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混采油层产能贡献的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藏地球化学是近些年来在油气地质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学科,利用色谱指纹技术研究混采油层的单层产能贡献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新站油田为例,对9个葡萄花和3个黑帝庙油组的单层油进行了实验室配比,详细探讨了从出指纹数据库的建立到特征指纹参数的选取,并结合数学统计法把9个葡萄花油组原油分成4种不同族群,而3个黑帝庙油组原油归为同一族群,进而确定了4种配比方案,建立了4套实验室产能预测图版,各个图版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新站油田流体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及成因 ,利用新站油田 2 2 8个油砂抽提物的族组成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多种资料 ,选用不同参数 ,利用传统的关系图件法 ,并首次尝试运用数学统计方法 ,来划分原油族群 .在总结族群划分结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族群的分布规律 ,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控制因素 .结果表明 ,葡萄花油组油砂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而黑帝庙组油砂有两种不同类型 .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族群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发现造成两油组几种族群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构造和岩性因素的控制 ,此外次生改造作用也是影响族群分布的因素 .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葡萄花油田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缺乏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标准的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岩心、试油和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适应标准电测图和横向测井图的油气水识别图版,从而对研究区的标准曲线进行油层与水层识别,确定黑帝庙油层油水分布的范围和特点;综合天然气模糊识别及AVO 烃类检测方法,确定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油气分布区域;在综合分析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宏观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有利布井区,部署评价井。在黑帝庙油层油气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优选出油气有利区15.22 km2,部署评价井18口,已实施钻井13口,预测结果与实钻井的符合率达到92.3%。研究表明,葡南油田黑帝庙油层构造高部位、深大断裂附近或断裂密集带、储层较发育的地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油层主要发育在黑帝庙一组下部的4、5和6号层,气层主要发育在黑帝庙二组顶部的1号层。  相似文献   

4.
于占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2468-2472
根据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色谱烃指纹相关理论,在实验室用分层原油配比实验过程模拟混采油井的生产过程。定量了指纹化合物绝对浓度(峰高比值)。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方法,建立了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的多元回归理论模型。模型有效解决了噪声和共线性带来的其他数学模型不稳定问题,拟合效果好;并且应用该模型计算了三层配比实验的单层产能贡献率,相对误差平均值在8%左右。同时在辽河地区进行了实际应用。计算结果与其他数学算法相差不大,表明利用气相色谱指纹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计算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新站油田流体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及成因,利用新站油田228个油砂提提物的族组成特征,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等多种资料,选用不同参数,利用传统的关系图件法,并首次尝试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划分原油族,在总结族群划分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族群的分布规律,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葡萄花渍组油砂可区分为三种类型,而黑帝庙组油砂有两种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族群分布规律的对比分析发现造成两油组几种族群的主要在摁是受到构造和岩性因素的控制,此外次生改造作用也影响族群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的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一区中生界长6层原油色谱指纹进行分析与对比,首次将原油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五里湾一区分层产能监测。利用单层原油色谱指纹差异,结合室内不同比例的原油配方,建立了研究区二元原油配产模型,求得混层开发井中长61、长62层的产能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色谱指纹计算的最大误差为4.66%,配产模型较为可靠,可以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混采油井分层产能的确定通常用生产测井、分层测试及示踪剂跟踪方法,但它们成本高、周期长,对窜层油井不适用,且对流速低和窜层油井不适用,有时还需在关井停产条件下进行,作业过程中还易伤害油层。介绍了一种产能监测的新方法—原油色谱指纹法,利用单层原油色谱指纹差异及井口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原油配方实验,求得混采井分层产能贡献。研究表明,不同类型不同比例二元及三元原油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在10%以内,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误差在15%以内,可用来计算混采油井分层产能贡献,监测油层出力情况。  相似文献   

8.
运用色谱指纹技术对原油进行产能预测越来越得到油田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建立原油色谱指纹与产能贡献的模型一直以来是基于色谱指纹的产能预测面临的问题.先前研究者提出的产能预测方法都是基于单一回归模型方法,但是单一的回归方法性能有限,近年来有关回归集成的理论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是目前回归领域研究的前沿方向.另外广义可加模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不仅适合于建立线性数据的模型,也适合建立非线性数据的模型.因此本文提出对广义可加模型进行集成的方法,使用集成广义可加模型来建立色谱指纹与产能贡献关系的模型.对原油产能预测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对于以前的预测方法的性能有较大的提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为解决石油产能预测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居和  冯子辉  方伟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2):1591-1597
提出并确立了合采井储气分层产能贡献的天然气烃指纹色谱测试理论和测试及模拟计算方法,并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的徐深1井进行了试验验证.将由徐深1井获得的储气分层天然气样品,利用天然气烃指纹色谱方法检测,通过选择特征烃指纹参数来表征各储气分层及天然气;将合采的3个储气分层天然气样品按一定模式混合配比,得到特征烃指纹与不同贡献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建立烃指纹模型参数,用非线性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训练建立测试模板;再经过测试模板的回归计算、实验室校验及现场测试结果对比的可靠性验证,完成了徐深1井合采天然气3个储气分层产能贡献的定量测试.与分层试气结果对比的绝对误差最大为6%,验证了合采井天然气储气分层产能测试烃指纹色谱方法的有效性,为解决制约天然气勘探及开发生产中储气分层产能评价测试及动态监测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动态监测油井分油层的产能可以掌握油井的生产状况,监测产能在油田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基于色谱指纹的产能预测越来越受到油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目前色谱指纹的选取还是依靠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选取,这导致特征选取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对色谱指纹特征的选择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了对色谱指纹特征选取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相关以及随机森林中的重要性分析理论进行特征选取,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特征选取方法.对来自南海某油田的配比数据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试验效果,在原油产能预测领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油源分析和成藏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东辛油田是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复式含油气聚集带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油源汇集的地区,油源关系复杂.根据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对其油气来源和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油源和构造特征,东辛油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区:辛镇构造区,为低成熟-成熟的沙四型原油;东营构造区,以沙四型成熟原油为主;东营构造以西区,主要为沙三型成熟原油.结合地质分析认为,东营构造区至少存在两期重要的成藏过程,而辛镇构造和东营构造以西区仅存在明化镇期至第四纪一期成藏过程.该研究对于东辛油田今后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烃源岩和油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沙河街组第四段上部和第三段中下部发育两套烃源岩 ,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尤其是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有明显的差异。目前已发现的石油大致分为两大类 :高青、博兴油田的原油主要属于源自沙四段烃源岩的“沙四型”原油 ;小营、乔庄、梁家楼、大芦湖油田的原油主要为源自沙三段烃源岩的“沙三型”原油。金家、正理庄、纯化油田的原油混源特征明显。从纵向上看 ,沙三、沙四段中的油气主要来自本层系 ,其他层系的原油主要为混源型原油。  相似文献   

13.
Bio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in subsurface petroleum reservoirs has adversely affected the majority of the world's oil, making recovery and refining of that oil more costly. The prevalent occurrence of biodegradation in shallow subsurface petroleum reservoir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erobic bacterial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stimulated by surface recharge of oxygen-bearing meteoric waters. This hypothesis is empirically supported by the likelihood of encountering biodegraded oils at higher levels of degradation in reservoirs near the surface. More recent findings, however, suggest that anaerobic degradation processes dominate subsurfac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despite slow reaction kinetics and uncertainty as to the actual degradation pathways occurring in oil reservoirs. Here we us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microcosms monitoring the hydrocarbon composition of degraded oils and generated gases, together with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gas and oil samples taken at wellheads and a Rayleigh isotope fractionation box model, to elucidate the probable mechanisms of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in reservoirs. We find that crude-oil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under methanogenic conditions in the laboratory mimics the characteristic sequential removal of compound classes seen in reservoir-degraded petroleum. The initial preferential removal of n-alkanes generates close to stoichiometric amounts of methane, principally by hydrogenotrophic methanogenesis. Our data imply a common methanogenic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in subsurface degraded oil reservoirs, resulting in consistent patterns of hydrocarbon alteration, and the common association of dry gas with severely degraded oils observed worldwide. Energy recovery from oilfields in the form of methane, based on accelerating natural methanogenic biodegradation, may offer a route to economic production of difficult-to-recover energy from oilfields.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混源油油源组成与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本区邻近盆1井西生烃凹陷的莫索湾和莫北油田为例,研究了混源油的聚集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生烃凹陷区,晚期生成的下乌尔禾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远生烃凹陷地区,早期生成的风城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后期下乌尔禾组原油对前期风城组原油的"推动"作用以及发生在"推动"过程中的混源效应和次生变化,是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聚集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动物产品中二氯二甲吡啶酚兽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来源,求出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表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石油馏份临界温度的测定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测大庆、胜利、羊三木、任丘和孤岛五种原油的58个宽、窄馏份油临界温度(用经标定的自制密封管法测定)和馏程、标准密度、运动粘度、折射率、苯胺点等性质的基础上,将临界温度与各种物性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关联。经多次探索,提出三个计算国产石油直馏馏份油临界温度的关联式,其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1.22%和1.57%。关联式所用参数为直馏馏份油的密度和平均沸点或密度和运动粘度,这些参数易于得到,形式也较简单,可供炼油和石油化工工艺计算使用。本文用实测数据考察了六种求定石油馏份临界温度的常用关联式和图表对国产石油直馏馏份油的适用性,发现其中以Roess关联式和Mobil-Oil-Tc图的准确性最好,相对偏差分别为1.40%和1.26%。Maxwell关联式则完全不适用于国产石油馏份。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沙四段油源对比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油对比、油源对比等方面对临南地区沙四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临南地区存在沙三型、沙四型和混合型三种原油;沙四段烃源岩早期生、排出低熟油,晚期生、排出成熟油。前者分布在凹陷的边部。后者在凹陷内部成藏。从而证实了沙四段烃源岩对油气成藏确有贡献,为研究以沙四段为源岩的油气成藏规律和指明有利勘探方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齐成伟公式是国内外首次出现的建立于带状油藏的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但不适用于气藏。为了预测川渝地区带状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根据气相渗流与液相渗流的相似原理和Roberts气体相对渗透率与含硫饱和度关系,成功地将齐成伟公式改造为带状高含硫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预测公式。根据齐成伟公式的高含硫气藏修正公式,分析硫沉积量和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后,取得了硫沉积量对产能的影响大于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在带状高含硫气藏中宜打纵向双分支水平井的重要认识。建议将齐成伟的圆形油藏中辐射状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推广到圆形高含硫气藏中。  相似文献   

19.
石油掺炼作为石油精馏的一部分,对整个石油精馏具有重要意义。最佳掺炼比可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等方法得到。通过对最佳掺炼比的实验及软件的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石油掺炼的模拟软件操作原理和步骤基本相同,利用各模拟软件掺炼后所给油品物性的可换算性,可用不同软件分别对掺炼和下游工序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20.
以钻井作业为例,对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行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油气钻井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在对油气钻井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油气钻井作业的过程提出三个假设:(1)不同的井型结构的钻井成本是不同的;(2)钻井作业成本与钻井进尺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3)钻井作业成本与钻井周期呈现一定的比例关系。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检验了这三个假设,经过不断的尝试选出油气钻井成本最优模型,以便用于油气钻井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为石油企业的效益核算,企业的决策与控制提供了有价值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