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外来企业进入市场与在位企业竞争,构建了在位企业两阶段动态定价博弈模型,分析了外来企业进入对在位企业两阶段产品定价和以旧换新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外来企业不进入时,只有升级产品的创新程度较低,在位企业才提供以旧换新策略;当外来企业进入时,在位企业不提供以旧换新会使部分第一阶段产品持有者不再购买其升级产品,而提供以旧换新能使第一阶段产品持有者都购买其升级产品。以旧换新不仅对在位企业有利,而且对外来企业也有利。  相似文献   

2.
在上游单一制造商,下游寡头竞争的纵向关系结构下,构建上游生产商差异化生产策略和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买方抗衡势力存在与否情况下上游厂商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上游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互补程度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当其中一方零售商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产品互补性越强,上游企业利润越大.当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考察了不同策略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上游单一制造商,下游寡头竞争的纵向关系结构下,构建上游生产商差异化生产策略和下游双寡头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买方抗衡势力存在与否情况下上游厂商不同的策略选择对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效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上游厂商可以通过生产互补程度较高的产品提高企业利润;当其中一方零售商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产品互补性越强,上游企业利润越大.当存在买方抗衡势力时,考察了不同策略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了双渠道环境下制造商如何进行异质品布局问题,为商业实践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和逆向归纳法研究制造商在引入线上渠道时如何进行线上产品布局和定价,并通过数值分析研究相关参数对布局的影响。【结果】制造商的线上产品布局策略与高端产品相对低端产品的质量、成本以及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接受程度有关。当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接受程度和高端产品相对低端产品质量提升较大且高端产品成本增加较小时,制造商会选择线上销售高端产品;反之,制造商会选择线上销售低端产品。提高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制造商线上渠道的产品定价,而对零售商线下渠道的产品定价不利。【结论】不存在一种严格占优的布局策略,制造商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异质品布局。  相似文献   

5.
传统制造商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将产品出租给消费者,从而参与共享经济。提出了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共享平台组成的分析框架,研究产品共享对竞争环境下的制造商进入策略和定价策略优化。一方面,当高质量制造商与共享平台合作时,如果消费者租用高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大于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高质量制造商应在租赁价格适中时进入共享市场并从中获益。但是,如果消费者租用高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小于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那么两个制造商都会因为共享市场而蒙受损失。此时,高质量制造商不应该提供共享产品。因此,当高质量制造商进入共享市场时,应保持其质量优势。另一方面,当低质量制造商与共享平台合作时,低质量制造商只有在租赁价格适中的情况下才能从共享中获益。这意味着,当租赁高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小于购买低质量产品的感知质量时,低质量制造商会对提供产品共享更有兴趣。  相似文献   

6.
制造/再制造系统的产品担保策略直接影响产品销量与企业利润。基于主从博弈理论分别探究了原制造商与再制造商均不提供担保、仅原制造商提供新品担保、仅再制造商提供再制造品担保以及双方均为各自产品提供担保四种情形下的再制造商主导型制造/再制造系统的均衡定价、担保策略与双方利润,进而结合理论推导和数值算例将三种担保情形与无担保情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担保敏感系数较高时,再制造商实施再制造品担保能够在不损害原制造商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润的改善。当消费者的再制造品偏好较低时,存在较高的回收率,使得双方均提供产品担保能够形成双赢局面;而当消费者偏好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时,则更可能导致双方的两败俱伤。当产品的担保敏感系数较低时,双方中的任一方实施产品担保均是不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产品服务供应链(其中制造商生产产品并提供延保服务,零售商销售产品和延保服务,零售商的延保服务销售努力程度为其私有信息),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产品与延保服务的定价策略及制造商的激励契约设计问题,分析了产品故障率、延保服务成本等因素对均衡结果的影响,以及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价格决策和产品服务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和零售商应根据信息条件和销售努力类型调整延保服务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零售商的信息优势并不总是产生信息租金;零售商促销努力程度与制造商利润的正相关关系受到产品故障率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并不一定对供应链系统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假设在整个供应链中包含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采用Stackelberg博弈法,分析了制造商制定低碳策略时,零售商如何制定双渠道的最优销售价格以及渠道竞争程度对定价策略与决策者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销售价格和决策者的利润与渠道竞争程度呈正向关系,在渠道竞争程度较低时,制造商与零售商都不愿意生产低碳产品,只有当渠道竞争程度较高时,生产低碳产品才会使制造商与零售商均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下的内生序贯进入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了在水平差异(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产品行业中厂商序贯(sequential)进入的情况,当厂商采用单一定价策略时,早期进入了厂商的定位趋向于城市的中心,迫使后续进入了厂定位城市边缘;与之相反,当厂商采用歧视定价策略时,早期进入的厂商趋向于城市的边缘,而让后续进入的厂商定位于城市中心,另外,与单一定价情况相比,歧视定价下所形成的进入避垒(barrier)明显要高而三的利润明显要小。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差异和制造商竞争对于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闭环供应链结构选择的影响,建立了无回收、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和集中决策4种情形下以制造商为Stackelberg领导者的两周期闭环供应链的决策模型,并利用回溯法求得闭环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对各模型的最优利润进行比较并利用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回收率临界值,使得当产品回收率低于此临界值时,制造商自己回收废旧产品;否则,制造商将委托零售商回收,与零售商实现共赢.制造商可以采用向零售商收取可变转移支付的机制来协调整个闭环供应链,从而进一步增大系统效益,消除分散决策模型中的双重边际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manufacturers can take part in the sharing economy by renting products to consumers through sharing platforms. We develo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two manufacturers and a sharing platfor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roduct sharing on competing manufacturers’ entry and pricing strategies. On the one hand, when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works with the sharing platform, i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renting the high-quality product is larger than that of purchasing the low-quality product, it shows that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will benefit and should enter the sharing market when the rental price is moderate. However, i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renting a high-quality produc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chasing a low-quality product, both manufacturers will always suffer losses; thus,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should not provide sharing. Consequently, when the high-quality manufacturer chooses to share, the quality advantage should be maintained. On the other hand, when the low-quality manufacturer works with the sharing platform, it also finds that the low-quality manufacturer will always be better off from a moderate rental price. This implies that the low-quality OEM has more interest in offering product sharing i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renting high-quality product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chasing low-quality product.  相似文献   

12.
借助均值-方差方法研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根据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品需求的不同,构建不同的决策目标函数,分析不同时期的供应链定价策略,并给出决策者的最优零售价格、批发价格以及运作绩效.研究发现,零售商越厌恶风险其零售价格越低而制造商批发价格越高,制造商越厌恶风险其批发价格越低且零售商价格越低;当制造商以市场需求量为决策目标,市场需求度越高,其批发价格越低且零售商零售价格越低;产品生命周期越长,其市场地位越稳定,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销售价格越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个新产品古诺产量竞争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耐用品行业中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市场进入和产品创新策略,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了福利分析.研究发现,在位者是否遏制进入取决于在位者和进入者的创新成本以及新产品的创新程度.产品创新可以提高在位者遏制进入的能力,新产品创新程度越大,遏制进入的好处越大、代价越低,在遏制进入时在位者越倾向于不进行产品创新.某些情况下,在位者的创新成本越大,遏制进入越困难.进入者的创新成本较小时,创新投资激励过度;较大时,创新投资激励不足;介于两者之间时,企业的选择与社会利益一致.  相似文献   

14.
产品创新时效引起的进入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一个垄断企业(在位者)在存在潜在进入威胁时进行产品创新决策的两种情况:一是产品创新需要的时间很长(缓慢创新模型);二是产品创新需要的时间很短(快速创新模型).结果表明,前一种情况,当在位者面临进入威胁的情况下,由于害怕产品创新可能会导致进入者进入,在位者不大可能进行创新;后一种情况,如果进入者期望他的进入会迫使在位者去开发一个新产品并从原产品市场退出,那么在位者将更有动机去进行产品创新以遏制进入者进入.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1]中研究了供应链管理下批发价格依赖性的补偿策略理论,其中的推导和结论的具体表述不尽正确,给出了其结论的正确表述;在批发价格与产品的订购量相关且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随机变量的情况下,探讨了补偿策略受产品批发价格的定价机制的影响;获得了供应链管理下批发价格依赖性的补偿策略理论模型,并在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服从均匀分布的情形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均衡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指出了产品订购量、补偿价格与产品需求、批发价格的内在关系,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最优程度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经销商向制造商提供信息共享为例。在考虑信息共享费用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对3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下经销商的最优信息共享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制度商提前确定批发商价格会激励经销商进行信息共享,而保留定价的灵活性会挫伤经销商进行信息共享的积极性.通过对比分析3种制度安排下制造商、经销商和整个供应链利润,指出了它们各自最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结构,考虑将整个销售期划分为两个销售阶段并通过混合双渠道销售产品,提出了有效的协调契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斯塔克伯格博弈行为,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决策模型,并引入改进的收益共享契约,以解决渠道冲突问题.结果表明,制造商在保持传统渠道的同时,开辟电子渠道将导致传统零售商抬高市场价格,影响产品的整体市场需求,导致总体利润降低,且在特定策略下回收率水平较低时会引起渠道冲突.设计的批发价格与收益共享契约组合的改进契约实现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并使得开辟电子渠道后供应链各成员利润达到帕累托改进,从而有效解决了渠道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制造商产品质量改进的时滞效应对消费者参考质量的影响,构建了Nash非合作博弈、协同合作博弈、制造商承担零售商广告成本的部分合作博弈以及零售商承担制造商质量成本的部分合作博弈的供应链微分博弈模型。借助微分博弈原理得到了4种博弈模式的成员均衡策略和供应链绩效。研究发现:产品质量改进的时滞效应影响制造商的质量改进策略,不影响零售商的广告策略;成员的边际收益和成本是影响其策略以及绩效的关键因素。对比分析和数值算例发现:供应链成员的部分合作博弈虽不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但可对分散式供应链进行帕累托改进;无论时滞效应存在与否,协同合作博弈下的成员策略、绩效及消费者参考质量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非对称成本信息下的不公平厌恶对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性的影响,考虑合作社为主、超市为从的两级农产品供应链,在超市销售成本信息不对称和合作社具有不公平厌恶情形下,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在批发价格契约下的协调情况.研究表明,在合作社存在不利不公平厌恶的情形下,合作社的最优农产品产量不高于传统合作社的最优农产品产量,且其为合作社不利不公平厌恶系数的递减函数,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在合作社存在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对称情形下,合作社的最优农产品产量不低于传统合作社的最优农产品产量,且其为合作社有利不公平厌恶系数的递增函数,在一定情形下批发价格契约可以协调供应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新进入厂商和在位厂商的兼容性决策问题。通过产品兼容度将消费者的转移成本内生化,并且创造性地将新进入厂商和在位厂商对对方产品的兼容度分开进行独立讨论。研究发现,兼容度水平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存在唯一兼容度使得双方的利润最大化,并且在位厂商的利润随新进入厂商兼容度的提高而降低,然而新进入厂商的利润却随着在位厂商的兼容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