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在自行搭建的低温余热能源回收系统上,以堇青石-莫来石蜂窝蓄热体和工业石蜡为蓄热材料,进行低品位能余热回收利用实验.考察蓄热体种类、主要工艺参数-换向周期等对余热回收率的影响,并结合工业石蜡DSC分析结果,探讨相变蓄热材料对蓄放热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理换向周期为5分钟;蜂窝蓄热体的蓄放热速率均大于工业石蜡的蓄放热...  相似文献   

2.
山梨酸钾属于酸性食品防腐剂,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本研究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水溶性良好的荧光氮掺杂碳量子点(NCQDs),基于山梨酸钾能有效地猝灭NCQDs而构建了快速检测山梨酸钾的荧光探针.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山梨酸钾浓度在3.0×10-5~1.0×10-4mol/L和1.0×10-7~3.0×10-5mol/L范围内与NCQDs荧光猝灭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5×10-8mol/L.我们已将其用于苏打水及白醋中山梨酸钾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8.25%~102.7%和98.33%~101.8%.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快速测定样品中磺胺胍含量并降低检测成本,联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磺胺胍含量的新方法。基于在酸性条件下磺胺胍对高锰酸钾-甲醛体系的发光信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建立了磺胺胍的检测体系并优化了各项参数。结果显示:在优化条件后,磺胺胍的线性范围为5×10-5~6×10-4 mol·L-1;对浓度为2×10-4 mol·L-1的磺胺胍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计算出检出限为6×10-7 mol·L-1,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加标回收实验测得的回收率为97%~103%。该方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且成本较低,可成功应用于样品中磺胺胍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柠檬酸为碳源,采用一步熔融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石墨烯量子点耐光漂白能力和抗盐性. 该石墨烯量子点可应用于对苯二酚的检测,其荧光强度与对苯二酚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9),方法的检测限为3.1 nmol·L-1, 线性范围为1.0×10-7~5.0×10-6 mol·L-1.  相似文献   

5.
笔者制备了纳米金(AuNPs)/硫堇(Thi)/科琴黑(KB)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于AA和UA的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AA和UA电化学氧化,两者氧化峰电位差达300 m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A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5×10-3~1×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检出限为1.30×10-6 mol·L-1;UA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10-3~2×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3,检出限为6.32×10-7 mol·L-1.该传感器具有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和同时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钒(Ⅳ)-槲皮素极谱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5.2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V(Ⅳ)-槲皮素络合物吸附波。钒浓度在1.0×10-7 mol/L--1.0×10-5 mol/L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峰高成正比关系,检测下限为7.0×10-8 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V(Ⅳ)∶Qu=1∶1,条件稳定常数为3.3×105。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3.9 s-1。  相似文献   

7.
锂磷氧氮化合物(LiPO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全固态薄膜电池体系的固态电解质。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制备LiPON薄膜,研究了溅射工艺参数和烧结锂片添锂对LiPON薄膜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溅射功率为120 W时,随着N2/Ar流量比由3∶7升高至7∶3,薄膜离子电导率由1.31×10-6 S/cm增至2.24×10-6 S/cm;当N2/Ar流量比为7∶3时,随着溅射功率由160 W降至120 W,薄膜离子电导率由2.09×10-6 S/cm增至2.24×10-6 S/cm。分析认为,高氮气比例和低溅射功率有助于双配位和三配位氮结构含量的提升,从而提高LiPON薄膜的离子电导率。此外,烧结锂片添锂法能有效实现靶材添锂,相同溅射参数下,所制薄膜的离子电导率提升了21.4%。  相似文献   

8.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以L-酪氨酸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基体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制备和测试条件下,所制得的印迹传感器对L-酪氨酸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性能,印迹因子达3.34;在pH值为6.0,0.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L-酪氨酸的微分脉冲伏安氧化峰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7~1.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 mol·L-1.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酪氨酸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9.50%~99.67%.  相似文献   

9.
在pH 5.5的0.1mol/L(CH2)6N4-HCl底液中可获得铟(Ⅲ)-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测定铟的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mol/L,检测限达8×10-8mol/L, 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铟∶荧光镓=1∶2,条件形成常数β=3.6×1013,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ks2ks3分别为4.4、1.74、10.8s-1,并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基于聚溴甲酚紫修饰丝网印刷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检测水体中Pb2+的方法,讨论了影响Pb2+检测的因素,确立了最佳检测条件:富集时间为120 s、富集电压为-1.2 V,扫速为0.1 V·s-1。Pb2+在BCP/SPE电极上在1.0×10-7至1.1×10-4 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μA)=0.786c(μg·L-1)+5.794,R2=0.9984,检出限为1×10-8g·L-1。用加标法对四种水样中的Pb2+进行了检测,四种样品回收率在91%-11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5%。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分析软件基础上,运用数值方法模拟了陶瓷蜂窝蓄热体的蓄热换热过程,得到了蓄热体及气体的轴向温度分布曲线,分析了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讨论了换向时间、烟气入口温度、蓄热体高度、蓄热材料比热等参数对热饱和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研亮蓄热式换热机理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年产5×104t烧结镁砂竖炉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建立竖炉内三维稳态气固流动传热模型,并模拟研究竖炉热工参数对床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却风流量每增加10%,出口烟气温度降低50℃,出口球团温度降低80℃;冷却段长度每增加5%,出口球团温度降低25℃.以竖炉出口烟气温度和球团温度为优化目标函数,得到竖炉最适宜结构和操作参数,即煅烧风流量为2606.67m3/h,冷却风流量为2203.34m3/h,预热煅烧段长度为6.64m,冷却段长度为11.70m.在此竖炉运行工况下,出口球团温度为288.75℃,出口烟气温度为414.32℃.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用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星载铷原子钟主要设计特点和性能指标.铷原子钟频率稳定度主要取决于原子跃迁信号信噪比、电路噪声和原子体系的物理环境效应.为提高原子信号信噪比,物理系统采用了微波场方向因子高于0.9的开槽管微波腔和Xe气启辉的铷光谱灯,并采用了光学滤光和同位素滤光双重滤光方案.电路系统采用了低相噪微波链路,交互调制噪声对铷原子钟稳定度的影响被控制在4.9×10-131/2水平.通过工作参数优化,将物理环境效应对天频率稳定度的影响降低到3×10-15以下.研制了高精度和甚高精度两型号星载铷原子钟.高精度铷原子钟典型指标为短稳1.5×10-121/2,万秒稳1.3×10?14,天稳9.4×10-15;甚高精度铷原子钟典型指标为短稳6.1×10-131/2,万秒稳7.1×10-15,天稳3.9×10-15.本文还分析了铷原子钟最新研究进展,预期铷原子钟的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Co3O4 纳米材料在气体传感器应用中, 存在灵敏度不高、响应恢复时间长等问题. 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 Ce 掺杂的 Co 基金属有机骨架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MOF) 前体. 通过热处理成功合成了 Ce 掺杂 Co3O4 纳米花, 并通过 X 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ion,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e, XPS)、能量色散光谱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 EDS) 等表征方法, 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形貌分析. 结果显示: Ce 掺杂能有效改变 Co3O4 的氧分布态, 提高其氧空位含量, 由此材料制成的传感器显示出了优异的传感性能; 在 190 °C 操作温度下, 该传感器对 100×10-6 正丁醇的响应值可达 87.79, 且其计算所得理论检出限可达 122×10-9.  相似文献   

15.
对水在组合式多孔吸液芯中的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金属纤维毡的厚度和水的流动状态对组合式吸液芯中流动阻力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组合式吸液芯的渗透率以及流动阻力压降的表达式.研究表明:组合式吸液芯的渗透率随着金属纤维毡的厚度增加而减小,在金属纤维毡厚2、3和4mm时,渗透率分别为336×10 - 12、242×10 - 12、104×10-2 m2.水在湍流状态时需要考虑惯性效应对流动阻力的影响,且流速越大影响越大.在准确获得渗透率和惯性摩擦系数的前提下,Fluent 6.3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流体在组合式吸液芯内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蓄热室三维非定常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热室是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系统实现余热回收和获得高温空气的关键部件。应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蓄热体,采用当量连续法建立蓄热室非定常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模型,对采用蜂窝陶瓷蓄热体的蓄热室在蓄热过程和放热过程中流速和温度的动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液界面自组装法和溶液浸渍转移法制备了单层和双层氧化铟多孔有序气敏薄膜,并对其进行了气敏特性测试,同时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进行气敏特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气敏薄膜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孔壁呈现为具有大比表面积的片状结构.基于该气敏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丁酮表现出优良的气敏特性,单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50℃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15.37,响应时间仅为4.3s;双层In2O3多孔有序气体传感器在最佳工作温度375℃的条件下对质量分数为100×10-6的丁酮的灵敏度为20.45,响应时间为22.7s.仿真结果与气敏特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