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桌面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属性可能存在泄漏。针对此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个远程桌面认证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远程桌面认证协议ZPBRDAP。该协议包括属性注册协议(AR协议)与身份认证协议(IA协议),在不暴露用户身份属性的同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最后,分析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协议效率,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Oh等设计的T-AKA协议,发现该协议无法实现网络对用户的正确认证及消息的新鲜性验证,并利用该安全漏洞构造出了伪冒用户的攻击方法.然后,在3GPP规范的基础上,在服务网络端引入公钥机制,提出了改进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最后,应用串空间模型理论及认证测试方法,对改进协议的机密性和双向认证正确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协议能够保证消息的新鲜性和网络-用户间的双向认证,克服T-AKA协议中存在的伪冒用户攻击及其他重放、伪冒攻击,具有高的安全性;协议设计中保留了3GPP规范的框架,避免了用户终端进行繁重的公钥运算,具有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简单可靠协议SRCP(SimpleReliableCommunicationProtocol)是在传统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基于以太网的用户层高效通信协议.该协议通过一层虚拟驱动在用户空间和网络接口之间直接传递数据,将协议处理提到用户空间实现,简化了通信的层次,减少了系统核心的干预.基于该协议设计了Linux操作系统下的SRCP,并应用于机群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标识网络解决了传统网络中IP地址二义性问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本文在一体化标识网络中提出一种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该协议设计了一种利用数字证书构建的接入标识.这种接入标识唯一的表示一体化标识网络中的终端,实现用户身份信息与终端的绑定.该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完成用户到用户真实身份的双向认证,采用谜题机制和无认证状态防止应答方受到DoS攻击.通过C-K安全模型分析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会话密钥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普适计算的隐私保护安全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用户隐私保护的安全协议.该协议由服务发现者对用户进行认证和盲签名,随后用户以匿名的方式访问服务提供者提供的资源.根据匿名与不可关联性具有紧密的关系,设计了普适计算的匿名攻击模型,通过匿名攻击模型分析可以看出:隐私保护安全协议不仅允许服务提供者对用户的认证,同时也可以保护用户隐私,并且能够防止重放攻击以及设备间的恶意串通.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对等云存储系统中基于身份密码的准入控制机制,包括4个协议,分别为不同实际场景中的用户安全高效地分配身份标识,并有效地抵抗Sybil攻击。在基本协议中,云服务器使用回叫的方式认证用户,再为合法用户基于其IP地址分配随机的身份标识并产生对应的公私钥对。扩展协议1使云服务器能够将工作代理给多个可信节点。另外两个协议针对使用网络地址转换的用户,对上述协议进行扩充,基于用户的IP地址和端口号来为其分配身份,并在分发私钥时加入密码难题,无需进行复杂的身份证书管理,具有高安全性;协议维持合理的计算时间,可限制恶意用户获取身份的速率,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基于校园网的应用越来越多,每个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给校园网的统一管理和用户使用造成不便。本文分析了校园网单点登录和用户统一管理的需求.研究了Kerberos认证协议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采用LDAP协议数据库和改进的Kerberos认证协议,设计了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校园网单点登录系统,进行用户的统一授权管理。  相似文献   

8.
新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于口令认证机制的密钥交换协议容易遭受口令猜测和服务器假冒等多种攻击的缺点,提出了基于验证值认证机制的新的三方密钥交换协议.新协议中的验证值是基于口令的变换,并代替口令被保存在服务器端.服务器不仅以验证值来认证用户的身份,并且要通过验证值协助用户之间协商出会话密钥.而口令则作为私钥由用户自己保存.对新协议的安全进行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抵御多种攻击,说明协议是安全的,同时对协议的效率评估还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GSM用户感知系统中BTSM协议监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TSM协议监测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g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用户在感知系统的基础上,以网络用户感知系统为研究平台,提出了一种Abis口BTSM协议监测方案.介绍了用户感知系统及Abis协议栈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BTSM协议解码方案及呼叫详细记录(call detail record,CDR)合成技术,利用方法封装、哈希算法等方法以代码实现了BTSM协议的详细解码、简单解码和CDR流程合成等功能.结合现网数据,将该方案应用于用户感知系统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结果准确,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匿名口令密钥协商(APAKE)协议在保持用户匿名性的同时,可以为网络上共享口令的通信双方建立会话密钥.分析了一个高效APAKE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提出了新的高效匿名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并对所提协议的安全性、匿名性和抗字典攻击等安全需求进行了分析.服务器和用户完成协议需要2次模幂运算,运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开放网络环境的认证,指出了综合利用多种密码技术设计认证系统以满足日益复杂认证需求的必要性。通过研究认证与密钥交换机制,分析现有协议特性,权衡认证系统安全性、效率及需求等因素,提出了一种认证与密钥交换协议。协议进行分布式认证,综合利用EC密钥协商和对称密钥传输进行密钥交换,可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显式密钥认证。该方案可使认证系统性能提高,需求降低。  相似文献   

12.
SMTP认证机制模块化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UNIX电子邮件系统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SMTP协议及ESMTP扩展协议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与认证相关的RFC标准,提出了认证模块与邮件系统其他模块的关系,并给出了认证模块PAM在SMTP服务器中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有的以系统时钟基本同步为前提的鉴别协议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指出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无须系统时同卞的鉴别协议,就协议使用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采用第二方时间标记,从而消除了系统时钟不同步所带来的影响,清除了指出的安全漏洞,最后,分析了新协议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基于LPN问题设计的RFID协议主要侧重于身份认证协议,较少涉及隐私识别与认证,为解决此问题,对现有的基于LPN问题设计的认证协议与实现隐私识别的认证协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这类协议的优点与存在的缺陷,利用RFID系统中拥有的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和伪随机数产生器,设计了一个基于LPN的具有快速识别的RFID隐私认证协议(FIP_Auth). 此外,将FIP_Auth协议与Tree-LSHB+、BAJR、MMR协议进行了效率与安全性的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FIP_Auth协议具有识别速度快、可证明的隐私性和认证性等优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物联网环境下RFID系统已知的安全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的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使用相对简单的异或运算和带混沌锁的哈希运算,实现了标签和阅读器之间高效低成本的双向认证.即使在阅读器和数据库之间信道不安全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完成密钥分发和安全认证,提高了阅读器的移动应用能力,能有效地避免窃听、假冒、重放、位置跟踪等攻击.  相似文献   

16.
企业应用系统整合中的CAS单点登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企业应用系统单点登录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中央认证服务器(CAS)的单点登录技术方案.系统中,认证管理器通过责任链模式管理认证执行者,客户端浏览器与认证服务器之间采用HTTPS协议,认证服务器与平台应用服务器之间采用HTTP协议.在访问业务系统时,相关信息的传递均结合时间戳、关键信息加密签名和SSL加密通道技术.在自动认证完成后,业务系统可根据需要设定是否继续走安全套接层协议(SSL)加密通道,既保证单点登录过程中信息传递的保密性和真实性.又兼顾业务系统访问的安全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802.1x的校园网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网应用越来越多,对网络安全性、计费以及实名制的需求也日益突出,而传统认证方式在校园网中存在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通过对IEEE的基于802.1x协议认证方式的分析以及和其他传统认证方式进行比较和实际调研,最后采用基于802.1x的解决方案实施校园网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基于LDAP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兰州理工大学“基于LDAP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实例介绍了基于LDAP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完整实现过程.系统采用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存储用户认证信息,可以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目录结构.在LDAP存储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实现了统一的用户认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统一的界面和逻辑对用户认证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19.
RADIUS协议为远程访问系统提供重要的安全服务,即认证、授权和记账。在分析信息安全3个重要元素基础上,详细描述了RADIUS协议提供上述安全服务原理以及协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远程访问系统中基于RADIUS协议的安全子系统。同时通过分析RADIUS协议的优缺点,提出了增强认证机制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