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证行业向服务业转变的思路越来越明晰,公证人员必须完成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这就需要公证人员从接待当事人、解答咨询这样的小事做起,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当事人的宗旨,针对不同的当事人,采取不拘一格的解答方式提供能够切实满足公证当事人需求的公证法律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2.
公证人员的渎职犯罪可直接称为公证犯罪,骗取、勾结公证人员渎职出具虚假公证书的行为可称为公证手段犯罪,两者合称为公证领域犯罪.公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保全证据公证与现场监督公证是两种不同的公证行为,但是,在公证办理过程中,有的业内人士因现场监督公证具有一定的证据作用,就将其随意定性为保全证据公证;而保全证据公证因均是在公证员现场监督下进行,就将其简单归入现场监督公证的范畴,以致"公证事项定性不准"常被专业法律人所诟病。为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两类公证行为进行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4.
公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诚信”二字。对我国公证诚信制度的构筑进行思考,并就公证法律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走进公证法学研究与公证实践联姻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规范指标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以评判对象的种种规范指标为基本的评判标准。主要步骤是:(1)获取评判参数(即决定评判对象主要性能的各种参数),建立评判参数矩阵;(2)确定各参数的满意程度,建立满意度矩阵;(3)确定各参数的权重,建立权重集;(4)进行综合评判,得山评判结果。编制了通用程序,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知识产权局等单位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精神,近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与浙江省司法厅联合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专利)保护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构建公证服务与知  相似文献   

7.
论法定公证     
《公证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然而,公证理论界和实践界对法定公证问题的争议仍在继续。法定公证的涵义有三种不同观点:一是成立要件说;二是生效要件说;三是成立生效要件说。且对于必须公证的具体事项不能规定在《公证法》中,而应规定在民商实体立法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液压支架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对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液压支架设计系统进行研究,为用户提供液压支架数值计算和图形化显示功能。通过将优化设计系统封装成服务,企业用户不再需要安装软件,只需要通过网络浏览器登录到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就可以在网页里面使用系统,也不需要购买昂贵的高配置计算机,节约了硬件软件购买和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维护与加强公证的公信力,就必须加强公证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公证环境,为公证事业的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一、建立和完善具有公信力的公证员选任机制一个行业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靠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证队伍来实现。因此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克崇 《科技信息》2010,(23):J0396-J0396
如何做好品级检验,最低限度减少误差,做到检验结果的科学公正。成为仪器化公证检验中的一个关键质量控制点。文章就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中品级检验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鹏 《科技信息》2013,(19):491-491
在公证活动中存在着两个主体,一为公证机构,一为当事人,同时,公证书所公证的法律行为或事实可能会对相关的第三人产生利害关系。在实践中,公证行为可能会造成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利益的损害,此时,公证机构就存在一个是否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承担多大责任的问题,也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公证人的法律责任问题,即公证机构或公证员因公证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戚振华 《科技信息》2010,(27):I0395-I0396
遗嘱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最基本的很重要的一项公证业务。遗嘱具有保密性,遗嘱只是遗嘱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遗嘱形式的多样性,遗嘱人是否有遗嘱,遗嘱是否有效,遗嘱是否为立遗嘱人去世前所立的最后一份公证遗嘱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给公证员审查遗嘱的效力带来了难度。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遗嘱继承公证相关问题与同仁探讨,以促进公证业务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TOPSIS评判模型的姑山驻留矿采矿方法优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决马钢集团姑山露天铁矿境界外驻留矿体的开采技术难题,在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TOPSIS)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AHP-TOPSIS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对4种拟选的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判优选.从经济、技术、安全3方面综合考虑影响采矿方法的评判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客观的确定各评判指标的权重向量,进而结合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原理构建AHP-TOPSIS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模型,计算出4种采矿方法基于评判指标的综合优越度.研究结果表明:4种拟选采矿方法的优越度分别为45.3%,46%,64.3%,30%,第Ⅲ种采矿方法(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最优.该结果与模糊数学、突变级数法的评判结果基本相符,AHP-TOPSIS综合评判指标体系模型对于采矿方法优选具有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性,合法性的公证证据,是整个公证活动的基础与生命线。本文从公证证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入手,对公证证据的作用及公证证据制度的现状、存在的弊端做了初步的探讨;指明了公证证据收集、审查的性质、内容、要求。同时,就公证证据收集、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研究阐释。  相似文献   

15.
灰关联分析法在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就灰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使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的具体做法与步骤,并以鲁西北棉区两熟的小麦配套品种(系)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评价计算.计算结果全面客观,切合实际,克服了以往评判中只注重某一或某几种性状而忽视其它性状所造成的偏差,表明灰关联分析法是进行农作物品种综合评判的一种便于操作的、科学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进行正确评判并提高评判效率,利用约简概念格对影响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性的5项指标进行约简。5项指标分别为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和地下水渗水量。以广州抽水蓄能电站1期地下工程岩体17组实测数据和8组插值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利用约简概念格对指标约简后得到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和结构面强度系数这3项指标,用模糊优选法对约简后样本进行岩体质量评判,评判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然后将该模型用于该电站2期地下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约简概念格与模糊优选构建的模型的评判结果和粗糙集-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RS-TOPSIS)、突变级数法、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的评判结果一致。利用约简概念格与模糊优选构建的模型减少了评判所需的指标,提高了评判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公证的证据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69-72
公证是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法定程序对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事件和文书进行居中证明、监督,并赋予其特定法律效力的活动,公证的效力通常包括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三个方面。公证文书之所以比其他普通文书具有较高的效力,就在于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如果缺少调查取证,就会削弱公证的证据效力。实际中,存在着公证文书与一般书证的区别、公证事实与法律推定事实的区别、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推翻公证证明的规定与举证责任倒置的区别的情况。公证立法过程中应明确公证处的调查取证权及调查取证程序,以增强立法的保障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保全证据公证的方式随着侵害方式以及证据载体的变化与时俱进。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实践中,在保留传统模式的同时添加了线上的互联网平台这一新型模式。在立案后,从侦查到审查起诉再到庭审的整个刑事流程,现代型的保全证据公证方式在程序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渗透性。针对经公证的知识产权保全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其在证据能力上受内外要素的叠加影响,在证明力上受公证程序的强化性加持。由此,对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经公证的保全证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建构一个刑事诉讼审查框架。  相似文献   

19.
庞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207-207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内涵入手,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公证价值的内核相契合,进而提出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重点指出要发挥公证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公证制度,更高层次地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现从公证的性质、原则、业务范围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聘用和考核属多目标、多准则决策问题,需要用系统的观点来对待。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聘用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再按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