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城市新贫困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城市贫困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市贫困的特征及成因,进一步探讨了治理城市贫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以城市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资料,从规模、结构、行业分布、特征和致因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城市贫困群体.理论上的综述分析能对其作出清晰的概括和解释,又是城市反贫困政策推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贫困成因分析主要有两个理论取向:结构解释和文化解释。我国城市贫困是在社会转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结构性”贫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者的境况若长期得不到改善,“结构性”贫困就向“文化性”贫困发展,对贫困者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政府的反贫困政策不仅要消除“结构性”贫困,更应该着手“文化性”贫困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在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生群体——“城市贫困人群”,他们主要由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及其家属、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构成。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也一直持续不断,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以这些文章为基准,对城市贫困和致贫原因加以整理分析,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贫困标准是贫困研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有效的经济工具,不仅可以用来统计贫困人口,还有助于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来消除贫困。当前,我国的贫困标准仍低于国际标准水平,且对贫困人口的识别角度相对单一,采用的贫困户分配方式是由下到上逐级举证的模式,无法达到精准到户的效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解决现有制度的弊端,本文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综合某地区的多维致贫因子,并借助于建档立卡,提出精准识贫的函数假设模型,并通过对比函数结果和民政局在档贫困户之间的拟合度,不断调整函数式,从而达到快速、客观、准确识别贫困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郑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38-239
贫困生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困难,更要面对精神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物质、精神的"双贫困"。我们在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采取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面对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贫困人口将会有所增加,解决贫困问题又会有新的挑战;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界定贫困概念和线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现阶段农村反贫困问题策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目前执行的贫困生建档标准已经不符合实际需要,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更显得不公平。因此,应该调整贫困生建档标准,提高建档的最低收入标准线,让更多家境较贫困的艺术类大学生能够得到适当的资助,以便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下,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目前,作为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基础性工作,贫困认定主要存在的正是不精准的问题,而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政策落实中的"地方假证明"、"学生不诚信"以及"学校的标准不科学、程序不公平和机制不健全"等三方面,于此,笔者提出"对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及"改进高校衔接工作"的两方面建议,旨在促进高校以精准认定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贫困学生问题,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直接关系到贫困生健康成长和成才,还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伦理困扰这一视角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把对贫困生问题的认识引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为高校开展针对贫困学生群体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并在进一步分析中探讨了地区异质性与普惠金融水平的门槛效应等问题。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各省农村的收入、健康、教育、权利贫困减缓和总体多维相对贫困减缓均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普惠金融的多维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存在地区间异质性,对中部地区贫困减缓作用最大;随着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普惠金融发展对多维相对贫困减缓存在边际递减效应。总体来说,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值得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温洪亮 《科技信息》2009,(22):I0064-I0065
反贫困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双重的综合。目前在有关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贫困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扶贫方式也以物质投入为主。这种扶贫方式并不能使贫困地区真正摆脱贫困。究其根源,经济贫困是表象,而文化贫困才是深层次的原因。反文化贫困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失业、疾病、教育等成为收入之外的城市新贫困源头,从多维视角分析城市贫困问题有利于找出致贫原因,从而科学地制定反贫困对策.论文在 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基础上进行非等权改进,设定收入、教育、健康保险等6个维度以构建城市家庭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并对广东省中山市城市贫困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多维贫困测度模型能够定量测度某一城市的多维贫困发生规模,通过维度分解可以发现该城市主要的贫困维度,政府可据此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14.
轩欣 《科技资讯》2007,(21):171-171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贫困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学校、贫困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实现心理脱贫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市贫困阶层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城市贫困、贫困标准进行了客观界定,并以国内外六大类贫困标准的测算方法为理论依据,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北京城市贫困标准的测算方法.以"九五"时期的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北京市目前贫困群体构成特征作出了量化分析,对历年的城市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和动态描述.剖析了导致城市贫困的深层次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城市贫困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就必须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扶贫工作的协调和领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讨论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接着分析了贫困大学生良好社会知觉的培养,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关键,最后研究了贫困大学生自救方式探析.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民基本上摆脱了绝对贫困,但农民的人贫困和制度贫困仍然非常突出,本主要从片面的工业化政策、国家援助的严重缺失及农民压力集团的缺位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原因。本认为在制订有关农民发展的政策时,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农民贫困的严重性与农民发展的迫切性、农民发展要有理论创新、关于农民发展国家应有所作为及农民发展要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116-120
青少年体质严重下降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青少年体育贫困是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把青少年体育贫困问题提升为民生问题,有助于我们增强青少年体质建设问题的紧迫感,有助于加深对青少年体育贫困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基于民生的视角,通过对青少年体育贫困现状的审视,认为他者剥夺是造成青少年体育贫困的直接推进剂,自我剥夺使青少年体育贫困进一步加剧.依据青少年体育贫困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丰富青少年体育贫困的理论研究,为加快青少年体质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阶段贫困群体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进人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特别是自90年代初期开始,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都在向纵深推进。与之相应的,社会也开始出现了深刻的分化,一个为数众多的贫困群体逐渐形成。特有的社会转型背景,使得中国的贫困群体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并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及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认真分析中国贫困群体的基本状况及演化趋势,有益于制定扶贫解困的有效而合理的对策,有助于顺利、平稳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贫困与中国的贫困群体所谓贫困,是指社会成员生活水准的低下、社会成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