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TNF-α 是 极为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在调节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 TNF-α 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 继而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引发一系列的炎性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TNF-α 炎性刺激除了能引起内皮细胞死亡外, 还能诱导内皮细胞的衰老. TNF-α 处理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反应显示阳性, 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 内皮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早期上升, 衰老时则降低, 表征早期细胞线粒体功能亢进, 而后期功能衰退; 活性氧水平早期有上升和下降的振荡, 诱导衰老后有所降低. 结果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变化与TNF-α 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G蛋白α亚单位q/11亚型(Gαq/11)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有[^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法VSMC Gαq/11的含量。结果显示,AngⅡ刺激VSMC1,6h引起Gαq/11蛋白的下调,刺激12,24h可使Gαq/11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3H]-亮氨酸掺入量在AngⅡ刺激24h才明显增加,应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1receptor)拮抗剂losartan,PLC抑制剂U73122可完全阻断AngⅡ引起的Gαq/11下调和上调的双相反应。这提示AngⅡ可以调节VSMC Gαq/11的含量,从而诱导VSMC肥大,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经由AT1受体-PLC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3.
蜂毒新多肽部位BVⅠ-2H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伟  王本祥  朱迅 《科学通报》2002,47(3):198-202
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其抗炎机制及确定有效的抗炎成分,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肝素和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蜂毒多肽,并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合成及Iκβ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 I-2H为单一对称峰,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表明BV I-2H是蜂毒多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644.8u。BV I-2H可抑制 ConA诱导的上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1合成,可使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此外,BV I-2H可抑制PMA诱导THP-1细胞合成TNFα,抑制TNFαmRNA的表达及Iκβα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提示,蜂毒多肽BV I-2H是蜂毒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红细胞源降压因子对大鼠血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了一种新的人红细胞源降压因子(erythrocyte-derived depressing factor,EDDF)对大鼠血管的保护作用,应用离体血管环生物灌流法,双光子激发荧光扫描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正常Wistar大鼠,钙超载大习和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诱导的高血压大鼠的血管收缩功能以及EDDF的影响,结果显示,钙超载大鼠及L-NNA高血压大鼠离体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强,EDDF(10^-3g/mL)灌流1h可以明显降低正常大鼠及钙超载大鼠血管的收缩反应,并通过减轻核损伤,改善线粒体肿胀以及其他细胞器异常,从而减轻钙超载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损伤,而EDDF对L-NNA高血压大鼠血管的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这提示EDDF通过影响胞内钙离子转运,减轻VSMC损伤,从而保护血管,进一步证实了EDDF是通过NO/EDRF-cGMP通路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  相似文献   

5.
小鼠BRI3基因的克隆及其诱导细胞死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珠  喻红  应明耀  唐炯  周炜  赵寿元  李昌本 《科学通报》2001,46(18):1546-1549
为了阐明TNFα作用的分子机制,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和反转录PCR(RT-PCR),从hTNFα处理过的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总RNA中扩增并克隆BRI3的cDNA,构建了BRI3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融合的表达载体pEGFP/I3,转染L929细胞后,发现EGFP/I3融合蛋白位于细胞质里,通过TUNEL法检测或流式细胞仪分析初步表明,该融合蛋白在L929细胞中的表达能够导致细胞死亡,而且这种细胞死亡能被L929细胞中表达的Bcl-2蛋白所抑制,提示BRI3基因的功能可能与TNFα的细胞毒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生长因子和向培养液中加入响尾蛇毒两种方法诱导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凋亡中 用orthernblot方法检测被片处理细胞的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正常2的细胞和用去除生长因子诱导亡垢细胞中未检测到bcl-2基因的表达,而在10μg/ml的蛇毒诱导细胞凋亡6h后bcl-2基因表达增加,并且其mRNA剪接为两条首次发现bcl-2基因在蛇毒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表达增加和剪接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1975年,TNF首次发现,最初被认为具有诱导肿瘤坏死活性,还被推测参与恶病质发生。1985年,TNF被发现是一种关键炎症因子,参与内毒素诱导的休克反应;随后,发现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等众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阻断TNF活性可缓解多种疾病临床症状,为药物研发奠定理论基础。1998年起,多种TNF抑制剂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戈利莫单抗和依那西普等先后获批使用,成为当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肿瘤坏死因子的发现、功能阐明以及抑制剂的开发与应用过程,全面诠释了转化医学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2021,66(26):3377-338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是一种由COVID-19引起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炎性风暴(也称为细胞因子风暴)在COVID-19诱导的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导致NCP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核心病理因素.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和释放将导致组织损伤.研究表明,对炎性损伤的干预可能是中医药治疗NCP的重要机制之一.临床研究发现,对NCP患者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可以显著缓解体征和症状,缩短病程,降低患者进入严重期的可能性,并降低病死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及已发表文献的分析发现,中医药对NCP患者炎性损伤的调控通过多靶点实现.一方面,一些中药对病毒的增殖具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某些中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同时增加抗炎介质的分泌而重构机体免疫平衡. NCP的流行尚未结束,世界仍在遭受COVID-19病毒的攻击.本文旨在综述中医药对COVID-19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料帮助.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东  祝诚 《科学通报》2002,47(24):1841-184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是血管内皮细胞高度特异的有丝裂原,能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刺激内皮细胞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等,VEGF参与排卵、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胚胎植入胚胎发育等多种雌性生殖过程,对先兆子痫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生殖疾病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对雌性生殖过程中血管发生及其相关因子的研究,综述了VEGF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并展望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居馨 《科学通报》1992,37(16):1510-1510
许多细胞因子都具有心血管活性,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因子。最近发现它亦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IL-8具有白细胞粘附抑制因子(LAI)样活性,在炎症反应中限制白细胞在血管壁的粘附而调节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IL-8不仅  相似文献   

11.
D-半乳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以含D-gal(10 g/L)DMEM培养液培养PMVECs, 经内皮细胞鉴定后, 再通过下述鉴定建立了大鼠PMVECs衰老模型: (1) 约90%的细胞呈现b-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染色; (2) 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细胞周期分布变化, 90%细胞停留在G0/G1期, 而S期和G2/M期细胞近于消失. 与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比较得到如下结果: (1) 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可见D-gal诱导的PMVECs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 并可见凋亡小体; (2) 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 /PI双染色的D-gal诱导的PMVECs中, 早中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其细胞凋亡率为(39.8±2.8)% (对照组为(14.0±3.7)%); (3) PMVECs在衰老终末阶段出现典型的晚期凋亡亚二倍体峰. 实验表明: D-gal可诱导体外培养的PMVECs老化, 从而复制细胞衰老. 经D-gal诱导的衰老PMVECs易发生凋亡, 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D-gal诱导细胞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晓峰  谷岩  冯志民  班立勤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24):2625-2631
研究了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酷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剂量依赖性也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  相似文献   

13.
厉励  翟琦巍  唐微  吴桐  郑仲承  刘新恒 《科学通报》1998,43(24):2646-2649
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IL-2)都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但它们在神经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表明,IL-2有中枢和外周的镇痛作用,IFN-α有中枢镇痛作用。研究发现,IFN-α也具有外周镇痛作用,且该作用和IL-2一样可被纳络酮阻断,进一步研究显示,IFN-α的外周镇痛作用可被抗IL-2单抗反转。体外实验表明,IFN-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IL-2的产生。因此,IFN-α的外周镇  相似文献   

14.
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其抗炎机制及确定有效的抗炎成分,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肝素亲和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蜂毒多肽,并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合成及IκB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 I-2H为单一对称峰,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表明BV I-2H是蜂毒多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644.8 u.BV I-2H可抑制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1合成,可使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此外,BV I-2H可抑制PMA诱导THP-l细胞合成TNFα,抑制TNFαmRNA的表达及IκBα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提示,蜂毒多肽BV I-2H是蜂毒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5.
李钢  李晓辉 《科学》2000,(9):52-55
配对信息素诱导下的酵母菌配对反应,为我们研究真核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途径提供了机会.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risiae)的两种单倍体细胞α和a,都可以自主生长,并以出芽方式繁殖。并且,α细胞能分泌。因子,同时具有a因子受体,能与a因子反应;而a细胞能分泌a因子,同时具有α因子受体,能与α因子反应。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合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LK1能促进血管生成。筛选能封闭VEGF与KDR相互作用的小肽可以通过阻断血管形成而抑制实体瘤生长。将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而获得的能与KDR结合的123肽K237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 QE42中,在大肠杆菌M15中稳定表达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蛋白DHFJR-K237,经变性、复性后得到纯度达90%的可溶性蛋白。体外实验显示,DHFR-K237能竞争抑制VEGF结合KDR,显著抑制由VEGF刺激而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体内实验表明,DHFR-K237能显著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和荷瘤裸鼠中肿瘤的生长。结果表明,12肽K237是VEGF结合KDR的有效拮抗剂,具有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延缓性免疫排斥反应(DXR)过程中, NF-κB发挥着关键作用. 如何恰到好处地抑制其活性是本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用改造的E1A基因(E1A)包括功能区(1 ~ 80氨基酸)和核定位区(139 ~ 243氨基酸), 删除其中可能对人体有害的CR2区, 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并转染猪血管内皮细胞(PAEC), 经G4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 RT-PCR技术和细胞生长曲线分析, 证明E1AΔ基因能在PAEC中稳定表达, 且不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 并能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 报告基因分析表明, E1A(能抑制由TNF-α诱导的NF-κB活性, 其抑制率为53%, 对NF-κB信号转导途径下游的一个重要炎症基因--E-选择素基因的表达抑制率达63%. 综上, E1AΔ基因的这些功能基本符合异种器官移植中克服DXR的要求, 为利用E1AΔ基因克服DXR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脂肪抽提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hADSCs, 通过诱导分化观察hAD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结果显示, 诱导后的hADSCs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一些特性, 能够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CD34和vWF, 具有很强的低密度脂蛋白摄取和前列环素代谢活力, 并且在Matrigel凝胶中能够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 结果表明, hADSCs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能力, 在组织器官工程血管化及细胞移植治疗中可能会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血管生成的机理仍不清楚.因此, 为探明血管生成机理及开发"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体外构建一个合适的血管生成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微流控系统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血管生成模型, 该系统不仅能为内皮细胞生长提供一种近似于在体的微环境, 并能实时监测内皮细胞对其微环境所发生变化的响应. 为评价该系统用于血管生成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考察了促血管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样结构形成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诱导作用下, 内皮细胞在三维基质材料中的增殖能力大大提高(提高了 59.12%);在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梯度的诱导作用下, 内皮细胞定向从低浓度往高浓度侵入基质胶且形成管腔样结构. 以上结果表明, 该系统不仅能为血管生成机理的阐明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还能为促血管生成药物或者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提供一个合适的筛选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新的元件(NIRS)参与白介素2受体α 基因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莽锐  吴宁华  沈珝琲 《科学通报》2001,46(22):1880-188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2受体α亚基(IL-2Rα)基因中与负调控元件NRE(-391/-381bp)呈反向重复的序列NIRS(-153/-143bp)在该基因表达中的作用,通过检测Jurkat细胞及HeLa细胞中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发现NIRS与NRE不仅共同阻遏IL-2Rα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还共同参与介导RHA对该基因启动子的诱导活性。EMSA检测显示,激活前后的Jurkat细胞及HeLa细胞中均含有双链NIRS和双链NRE的结合蛋白;HeLa细胞中还含有与这两个序列结合的单链结合蛋白;但是,激活前后的Jurkat细胞抽提物分别加入HeLa细胞抽提物与单链DNA的结合体系中均能产生超迁移现象,其中活化细胞抽提物呈现较强的迁移结合带,紫外交联实验检测发现,在激活前后的Jurkat细胞和HeLa细胞中均存在双链DNA结合蛋白p83。结果显示,不同细胞中,反式作用因子能通过NRE和/或NIRS元件以及单、双链DNA的选择性对IL-2Rα基因启动子活性起关键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