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建昌  何映炜 《科技资讯》2013,(28):206-213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单纹锉与双纹锉的痕迹反映,归纳两者的差异点,利用差异点对某些犯罪现场所留下的断面和屑片进行种属分析,区分现场工具破坏痕迹是单纹锉还是双纹锉所留,从而达到提供侦查线索和缩小侦查范围的目的.在对钢锉的结构和金属切削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用锁芯、铝合金管和锁梁等三种金属客体用同一种运锉手法制作大量的痕迹样本.通过体式显微镜和三维立体显微镜对金属客体的锉断面和锉屑进行充分观察和综合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纹锉与双纹锉在进行锉削运动时所形成的痕迹特征是存在差异点.在锉削面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表面平整程度不同和线条流向及连贯程度不同;在锉屑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卷曲程度不同、个体痕迹形状差异不同以及印压痕迹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立休痕迹的形成过程入手,根据造型客体与承受客体的“接触状态”,把立体痕迹分为切划痕迹和印压痕迹两大类。这一分类,撇开了承受客体和造型客体的形象和属性,概括出了立体痕迹形成的最本质的特征。这一理论观点,不仅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立体痕迹形成的规律和特征,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够使各类立体痕迹的检验在理论上有所遵循。  相似文献   

3.
对“静态痕迹”辨析及修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将凹陷状痕迹的形成描述为接触点处于静止状态而称之“静态痕迹”是不科学、不周密的。引用力学理论可对痕迹形成的机理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对工具痕迹的形成进行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案件痕迹物证检验中,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的检验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在世界上也都形成了各自较完整的体系。而钥匙齿痕的检验作为工具痕迹检验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还有待于刑侦工作者去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从钥匙的种类、材质、加工痕迹的形成和检验,以及在办案中的作用,做一些分析、推断,使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为办案服务。  相似文献   

5.
工具痕迹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工具痕迹分类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痕迹的分类方法,并依此对各类痕迹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徐文彬  李晓慧 《科技资讯》2013,(22):221-222
指纹、足迹、枪弹痕迹数据库的建设和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的相继开发和推广使用,触发了痕迹检验技术人员重新审视工具痕迹和利用工具痕迹的研究热情。笔者对当前工具痕迹利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对数字化提取工具痕迹并就数字图像比对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应当走数字化提取与检验之路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种工具痕迹分类方法是将工具痕迹按两个层次分类,第一层分为两大类痕迹,第二层分为六种。工具痕迹的分类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在工具痕迹分类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导致了在工具痕迹分类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出现了差异,影响了学术交流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根据工具痕迹的外表结构形象将工具痕迹划分为凹陷状痕迹、线条状痕迹、孔洞状痕迹和混合状痕迹。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纸张印刷品的检验中,笔者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特殊痕迹,暂命名为条状痕迹。经查阅有关资料,尚未发现对此种痕迹的报道。为此,笔者对此种痕迹进行了研究。现作以不简要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条状痕迹的具体形态及观察方式。该痕迹位于纸张的光面,由宽窄不同,间距不等、明暗相间的数根线条组成.借用侧光倒视或垂直光正视观察,即清晰可见。二、条状痕迹的形成。为了弄清该痕迹的形成原因,笔者走访了造纸厂技术人员,并到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该痕迹形成于纸张生产的烘干或压光阶段(主要是烘干阶段),源于带有…  相似文献   

9.
工具痕迹包含大量信息、出现率高,在侦查破案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工具痕迹种类多、痕迹变化繁杂,其在侦查破案应用中需要大量的专家知识和实践经验,技术员掌握这些大量专家知识和经验十分困难,从而造成工具痕迹在现场分析利用率偏低的现状。提出工具痕迹专家系统的框架,建立了面向对象的知识模型和知识推理模型。所提出的基于面向对象的专家系统方便知识的扩展和维护,对工具痕迹专家知识和经验起到保存和积累作用,同时也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仪直接扫描提取现场遗留痕迹物证不仅具有快捷,方便,经济且易于保存,检索、远程传输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弥补了传统痕迹提取方法的缺陷与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物证提取的质量。本文从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出发,以CCD平台式扫描仪为实验器材,利用反射扫描、透射扫描及调整扫描时各种参数的设置,变化客体扫描角度、变化辅助光的配光角度等方法技巧,提取7各种客体上不同种类的痕迹物证,总结出了用扫描仪提取不同种类痕迹物证的一般规律和一些特殊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出齿形刀与普通刀具的痕迹特征区别,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制作痕迹样本;在立体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测量齿形刀、普通刀具的结构及其痕迹特征。结果:得出了齿形刀、普通刀具所形成的砍切、刺切痕迹在痕迹壁、创口形状、痕止缘等部位的特征区别。结论:齿形刀、普通刀具在木质、软组织、纺织物上形成的痕迹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为刑事技术人员在推断刀具种类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钥匙开启弹子锁具痕迹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弹子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钥匙开启弹子锁具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进而运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相关知识探讨痕迹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弹子锁的基本结构原理开始,逐步阐述了弹子在弹子孔中运动和受力的各种不同状况,分析了不同钥匙在锁弹子上形成痕迹差异的原因,在锁弹子痕迹的勘查检验方面,以不同角度和思维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李波  李磊 《科技资讯》2010,(30):65-65
工具痕迹是刑事犯罪现场上常见的一种痕迹。具有多发性、立体性、稳固性、复杂多变性和附普物、分离物多的特点。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痕迹检验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工具痕迹检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工具痕迹的数字化提取和检验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例“五四”手枪发射的枪弹弹壳底面上的特殊痕迹入手,通过分析该痕迹的形成,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范畴。  相似文献   

16.
在法庭科学中,犯罪工具的磨损信息往往能够提供相关线索。目前,关于如何分析犯罪工具磨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钳剪工具如钢丝钳的刃部磨损与剪切痕迹表面的几何形态之间有对应关系。通过分析现场工具痕迹表面纹理以获取工具的磨损信息对于侦查过程有实际意义。把多尺度分形用于工具痕迹表面纹理分析中,计算痕迹纹理图像的多尺度分形特征来分析工具的磨损状况。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工具磨损分析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总结出普通断线钳和液压断线钳作用于不同客体时所产生的痕迹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方法分别用普通断线钳和液压断线钳在铅丝、铁丝和铜丝等不同硬度的客体上进行了剪切实验,并对普通断线钳和液压断线钳在不同客体上的成痕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断线钳和液压钳形成的剪切痕迹在断头立顶和断面上存在很大差异。结论可以利用两种工具形成痕迹的不同推断出作案工具的种类规格,为类似案件的侦查破案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甚至进行作案工具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案件现场出现的橡胶、塑料类等高弹性客体的力学性质及其痕迹特征,寻找检验此类客体上砍切痕迹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不同种类的工具制作弹性材料砍切痕迹样本,并对痕迹特征进行观测及统计分析。结果痕迹擦拭沿宽度与工具劈侧厚度和刃口厚度有线性关系,这是工具特征的客观反映;砍切断面上的线条、痕止缘部位的小眼、组织连接等痕迹能稳定反映刃口特征。结论弹性客体与塑性客体的砍切痕迹明显不同,其痕迹特征反映自有规律,同样具有较高的检验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钳剪工具痕迹识别对法庭审判和侦查破案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物证分析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类工具种类繁多,现场痕迹复杂多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的钳剪痕迹分析方法。使用断线钳、线缆钳等10类常用钳剪工具,采集制作了300枚钳剪样本,在此基础上对特征区域进行录制,共200余段视频,提取钳剪痕迹特征图像共120 000张。提出TpsNet,以钳剪断头的侧面图片为识别分类对象,通过图片的分类实现对钳剪痕迹的分析识别。结果表明,TpsNet模型在钳剪痕迹数据集上的分类精度达到97.56 %,可作为钳剪痕迹分析与识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局部小波能量工具痕迹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具痕迹的检验鉴定技术还依赖于传统的比对手段.使用小波技术,对工具痕迹纹理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构造不同方向上的局部小波能量特征矢量,以特征矢量为比对依据,计算痕迹纹理信号的相似度达到识别工具痕迹的目的,该方法为工具痕迹比对提供了定量检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