2龄若蚜、第3龄若蚜、第4龄若蚜和成蚜各自占全年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6.92%,40.12%,22.9%,19.01%和11.05%.其中第2龄若蚜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第1龄若蚜较低.苹果绵蚜(X)对红富士(Y1)与金帅品种(Y2)的产量损失模型:Y1=80.3472-0.0488X,Y2=77.9892-0.073X.初步制定防治指标:7蚜群/株(红富士品种),11蚜群/株(金帅品种).  相似文献   

2.
栗大蚜Lachus tropical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大蚜在福建一年发生12代,以卵在枝干背面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初若蚜孵化,聚集嫩梢危害。4月中旬干母生有翅及无翅若蚜,4月下旬有翅孤雌蚜迁飞至栎类植物危害。8—9月间又群集栗苞果便处危害,造成早期落果,林间试验表明:栗大蚜防治以喷雾法最好,涂杆法次之。药剂混合使用能提高防治效果,其最适组合是,40%氧化乐果500倍液、50%甲胺磷1500倍液、80%敌敌畏1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适期主要在5月上旬,其次在8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棉黑蚜(Aphis atrata Zhang)是新疆棉花苗期害虫。在石河子地区,一般5月下旬开始有少量有翅蚜向棉田迁飞,6月上、中旬大量有翅蚜迁飞到棉田,6月中、下旬之交虫口数量达到高峰。之后,随6月下旬气温升高虫的数量而消减。1983年6月底至7月上旬,因气温上升缓慢,则适于该虫繁殖,所以在棉田的危害期长,而且发生数量大,严重影响棉苗生长。现将发生危害情况及化学防治后的增产效益的测定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光蜂在田间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5.3%,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10月下旬,寄生率可高达41.5%.试验表明,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消长,效果明显.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头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因此,日光蜂的保护与利用,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棉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控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蚜是我垦区棉花生产重要害虫.它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造成棉花的外粘糖及棉纤维内含糖量的增加,形成糖酯棉,因此,控制棉蚜的危害不仅是植棉的需要,也是棉纺企业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团深入开展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94年在棉蚜猖獗发生的年份中棉田93.48%的面积对棉蚜没有进行化防,而是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实现了绿叶白絮不粘手的管理目标.一、棉蚜发生规律1、越冬场所;棉蚜在我垦区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石榴、花椒、菊花、夹竹桃及温室、大棚蔬菜上.2、迁入:棉蚜初次迁入棉田是五月下旬5月27日棉田有蚜株率为19%,百株有翅蚜13头,无翅蚜91头,合计105头,此时是构成中心蚜株和点片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6.
枸杞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在西宁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缝及附近杂草枝杈处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在新发嫩叶上产卵.若虫孵化后营固定生活,取食芽梢汁液,导致新叶畸形,提早干枯落叶.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及第一代、第二代2~3龄若虫发生盛期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地降低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从1992-1998年通过七年对烟蚜系统研究结果:大理州有蚜种类主要以桃蚜和棉蚜为主,其次萝卜蚜和甘蓝蚜;其具有发生期早、持续期长、一虫多传的特点,且苗期呈“单峰”型曲线消长,大田期呈“两峰”夹“一谷”的消长,有翅蚜消长呈单峰曲线消长,8月上旬是蚜量峰日期。而天敌、烟株、气修、烟蚜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有关农业措施是影响种群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8.
棉根蚜Smythurodes betae (westwood)是棉花根部的刺吸害虫。近年来,在浙东三门湾棉区为害十分严重。经作者于1990~1992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该蚜寄主植物有13科34种,在三门湾棉区终年以无翅孤雌胎生蚜繁殖,营不全周期型生活,以成、若虫在冬作物或杂草寄主根部越冬;用自然变温法测定其每世代有效积温为248.15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7.26℃。该蚜在棉田与寡节切叶蚁(Oligomrnex Sauteri Forel)和菱结大头蚁(Pheidole rhombinoba Mayr)有共生关系。另外,本文还记述了作者对该蚜的生物学、田间蚜量消长规律及适生环境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以3%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防效最好,防效可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9.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 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 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0.
变色夜蛾幼虫主要危害观赏树木合欢,其成虫颜色有浅有深,前翅有黑棕色斑点1~5个,同一数量的斑点有斑点分离型、斑点愈合型、斑点镶嵌型和白斑镶嵌型的变化。经研究发现有41种斑点排列,有的成虫左右翅斑点排列也不一样,这在鳞翅目昆虫中实属罕见。该虫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蛹期269d。翌年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7月产第1代卵,6月中旬~7月下旬幼虫作害。幼虫经7龄,第1代蛹期15~17d,7月下旬出现成虫,7月下旬~9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8月中旬幼虫作害,9月上旬陆续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对苹果绵蚜防效好且对果树安全的杀虫剂,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利用喷雾法研究10种药剂对苹果绵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吡蚜·螺虫酯水分散粒剂、45%毒死蜱乳油、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与4.5%高氯微乳剂的混配剂4种杀虫剂,药后3、7 d防治效果均在84%以上,药后15 d防效仍不低于76%,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3.2%阿维菌素乳油速效性虽不强,但持效性较佳。因此,推荐在苹果绵蚜发生初期使用3.2%阿维菌素乳油以控制其蔓延;若害虫种群密度较大时,建议交替、轮换使用前述4种杀虫剂,但应严格控制毒死蜱的使用,建议每年最多喷施一次。本试验可为生产上防治苹果绵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棉蚜是石河子垦区棉田的主要害虫,由于棉花面积的扩大和菜篮子工程的发展,给棉蚜越冬、种群繁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棉蚜再猖獗的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失调所致,在自然界天敌昆虫和棉蚜及其各种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平衡,如果棉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络被打破,则必将导致天敌昆虫和害虫消长比例关系失调,其结果造成棉蚜再猖獗。 一、棉蚜的发生规律 1、越冬:越冬的棉蚜是来年的虫源,在我垦区棉蚜主要以孤雌胎生,雌蚜在室内的菊花、桑叶牡丹、丁香牡丹、假樱桃、石榴、菜窖的大白菜及温室大棚的黄瓜上越冬,并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可继续孤雌胎生,少量可在石榴、假樱桃、菊花等花卉上产卵越冬,到4月底5月初气温回升,迁出室内,向野外的杂草上扩散取食繁殖。 2、春蚜:5月初棉苗出土后,相继迁入棉田定居,并繁殖形成中心蚜株,称为苗蚜,到7月中旬后,随着棉田生态系统及环境的变化,棉蚜繁殖加快,有蚜株增加到8月中旬为伏蚜,8月下旬到越冬前为秋蚜,9月中下旬棉株老化,取食营养不良,迁出棉田寻找越冬场所,然后越冬。  相似文献   

13.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5.
报道金斑喙凤蝶广西亚种(Teinopalpus aureus guangxiensisChou et Zhou)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史,描述了各时期虫态的形态特征。该蝶在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1年发生2代,成虫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上旬至9月上旬活动。卵期14~15 d。幼虫5龄,各龄期为:1龄8~9 d,2龄7~8 d,3龄9~10 d,4龄9~10 d,5龄16~18 d。夏蛹期2~3个月,越冬蛹6~7个月。  相似文献   

16.
松突圆蚧在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新梢上虫口总数则快速增长;自新梢有虫为害始,约经过105 d,种群数量达到旧梢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红耳龟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促进红耳龟人工养殖的开展。方法:在本校爬行动物养殖场对红耳龟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红耳龟的产卵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上旬,每只雌龟每年产1-2窝卵,窝卵量平均为12枚,卵的受精率为91.67%,卵化率为86.71%,常见的疾病有背腹甲畸形、腐皮病、疖疮病和水霉病。结论:红耳龟是适合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年的林间定点抽样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1)南京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et Yuan)卵和活动螨 (幼、若、成螨 )群体的旬数量消长规律较为相近 ,卵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上旬 ;活动螨群体的数量高峰期为 3月上、中、下旬和 9月上旬到 10月下旬。 4月上旬到 7月上旬 ,卵和活动螨群体数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2 )天敌捕食螨与南京裂爪螨卵和活动螨群体在数量上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显著 (r=0 .4 72 8)和极显著 (r=0 .5 830 )水平 ,可见 ,捕食螨对该螨种群在时间维上的控制效应强 ,且对活动螨的控制效应比卵强。 (3)南京裂爪螨卵的空间格局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 ,呈现高度聚集 -低度聚集 -中度聚集 -低度聚集的变化规律 ;活动螨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年周期中大多数时期均呈聚集分布 ,仅 6月中旬呈均匀分布 ,表现为中度聚集 -低度聚集 -均匀分布 -中度聚集 -高度聚集 -低度聚集的变化规律。这些现象与该螨不同群体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 (4)相关分析表明 :气象因子和天敌捕食螨对卵聚集程度的影响大小序列为旬平均气温 >旬降雨量 >旬平均相对湿度 >天敌捕食螨 ,对活动螨群体聚集程度的影响序列为天敌捕食螨 >旬平均相对湿度 >旬降雨量 >旬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20.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