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疆北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6个土样的有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锌)和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采用Kriging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对试验点空间预测结果说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大,而有效钾、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小。  相似文献   

2.
富硼渣碳碱法制取硼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硼铁矿13m^3高炉分离得到的现场活性富硼渣为原料,采用碳碱法工艺制取酮砂,实验在FYX-05A型高压釜中进行,通过对反应时间,总压力,液固化,碱量等四方面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实验,得到135℃,纯CO2条件下富硼渣碳碱法制硼砂实验的最优工艺参数,碳解反应时间12h碳解罐总压力0.8MPa液固比2.5,碱量为理论量的110%,碳解率大于75%,实验数据经级差分析表明,碳解反应时间和碳解罐总压力是影响  相似文献   

3.
甘蔗渣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对甘蔗渣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可为其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低浓度碱脱木质素-低强度酸水解-木聚糖酶酶解的工艺来制备低聚木糖,分别研究了碱处理浓度、碱处理温度和碱处理时间对木质素脱除率、木聚糖保留率的影响以及酸处理浓度、酸处理温度、酸处理时间对低聚木糖和木糖产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对木聚糖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碱脱木质素的处理参数为KOH溶液浓度0.3 mol/L、碱处理温度110℃和碱处理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木质素脱除率和木聚糖保留率分别达到57.8%和87.4%;低强度酸水解的处理参数为H2SO4溶液浓度0.1 mol/L、酸处理温度80℃和酸处理时间1 h,在此条件下的最优酶解工艺为酶用量22 U/g碱处理甘蔗渣(Alkali treated Sugarcane Bagasse, ASB)、酶解温度40.5℃、酶解时间4.3 h,得到的低聚木糖产量为12.66 g/L。本研究为甘蔗渣的高值化利用以及更好地制备低聚木糖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伊利牧场的盐碱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盐碱土的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后对营养元素有一定的影响,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与改良前比显著提高,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变化趋势相似,第二年的含量都高于第一年的,随着时间的持续改良效果显著,速效钾在改良初期明显的增加,之后一直递减,因为没施钾肥,随着植物的利用土壤中钾素递减。盐碱地改良后,施用肥料会提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江浙地区茶园土壤碱解氮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统计学及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江浙地区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龙井村(108.85mg/kg)溪龙乡(101.61mg/kg)东山镇(98.02mg/kg)天目湖镇(81.08mg/kg),浙江省两个茶园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江苏省的两个茶园。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分布不同:天目湖镇和龙井村为球状模型,东山镇为指数模型,溪龙乡为高斯模型。浙江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江苏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生产方式(施肥管理)是土壤碱解氮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4个种植区内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偏低,偏低区域所占比例为天目湖镇85.08%、东山镇96.35%、溪龙乡91.08%和龙井村87.96%,极少区域(各地均不超过5%)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可采用分区管理的措施施加氮肥,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土壤碱解氮测定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使用德国产GERHARD凯氏定氮蒸馏系统测定碱解氮,对蒸馏条件进行了改进,确定蒸馏效率和蒸馏时间,样品可直接上机测定,与传统方法比较,碱解蒸馏法测定的结果更准确可靠,精密度高,为碱解氮测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快速蒸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蔗渣的酶解产糖率,利用超声波辅助碱预处理蔗渣。碱处理的单因素实验和超声波辅助碱的正交试验表明,超声波辅助碱预处理蔗渣最佳参数为:碱的最佳浓度为1%、最佳处理时间为60 min、最佳处理温度为80℃。在超声波辅助碱预处理蔗渣最佳条件下,酶解产糖率的单因素实验最佳条件为:酶解最佳时间为30 h,最佳酶用量为6.0 FPU,最佳酶解温度为50℃。超声波辅助Na OH预处理蔗渣是一种能有效降低预处理温度,提高酶解产糖量,提高物料的可及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纤维素转化为乙醇生产成本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法提取荷叶中的荷叶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晒干粉碎的荷叶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预处理,稀盐酸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氯仿萃取方法提取荷叶碱。考察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酸度、液料比、稀盐酸浸提时间、浸提液中盐酸浓度对荷叶碱提取率的影响,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得荷叶碱浓度,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酶的用量为2.667×10-6mol/(s.g),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2h,酶解酸度pH=5.0,液料比为30:1,浸提时间为16h,盐酸浓度为0.5%,荷叶碱的提取率达到1.105%。  相似文献   

9.
土壤肥力质最变异研究可以为精准农业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利用GIS技术研究醴陵市耕地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特征和时间稳定性变异特征,得出如卜结论:土壤碱解氮的块金值最大;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拟合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土壤pH、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基底效应均在25%~75%之间;土壤pH降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最均提高,其中pH下降的速度和有效磷提升的速度最快;土壤pH值在时间变异稳定性研究中属于中等稳定的MⅠ级,土壤碱解氮属于中等稳定的MⅢ级,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属于不稳定的UⅢ级.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碱解法测定中华鳖肝脏组织RNA-DNA含量比值的操作流程,选用中华鳖稚鳖的肝脏组织,在Buckley(1979)和Robbins(1990)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以往操作流程中匀浆介质、离心速度、碱解水浴时间和碱解量的差别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使用由0.05 mol/L Tris-HCl+0.005 mol/L EDTA(p H7.4)组成的匀浆介质,12 000×g的离心速率,37℃碱解水浴2 h以及0.56 m L 0.3 mol/L KOH+0.25 m L 1.5 mol/L PCA的碱解酸化组合能有效提高碱解法测定中华鳖肝脏组织RNA-DNA含量比值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胶体泡沫(CGA)上浮电位U_f的测定装置,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NaLS)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CGA的界面电性质和界面吸附性质,根据Gouy-Chapman理论,计算了其表面吸附量,研究了溶液的pH、NaCl浓度及SDS浓度对其U_f、ζ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用W/O型乳状液膜体系分离富集荷莲豆碱的方法.通过对外水相pH值、迁移时间、Span80用量、D2EHPA浓度、乳水比、油内比及内水相盐酸浓度的优化,获得了一个高效的乳状液膜分离体系.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液膜分离体系的效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快速有效地从实际样品中提取分离荷莲豆碱.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通过油包水(W/O)乳状液膜体系分离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的方法。通过对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表面活性剂山梨糖醇酐油酸酯(Span80)用量、载体三辛胺浓度、油内比、乳水比和迁移时间的优化,获得了一个高效的乳状液膜体系。最优提取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0.012 5 mol/L,山梨糖醇酐油酸酯质量分数4.0%,三辛胺浓度0.01 mol/L,油内比10:6,乳水比1:4,迁移时间10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乳状液膜体系能快速有效地从实际样品中提取分离丹酚酸B。  相似文献   

14.
用络合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对铬黑T水溶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认为铬黑T水溶液作为络合滴定的指示剂在三个月内使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光刻胶是微纳米加工领域关键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图形转移和蚀刻过程中对基材的保护. 基于水性溶液的光刻工艺可以减少污染,是未来材料发展和工艺改进的方向之一. 本论文针对同一种光刻胶(KMPR),对比有机溶剂和碱性显影液的显影效果,得到最佳水溶液显影液 KOH显影液,探索并得到其显影的较佳浓度范围,通过实验验证和解释温度和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水溶液粘度的溶质聚集模型和拟二元方法,作者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水-有机溶剂-盐三元溶液粘度关联的拟二元溶质聚集模型(PSAV),能够成功地应用于以盐饱和与不饱和水溶液粘度的关联,平均相对偏差约1.0%,比作者早先提出的拟二元局部组成模型(平均相对偏差为2~5%)有较大的改善。对于盐不饱和溶液,模型参数随浓度和温度呈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Y Yamagata  T Matsukawa  T Mohri  K Inomata 《Nature》1979,282(5736):284-286
Dehydr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condensing reagents in aqueous solution have been studied as models of chemical evolution, and one such reagent has been found to be produced in the supposed primitive Earth conditions. We assumed that the dehydration condens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could occur if the condensing reagents, which appear to be produced by electric discharges in the gas phase, could be carried to the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the recycling of water washing the wall of the vessel. We present her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dehydration condensation between phosphate and adenosine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a new discharge apparatus (Fig. 1) which simulates prebiotic chemical evolution. The apparatus was designed so that water recycles in a vessel containing a solution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approximately 30 degrees C), achieved by showering water at 18 degrees C from above the vessel. This is a simulation of the recycling system of water on the Earth, depending on a large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between the ocean surface and the sky.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水溶液中镁离子的还原电位较负,镁难以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且镁与镍的沉积电位相差2V以上,镁与镍很难共沉积,研究表明,镁一镍合金确实可以从一水溶液中沉积出来,镁一镍的共沉积也被XRD和AAS的分析所证实.XRD及循环伏安法研究还发现,沉积合金具有多相的结构,恒电流暂态极化实验表明镁一镍合金的电沉积过程是一成核长大过程.  相似文献   

19.
溴酚兰水溶液的紫外吸收会随着体系中含酸的量发生变化,在440 nm吸收峰处一定浓度范围内溴酚兰水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酸浓度成正比,可由此测定酸浓度.用这种方法测定了3种不同类型的光产酸剂在聚乙二醇膜层中在低压汞灯(254 nm)照射下的产酸量.其中三嗪光产酸剂的光照产酸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以曲拉通X-114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环己烷为油相,铈锆镨铝硝酸盐混合水溶液或氨水溶液为水相组成双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掺杂镨(Ce,Zr,Al)O2纳米固溶体,并利用XRD,TEM,FT-IR和Raman等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结构、晶粒大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镨掺杂入(Ce,Zr,Al)O2形成的混合氧化物为萤石型立方晶相结构的均相固溶体,环己烷/曲拉通X-114/正戊醇/水溶液组成的双反相微乳液体系是合成粒径尺寸5nm左右、分散均匀的掺杂镨(Ce,Zr,Al)O2纳米固溶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