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鼠年说鼠     
老鼠是人们对鼠一类动物的称呼,并不是具体指某种动物。鼠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啮齿目。这里所说的啮齿动物不包括兔形目。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也叫鼠,但它们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鼠,比如,分布在澳洲的袋鼠和南美洲的负鼠,分类  相似文献   

2.
大足鼠耳蝠冬眠期储存精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足鼠耳蝠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探讨其繁殖对策,对分布于北京房山区的大足鼠耳蝠进行了研究.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及雄性的睾丸和附睾,发现大足鼠耳蝠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在冬眠期间都储存精子,储精时间超过40d.这种精子储存的繁殖对策对蝙蝠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蝙蝠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7,(4)
正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种类繁多,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对鼠来说,也是如此。鼠肠道中的微生物可以对其生存发育及健康状况造成很重大的影响。微生物是生物界的一个大类群,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空气、土壤、海洋湖泊,到处都有。鼠共生微生物有两种来源:垂直传播(出生时来自母体的微生物)和水平传播(来自环境和周围同伴的微生物)。对于鼠来说,垂直传播的微生物占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摸清大足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化规律和种群繁殖特征的变动规律,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1993~2007年每月定期在稻田、旱地2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计算捕获率及鼠种组成,并解剖观察其繁殖状况,根据其性别、怀孕率、胎仔数、睾丸下降率、繁殖指数等有关数据,明确了大足鼠主要分布于稻田、旱地耕作区,是大理地区农田害鼠优势种,占总捕获鼠数的72.11%;15年平均捕获率为2.77%±1.45%,平均怀孕率为26.97%±2.46%,平均胎仔数为(5.14±0.36)只,平均繁殖指数为0.66,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40%;每年4~5月和9~10月出现2次繁殖高峰,5~6月和10~11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大足鼠是本地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最佳策略性防制时期,化学防制目前仍是农田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的优势鼠种,是栖息在高寒草甸的关键物种之一,其种群数量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影响深远.然而,目前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模拟研究相对较少,且多是基于经验关系的短期预测研究.根据现有文献数据获取高原鼠兔与鹰类的生活史特征,构建基于过程的高原鼠兔与鹰类耦合的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预测模型,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在无外界干扰条件下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处于53只/公顷到278只/公顷之间,属于较高水平;在药物灭鼠80%的情况下,高原鼠兔4年便可以恢复至原本数量的70%,在6年后繁殖至峰值,仅药物灭鼠作用有限;药物灭鼠后设置招鹰架效果不佳,原因在于高原鼠兔繁殖数量大幅超过被捕食数量,天敌捕食没有起到抑制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寒草地-鼠兔-鹰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鸟类繁殖的光周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照是鸟类季节性繁殖最重要的同步信号 .有关鸟类繁殖的光周期效应,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生产者通过采用合理的光照制度,可以使家禽的开产时间提前或推迟,提高产蛋率,调整产蛋时间,使蛋重及蛋壳品质达到最佳 .在珍稀鸟类人工驯养和特禽养殖生产实践中,研究和利用合理的光照制度,有助于提高繁殖成效,推动特禽养殖及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本文对鸟类繁殖的光周期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光周期信号的接收、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光钝化、日节律、临界日长、波长及光照强度与光周期效应的关系,光周期对性成熟和产卵性能的影响等 .  相似文献   

7.
戊子说鼠     
今年是农历戊子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鼠年。"子鼠"是十二生肖中的老大,在丁亥将去,戊子来临之际,让我们聊聊鼠。鼠又称"耗子",是啮齿目中的一个大类群。啮齿目是个庞大的家族,据估计,全世界现存约2000种,分属于29科,400~480属,约占整个哺乳动物总种数的一半。啮齿目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早在晚古新世的地层中就有发现。别小看这些个头不大、其貌不扬的小家伙,由于它们的食性非常杂、适应力特别强,所以到始新世时,已经遍布世界各  相似文献   

8.
正很久以前,池塘边住着七只瞎老鼠。七只瞎老鼠像往常一样出去溜达,吸吸清新的空气,闻闻鲜花的清香,吮吸提神的露水。这时,一个奇怪的庞然大物突然降临,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他们心中一惊:莫非是什么天外来物?他们越想越可怕,急忙连滚带爬地回到了家。那只全身泛着淡紫色光芒的鼠老大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连忙召开会议:"我个人觉得务必要打探清楚那个庞然大物,否则弄得我们鼠  相似文献   

9.
用鼠耳肿胀法研究抗炎药实验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鼠耳肿胀法是常用的抗炎药的筛选实验方法。致炎剂的涂布是个十分关键的步骤 ,对于初学者来说 ,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技巧 ,从而很好地开展实验。快速在鼠耳前后表面中央定点推注致炎剂 ,利用其自然扩展浸润现象致炎 ,方便快捷 ,准确度大大提高 ,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适用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2021,(3)
正蝴蝶集群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现象,其成因至今尚无定论,是为求偶繁殖,还是食物诱惑,抑或是集体越冬,甚至是为了安全感?作者希望通过观察并分析秦岭蝴蝶的集群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蝴蝶集群,也叫"蝴蝶聚会",是自然界的一种奇特现象。电影《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传说描绘的就是蝴蝶的集群现象。蝴蝶为什么要集群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求偶繁殖,即在性信息素的引诱下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小型哺乳动物的最大持续能量摄入(sustained energy intake)和消耗可能受到其生理方面的限制。研究测定了哺乳期大绒鼠在运动和非运动条件下的体重、静止代谢率、食物摄入量、胎仔数和胎仔重。结果表明:运动显著降低大绒鼠的体重;但是显著增加大绒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食物摄入量。两组动物的胎仔数变化差异不显著;但胎仔重运动组显著于非运动组。结果说明哺乳期的大绒鼠运动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食物摄入量来弥补能量支出的需要,而投入后代的能量较少,支持热散失假说。  相似文献   

12.
黔西北地区农田害鼠调查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作者在贵州西北部9个县境内的各种农田中选择了50个点,广泛调查了农田害鼠的种类、数量、季节数量变动及优势鼠种的繁殖情况等。全年农田鼠类数量的最高峰在9月份;黑线姬鼠和锡金小家鼠的繁殖高峰均在春季的5月和秋季的9月,高山姬鼠在夏季的6—7月。  相似文献   

13.
老鼠历来名声不好.然而,科学家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繁殖“巨鼠”的实验却又令人不能不对老鼠“另眼看待”.这种“巨鼠”又叫“人鼠”,已经有几十只这样的巨鼠繁育成功.这种鼠体内带有被移植进的人类生长激素基因,体型是普通鼠的两倍.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生物遗传实验.  相似文献   

14.
探察小毛足鼠的隐秘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夏季开始,我们在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的中国科学院草原定位研究站进行一项研究工作。草原定位站已经建立了25个年头,许多科研院所对该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定位站周围主要有草原和沙地两种生境类型,分布的鸟类主要有灰椋鸟、喜鹊、斑翅山鹑、岩鸽和一些猛禽,哺乳动物主要有黄羊、狼、沙狐、赤狐、艾虎、小毛足鼠、三趾跳鼠和黑线仓鼠。此次我们来定位站的目的,是研究生活在沙地中的小毛足鼠的生物学习性。小毛足鼠(Phodopusroborovskii)为内蒙古沙地生境中主要…  相似文献   

15.
鼠年说鼠     
马义 《小学科技》2008,(5):12-13
庞大的鼠类家庭提起鼠,人们立刻会想到小眼溜圆、尖嘴、细尾巴、令人厌恶的老鼠,其实,它只不过是庞大鼠类家族中的一员。那么,鼠类究竟有多少种呢?我国科学家认为,全世界现有各类鼠近2000种,仅我国就有200多种。  相似文献   

16.
1999年~2001年,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豹鼠的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已知该鼠在我区的种群密度为0.22只/km,每年5~7月为繁殖期,每胎产仔2~6个,每年繁殖1~2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 无胸腺小鼠(以下简称裸小鼠),系免疫缺陷动物,饲养于SPF环境中,能接受多种人类癌细胞移植。近年来我国病理学家和免疫学家用裸鼠做动物模型,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癌症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某些项目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内对裸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过滤帽鼠盒可做为最简易的屏障用于饲养SPF动物,近年来国内外虽有这方面的介绍,但对其用来繁殖动物的安全性及使用时间的长短,未见详细报导。本文就过滤帽鼠盒性能,裸小鼠饲养繁殖的效果及微生物检测等几方面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及鉴定Pumilio1/Pumilio2(Pum1和Pum2)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UF家族在哺乳动物精子发生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将构建的Pum1条件性敲除和Pum2条件性敲除的两个品系小鼠进行交配并繁殖,最终繁殖成功的子代小仔Pum1和Pum2两个基因均为纯合子。对子代以剪趾方式进行编号,提取子代小鼠脚趾或鼠尾基因组DNA,用PCR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基因型。结果 Pum1和Pum2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繁殖成功,同时获得更多PUF家族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结论成功建立了Pum1和Pum2双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正确的交配繁殖策略和鉴定方法是获得PUF家族双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翼手目染色体研究中,对蝙蝠科鼠耳蝠属动物研究的最多。至1983年止,全世界已对16种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发表了论文报告,我国报道了一种。但就家族众多的鼠耳蝠属动物来说,仍然有很多种未进行研究。关于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富翁钢琴鼠     
汤汤 《少儿科技》2008,(5):17-18
(六)尊敬的老鼠先生,请问,您要点什么?"老头子的脸上写满生意人的精明。钢琴鼠看了看食品架,问:"火腿肠多少钱一根?芝麻面包多少钱一个?""都是一元。"老头子笑容可掬,老花眼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