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中医术语的英译原则,比较《黄帝内经·素问》所载“心痛”一词的英译。通过文献考证, 比较分析国内外常用中医术语词典和四部《素问》译本中关于“心痛”的翻译。目前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中医古籍的翻译仍需完善,希冀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是动词。从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来看,理解源术语表面和深层的含义以及词法结构的内在关系是译入语准确的保证;从术语翻译的系统性而言,源术语体系与译入语术语体系应尽可能保持同一性,包括语义上的关联和结构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3.
三字格谓词性复合结构中医病机术语英译的核心是动词。从术语翻译的准确性来看,理解源术语表面和深层的含义以及词法结构的内在关系是译入语准确的保证;从术语翻译的系统性而言,源术语体系与译入语术语体系应尽可能保持同一性,包括语义上的关联和结构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中医术语"经络"是中医独有的概念,其英译在国内词典和国际标准中都存在直译(meridian and collateral)和意译(channel and collateral)并用的现象。根据"经络"的命名及含义,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分析该词的两个译本,得出将该词直译为meridian and collateral能准确地传递原文信息、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而且回译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术语的准确翻译是我国《民法典》外译的基础。文章讨论了“民事权利”“所有权”“继承”“人格权”等代表性民事法概念的英译,结合其在《民法典》法律文本内的特定含义,指出翻译中术语的常见的不当现象,并提出可信的参考译法,尝试对《民法典》的英译原则做出新的探索,以期为规范法律翻译活动中的术语译名不统一现象和全面启动我国《民法典》外译事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同一事物或概念可能同时在不同国家出现或探讨,翻译时保持译入语与源语术语名称的一致是术语规范化要求。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科技俄语翻译经验,从术语规范化角度,提出科技文献翻译中术语的定名方法,以期促进术语名词统一及行业术语管理。  相似文献   

7.
“小说”及其亚文类名称的英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误译的现象在期刊和辞书中都并不鲜见。英语中的fiction与novel的含义并不相同,二者与汉语中的“小说”概念也均不一致,需根据情况来选择准确的译词。作为泛指,“小说”应当译作fiction,而不是novel,因为novel指的是长篇小说。在小说亚文类的划分上,英语文学界和中国文学界皆尚存在不同的意见。就当今汉语小说的实际情况而言,应当划分为四种亚文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篇小说。其中最后一种亚文类的命名歧出纷纭,而以“小小说”和“微型小说”最为通行,但最合理的命名则是“微篇小说”。“中篇小说”和“微篇小说”各自具有多种译名,而其合理性各有差别,经过辨析,可以甄选出最合适的英语词来作为译名。  相似文献   

8.
军语中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军事概念,通过《军语》词典的释义无法辨析,可以通过语料库的方法辨析。基于《解放军报》语料库的真实语料和数据,从"防御""抵抗""抵御"三个术语在《解放军报》语料库中的索引和MI值分析来看,三者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奉教士人与科学的研究现状表明,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科学译著文本的研究较为薄弱.为此,在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和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两个领域所表现出的有关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研究亟待加强.科学著作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无意和有意两种变异可能,而无意变异又具体表现为传教士"理解变异"和"口授变异",以及中国人的"笔述变异".因此,对照翻译底本和今人译本钻研当时的科学译著并深入思考这些变异背后的文化含义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传播的社会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科学的复兴两大领域.研究儒学与科学关系拟应把握的主要原则是:(1)以儒学、科学、基督教的互动关系为背景;(2)区分科学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表现形式;(3)把握中国传统科学与西学冲撞与融合的主线;(4)以科学译著的文本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传统医学部分的发布,将中医药国际化向前推进了一步。因其囊括的中医疾病术语数量有限,中医病名对外翻译尚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文章概述了中医药术语的英译规范原则与方法;讨论了对应性、同一性、系统性、简洁性、回译性、约定俗成、民族性等翻译原则在病名英译中的使用,并从术语部件的规范、双译法的使用、中西医病名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细化了各原则在翻译中医疾病时的实现方法。音译法适用于跨学科、含义多且难以找到合适译名的中医疾病术语部件,而双译法可以解决中医术语翻译归化与异化的分歧,同时促进学术、文化及医学技术层面的传播,满足中医临床中西医双诊断以及中医进入西方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等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1.
国防白皮书作为军事外宣文本,其翻译传播效果关系到中国军事形象的塑造和语言安全,而源语语言社团独有的本源概念是其翻译难点。文章选用2010—2019年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中国武装力量多样化运用》《中国的军事战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中英文本为语料,建立双语平行数据库,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历年本源概念及其翻译策略进行了分类与对比,然后主要围绕传播受众和效果两个角度对本源概念的英译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传播过程中的语言安全,以期为军事领域的本源概念英译及语言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4年6月25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词工作委员会联合光明网正式对外发布试用第一批204条科技新词,其中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维打印"等。首批科技新词一方面旨在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注,对科技名词使用混乱的现象早发现、早规范;另一方面旨在引导公众通过科技名词关注科技进展。"钅哥""钅夫""钅立"三个新元素也在此次公布的新词之列1。笔者与光明网《名家访谈》节目组一同就三个新元素的相关问题采访张焕乔、刘青、赵宇亮三位专家,本文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26-29
科技术语翻译在科技发展、传播和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专业知识和术语构成的复杂性,科技术语翻译成为科技翻译中的瓶颈。文章针对目前科学报告术语翻译混乱和翻译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中选取典型术语翻译实例,在当前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基础上,试从三个方面提出科学报告术语标准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九章算术》圆田术刘徽注中记载了刘徽割圆术中求圆周率的方法。其中刘徽用"以率消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π=3927/1250的过程,争议颇多。三上义夫、沈康身、李继闵、郭书春等各家的说法不一。文章重新从《九章算术》原文考察并复原了刘徽求得圆周率π=3927/1250的过程,分析了各家说法不一的原因,讨论了"以率消息"的数学原理;认为π=3927/1250的产生过程,是数学原理加上非理性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给了"以率消息"这个问题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正>吹过的牛都变现了"华为"——"中华有为"的缩写。跟踪研究华为20多年的财经作家程东升在《华为真相》一书中称,任正非如此命名,显示他一开始就有了"潜龙之志"。创业初期,任正非曾先后两次公开对员工放言,"10年后,华为要和ATT、阿尔卡特三足鼎立,华为要占三分之一天下""将来有一天,华为的员工钱太多了,不得不拿到阳台上去晒一晒,要不然会发霉"。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盛行的当今美国社会,能够揭示美国黑人传统和文化根基的African American成为学术界普遍采用的种族称呼。但在中国学术界,目前该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译文——“美国非裔”“非裔美国人”“非裔美国黑人”。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不同学者之间,而且存在同一学者的不同论著中。鉴于中国人的认知方式、汉语表达特点、汉语中“裔”的约定俗成意义,相比较而言“美国非裔”是最合适的说法。但如果考虑到该词的本义以及汉语“裔”的外延,那么“美国非洲人”或许是一种更加准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7.
信息概念的原始含义包含两个层次,即"赋予质料以形式的行动"的本体论含义和"传授知识给某人的行为"的认识论含义。由于信息概念的词根与哲学概念"形式"相同,因此整个西方哲学史可以从信息概念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不过随着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信息的本体论含义被抛弃了;在信息概念的科学化中认识论含义也被信息的概率定义所取代。然而,要想满足信息研究的需要,必须复兴信息的原始含义并根据当前语境进行适应性转型。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21):17-17
一、经络养生: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术语的数量十分庞大,但组合语所占比率很高,由各单词的含义“猜中”组合语的含义的比率更高。因此本文选出1000个基础术语元(素),经对比分析可知:两岸术语元完全相同的约占六成;加上虽有差别却不言自明的术语,“易交流度”约达七成;对于定名不同,但与概念一一对应的术语,经熟悉对方用语的短暂过程后,易交流度升至约八成。而对同名异“实”,会引起严重误导的术语,提出“直译首选”、“压缩多一对应”和“避让既占”三条规则并以此作了优化模拟,假如定名时都遵守这些规则,易交流度几乎达到九成。另根据影响易交流程度的同一量化方案,估计出IT术语在“英语圈”的易交流度为90%~92%。可见“华语圈”要达到这样的水平,绝非不可企及,问题在于协调和优化。  相似文献   

20.
“××门”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英语“ gate”的“××门”,在经历了专化、类化和泛化三个阶段的演变后,成为一个能产性极强的语缀。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讨了“××门”之起源、演变、认知和翻译。“ gate”构成的词语在翻译时没有必要译成“××丑闻”,可以直接译成“××门”,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也体现了汉语的与时俱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