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探讨了三七皂苷对运动性贫血大鼠海马Bcl-2表达的影响.将24只健康雄性4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对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大鼠进行为期10周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并从第5周开始对运动给药组大鼠进行三七皂苷药物干预,对其他各组喂饲等量生理盐水.应用Real-time PCR检测海马组织Bcl-2mRNA的基因表达情况;应用ELISA测定海马组织Bcl-2的蛋白含量.结果表明:运动组海马Bcl-2mRNA表达量和Bcl-2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给药组海马Bcl-2mRNA表达量和Bcl-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运动组(P0.05),运动给药组海马Bcl-2mRNA表达量和Bcl-2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三七皂苷能促进运动性贫血大鼠海马Bcl-2的表达,有效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对运动性贫血造成的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43只Sprague-Dawly(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低氧暴露低氧2 h组和运动低氧暴露(1+1)h组.运动各组分别进行为期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低氧暴露组从第4周起各在运动后进行人工低氧(O_2体积分数为145 mL/L)暴露2 h和(1+1)h.实验结束后测试大鼠红细胞参数与血清丙二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6周运动训练后,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现象发生,常氧运动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而间歇低氧暴露各组大鼠未见显著下降的现象,其中运动低氧暴露(1+1)h组抗氧化酶水平最高,血清丙二醛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结果显示,间歇低氧能较为有效地预防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大鼠抗氧化能力的下降,以多次反复的低氧刺激方式效果较佳,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能提高机体酶性抗氧化系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低血色素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运动性低血色素对脾脏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11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大鼠运动性低血色素模型,并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分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脾细胞CD3+、CD4+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D4+/CD8+比值趋于降低;2、运动组处于G0/G1期的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G2-M、S+(G2-M)期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时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低氧训练是体育训练项目中广泛采用并行之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在低氧训练的过程中,机体处于低氧环境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对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参数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间歇低氧刺激对逐步递增负荷运动大鼠白细胞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组、运动+低氧连续暴露组和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后3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运动+低氧连续暴露组和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从第4周起各在运动后进行人工低氧(O_2含量为14.5%)2 h连续暴露和间隔3 h的暴露.6周训练后,运动组大鼠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现象发生,运动组、运动+低氧连续暴露组和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白细胞计数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间歇低氧暴露对大鼠白细胞总数影响不大(P0.05).运动组大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5或P0.01),运动+间歇低氧暴露组单核细胞数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反复少量的低氧刺激可有效防治运动性低血红蛋白,但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药沙苑子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及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AAA)的影响,为沙苑子作为运动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选用SD(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190~230 g,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一般训练组、强化训练组、强化加药组(各6只),进行7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于第8周始运动即刻后取材,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长时间耐力跑台运动应激使大鼠血清BCAA含量有所下降,AAA尤其是游离色氨酸(free-tryptophan,f-Trp)含量上升,沙苑子可抑制BCAA下降、AAA上升趋势;长时间耐力跑台运动使实验大鼠血清f-Trp/BCAA、AAA/BCAA显著增加,运动过程中血中蛋白质代谢增强,BCAA大量分解供能,AAA相对增多,从而使f-Trp/BCAA、AAA/BCAA增高.沙苑子可以抑制f-Trp/BCAA、AAA/BCAA上升,且对强化训练引起的f-Trp/BCAA、AAA/BCAA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沙...  相似文献   

6.
观察负重爬梯运动与负重跑台运动对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分别评价两种运动对股骨的作用效果。将28只16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负重跑台运动组(WR),负重爬梯运动组(LC)以及对照组(CON)。WR组在晚上进行每周6次持续8周无坡度15m/min的负重跑台运动,每组运动2min,间歇2min,共10组,周日休息;LC组在晚上同期进行负重爬梯训练3组,每组10次,每次间歇2min;CON组不施加干预。实验8周后,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并按解剖位置截取大鼠左右股骨分别用来进行Micro-CT扫描和三点弯曲实验,对其微结构及生物力学参数进行分析。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与CON组对比,WR组与CL组的骨小梁数量(Tb.N)和骨体积分数(BV/TV)均出现显著性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呈现显著性降低;三点实验显示,与WR组和CON组对比,CL组的弹性模量(MOE)呈现出显著性增加;与CON组对比,WR组与CL组的最大载荷(ML)均出现显著性增加,WR组的刚度出现显著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负重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骨的微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负重爬梯训练的效果优于负重跑台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长期递增负荷运动中雌性大鼠骨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只3月龄经过17周递增负荷训练后,利用透射电镜(TE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观察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对雌性大鼠股骨的超微结构的影响、测试分析骨形成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的变化。结果:(1)根据大鼠动情周期抑制率BUN、体重、BMD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可判断出本实验动物模型建造成功。(2)透射电镜(TEM)实验结果表明,4、9周时的运动训练对大鼠骨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13、15、17周大强度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骨超微结构影响显著,定性比较,超微结构损伤较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3)生化指标变化趋势表明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骨处于高转换状态,结合BMD结果判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结论:实验中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检查BUN、BMD变化结果证实,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大鼠动情周期显著紊乱,明显抑制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生理功能。9周前的运动组大鼠骨超微结构较同期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证实了适宜的运动强度对大鼠骨组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9周后大强度递增负荷的运动对大鼠股骨超微结构的负面作用显著;大鼠骨超微结构的异常具有位点特异性。17周大强度递增负荷的运动导致大鼠骨处于高转换状态,骨吸收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8.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增龄大鼠血清NO、NOS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老年机体血清NO、NOS水平的影响,以18月龄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大强度运动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小强度运动组、增龄对照组,另设3月龄对照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跑台运动,共训练6周,观察增龄和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大鼠血清N0、NO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龄大鼠血清NO、NOS与青年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经过为期6周的跑台运动,中等强度运动组增龄大鼠血清NO、NOS水平显著下降;而强度过大或过小的运动训练则对其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SD雄性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成安静组(A组)、训练对照组(B组)、经络刮痧+运动组(C组)。各组进行7周递增负荷耐力训练后处死,分别测定血糖、肌糖元、肝糖元、血清乳酸脱清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探讨经络刮痧对于消除耐力训练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经络刮痧能明显延长大鼠跑台至力竭的时间,有效抑制运动训练造成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下降,稳定运动中的血糖水平,并使上述血清酶呈现不同程度良性变化。从而得出经络刮痧能够延缓机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6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脾脏和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设计运动模型,SPF级SD雄性大鼠72只(8周龄)随机被分为12组:0周适应性训练组、2周训练组、4周训练组和6周训练组。每组3个取样点,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大鼠进行匀速跑台运动,坡度为0,每天1次,每次持续30min,6d/w,休息1d,共持续6w。第1周为适应性运动训练(速度为10m/min),第2周负荷设定为20m/min,以后每周递增负荷5m/min,至第6周达到最大运动负荷40m/min。于0、2、4和6周末取胸腺、脾脏多聚甲醛中保存,HE染色。结果显示,胸腺皮质厚度与0周相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胸腺和脾脏内部的形态结构与0周相比明显紊乱,层次不清。这表明递增负荷这种运动刺激影响了胸腺和脾脏的免疫功能,且随负荷的增加和训练时间的延长,大鼠胸腺和脾脏的形态结构受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11.
设计大鼠负重游泳训练动物模型,经过为期8周的训练后,比较药物运动组与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对照组的大鼠生理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对于大鼠无氧运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负重的无氧运动压力下,运动对照组大鼠的免疫功能下降;使用刺五加提取物后,大鼠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刺五加提取物从机体力量、肌肉含量、代谢效率和免疫学功能等方面提高了机体的无氧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核能补剂对小鼠游泳和大鼠跑台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核能补剂对小鼠游泳和大鼠跑台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补充核能补剂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到力竭的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合肌酸组相比P<0.01;补充核能补剂能明显延长大鼠高速跑台运动到力竭的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合肌酸组相比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补充核能补剂能提高实验动物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将5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A组)和常氧运动组(B组)、运动低氧暴露1h组(C组)、运动低氧暴露2h组(D组)和运动低氧暴露(1+1)h组(E组).运动各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低氧暴露各组从第4周起分别在运动后进行人工常压低氧(14.5%O2)暴露1h、2h和(1+1)h.实验结束后测试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6周递增负荷运动后,常氧运动组大鼠SOD、GSH-PX、CAT和T-AOC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常氧安静组,而运动低氧暴露各组大鼠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下降的现象;血清MDA水平却呈现相反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间歇低氧暴露能有效地预防大鼠递增负荷训练期间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的发生与发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间歇低氧暴露能提高机体抗氧化酶系统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期耐力训练对雄性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耐力组.每组32只.耐力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对照组一直笼中饲养不训练.耐力组8周训练结束后,对照组和耐力组2组大鼠分别在直径70 cm的圆形塑料桶中进行2天适应性游泳,水深55 cm,水温32℃,每天15 min.第3天,两组大鼠分别于安静、游泳40 min、游泳力竭即刻、力竭后恢复24 h,4种状态麻醉处死取材,每种状态8只大鼠.安静状态大鼠不进行游泳直接取材,其余状态大鼠尾部负重3%体重的铅条,在圆形塑料桶中进行游泳.游泳40 min状态大鼠统一在游泳至40 min后取材.游泳力竭即刻状态大鼠统一在游泳至力竭即刻取材.力竭后恢复24 h状态大鼠从被确定为力竭后计时,经过24 h后取材.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耐力组与对照组相比,力竭即刻状态,耐力组N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24 h恢复后,耐力组NO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游泳40 min状态,耐力组NOS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力竭即刻状态,耐力组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24 h恢复后,耐力组NOS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长期耐力训练增加了力竭即刻肾组织的NO含量,减轻缺血症状,增加了24h恢复期NO含量;长期耐力训练减小了运动过程中和力竭即刻肾组织NOS活性的升高幅度;增加了24 h恢复期NOS活性,对肾组织再灌注期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24只雄性胰岛素抵抗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有氧运动组(AE)、有氧联合间歇负重运动组(AE-WR)和对照组(CON),研究有氧运动和间歇负重联合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股骨微结构及力学特性的影响。AE组进行有氧跑台运动,坡度为0°,速度为15m/min,每次持续运动40min,每周6次,持续运动8周,周日休息。AE-WR组周一、周三、周五进行间歇负重跑台运动,坡度为0°,速度为15m/min,每组运动2min,休息2min,每天运动10组;周二、周四、周六运动方案与AE组相同,持续运动8周,周日休息。CON组不施加干预。8周训练结束后,将SD大鼠断头处死,即刻将下肢解剖,取出左右股骨分别用来进行股骨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的检测分析。Micro-CT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E组与AE-WR组股骨的骨小梁数量(Tb.N)、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密度(BM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低于CON组(P0.05)。三点弯曲实验结果显示,AE-WR组股骨的最大载荷(ML)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CON组对比,AE组与AE-WR组股骨的能量吸收(EAC)和刚度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持续8周的有氧运动和间歇负重联合有氧运动均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股骨的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产生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两种运动方式相比较而言,间歇负重联合有氧运动组的效果稍优于有氧运动组。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的运动能力、抗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Na -K -ATP酶和Ca2 -ATP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大组,即对照组(C组,20只)、小负荷游泳训练组(L组,20只)、大负荷游泳训练组(H组,20只),测试不同负荷游泳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安静时红细胞膜上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SOD活性,大负荷的训练则产生相反的结果;力竭运动后小负荷训练组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增加,大负荷训练组Na -K -ATP酶活性下降;力竭运动后即刻各组RBCM上Ca2 -ATP酶活性都有下降,安静时小负荷的运动训练组Ca2 -ATP酶活性提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大负荷的运动训练使Ca2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结论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而大负荷的训练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安静时酶的活性,而且可以提高酶活性的储备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抵抗力竭运动对机体造成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周有氧训练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免疫应答因子IL-1Ra、IL-4、IFN-γ等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Ⅱ型糖尿病安静组(A组)、II型糖尿病有氧训练组(B组),健康安静对照组(C组)。B组进行4周的跑台有氧训练(每周6d),第1周前3d训练时间分别为30m in、40m in和50m in,第4d起每天持续跑台60m in。结果:4周有氧训练后,A组和B组的血清指标IL-1Ra、IL-4、IFN-γ等均显著高于C组(P<0.01);4周跑台训练后B组血清指标IL-1Ra、IFN-γ等显著低于第1周(P<0.01),而血清指标IL-4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4周有氧训练能够逆转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指标IL-1Ra、IFN-γ的上调;IFN-γ/IL-4比值下降;但4周有氧训练后大鼠血清指标IL-4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给昆明(KM)小鼠灌服蜂胶液四周并于最后一次游泳训练至力竭实验,观察训练后小鼠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探讨蜂胶抗氧化、保护心肌组织、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运动对照组(B)、运动给药组(C).记录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并测定心肌细胞MDA含量、SOD、GSH-Px、Ca2+ -ATPase的活性.结果显示:1)C组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B组(P <0.05).2) 4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并于最后一次力竭后,B组小鼠运动能力下降,心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GSH-Px、Ca2+-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3)C组小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细胞MDA含量低于B组(P<0.05),SOD 、GSH-Px 、Ca2+-ATPase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1)4周递增负荷训练,小鼠呈疲劳状态,心肌脂质过氧化程度明显升高.2)蜂胶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而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抗氧化的作用.3)蜂胶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具有提高机体耐力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训练对雄性SD大鼠腓肠肌结构及及最大收缩张力的影响。方法以60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组大鼠进行连续4~6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运动训练,用张力传感器观察运动训练后腓肠肌等长收缩最大张力变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腓肠肌MHC mRN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肌纤维中肌球蛋白的改变,镜下测量腓肠肌横截面积的大小。结果①连续4~6周跑台运动训练后,肌纤维MHCⅡx,MHCⅡb mRNA含量较安静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而MHCⅡb和MHCⅠmRNA变化不明显。②运动训练后肌球蛋白转变为以Ⅰ型慢肌纤维为主,同时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大。③方脉冲电刺激诱发6周运动训练组大鼠腓肠肌等长收缩最大张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可促进骨骼肌纤维的转型与骨骼肌重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蒺藜皂甙对大强度训练大鼠血清ALT、AST、CK、LDH、BUN、睾酮水平生化指标的影响。对雄性SD大鼠进行7周大强度跑台训练,采用递增强度跑台训练,建立大强度耐力运动模型。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蒺藜皂甙组大鼠血清ALT、AST、CK、LDH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蒺藜皂甙组大鼠血清BUN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显著的降低(p<0.01);蒺藜皂甙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蒺藜皂甙能减轻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细胞的损伤;蒺藜皂甙能提高大鼠睾酮水平,降低运动大鼠体内蛋白质分解,从而延缓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