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为了筛选含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细菌,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氮源,从绞股蓝根际土壤中富集和分离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利用α-丁酮酸测定法和CAS平板法分别检测其ACC脱氨酶活性和产嗜铁素能力,利用菌液培养接种法检测细菌的促生作用,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经富集筛选法从绞股蓝根际土壤中分离出9株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ACC脱氨酶活性,其中3株细菌能产生嗜铁素.促生试验结果表明,7株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对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菌株JDG127的促生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幼苗的根长和根鲜重增长了约1.6倍.鉴定结果表明,9株细菌中1株属于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1株属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1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4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ACC脱氨酶相比,铁载体对根际细菌的促生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一类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生理指标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天然土壤细菌.PGPR可通过固氮、溶磷、分泌铁载体、产生植物激素、分泌抗菌物质和诱导系统抗性等,来发挥直接作用机理和间接作用机理.PGPR菌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有机肥的使用,在辣椒栽培中施用PGPR可显著提高辣椒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含量,从而提高辣椒植株的株高、根长、干重和鲜重.利用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处理可有效防治辣椒病害和提高辣椒产量.该文论述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辣椒田间栽培中的应用,并探讨了PGPR作为生物菌剂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潜能,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富集筛选法,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为唯一氮源,从白城农科院实验地燕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出2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其中菌株7ACC9-1的ACC脱氨酶酶活性较高,并用此菌株处理燕麦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碱胁迫下进行燕麦种子的萌发实验和初生苗的生长试验,测定燕麦种子的发芽率、燕麦初生苗的根长和苗高。结果表明:燕麦种子用菌株处理后,发芽率显着提高;同时,在各浓度的碱胁迫下,燕麦处理组的初生苗根长和苗高均显着地优于对照组。说明具ACC脱氨酶活性的7ACC9-1能够有效地缓解燕麦种子在盐碱胁迫下萌发及其在初生苗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棉花解盐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盐碱环境植物根围土样中分离得到263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5株在盐胁迫下对棉种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菌株,而且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有一定的耐受性.其中Rs15-4菌株效果显著,发芽率提高了11.8%,平均根长和茎长分别提高了27.33%和17.77%,平均单株鲜重和干重提高了14.92%和7.2%.同时对Rs15-4菌株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菌株处理后棉花子叶细胞膜透性比对照减小26.1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系对N、P、K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bacteria菌(简称PGPR),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微生物.本试验引进PGPR菌种资源技术,以黄瓜的生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促生根际菌(PGP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采用的两种促生根际菌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P.putida Rs-198菌株为主要成分开发的Rs-198液体菌肥为目的,并采用盆栽试验考察了在盐胁迫条件下Rs-198菌肥对棉花种子发芽和棉苗生长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菌肥载体物质处理(F)相比,Rs-198液体菌肥处理(MF)后棉花种子发芽率、棉苗株高、根长、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20%、14.93%、31.81%、7.89%、31.2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0.67%,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13.00%和7.02%。另外,Rs-198菌肥处理后的棉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分别降低了27.81%、6.19%、10.47%、27.75%。因此,Rs-198液体菌肥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棉花生长和缓解盐胁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促生根际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bacteria菌(简称PGPR),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微生物。本试验引进PGPR菌种资源技术,以黄瓜的生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促生根际菌(PGPR)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中采用的两种促生根际菌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 putida)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阿克陶县盐碱地中生长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根际土壤为材料,分离兼具耐盐和良好促生能力的根际促生菌,共得到43株能够耐受1mol/L NaCl的菌株,其中13株具有溶磷和产铁载体能力,进而在13株菌中筛选出7株具有分泌生长素能力的菌株.通过溶磷、产吲哚乙酸等功能指标对比,选择出4株功能较强的菌株进行盆栽促生实验,结果发现菌株H29和X49能显著促进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的生长.与阴性对照相比,H29处理植株的株高、叶片数、根长、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32.86%,41.67%,44.76%,175.00%和114.29%,X49处理植株的根长、根表面积、地下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增加51.75%,130.05%,200.00%和250.00%.分子鉴定结果显示H29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X49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上述结果可为开发和推广适合盐碱化土壤的专用生物肥料提供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9.
碱蓬内生真菌JP3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盐生碱蓬(Suaeda glauca)植物体内生菌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对植物的促生长作用,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碱蓬内生菌进行分离;用水培法测定碱蓬内生真菌对水稻幼苗株高、干重、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具有明显促生活性的菌株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和18SrDNA测序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从健康碱蓬植株的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出19株、70株和49株,共138株内生菌,其中细菌13株、真菌122株、放线菌3株;筛选出对水稻幼苗具明显促生活性的真菌JP3,由该菌处理的水稻幼苗与对照相比其干重增加12.23%,株高增加15.6%(P0.05),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3.2%;18SrDNA测序和比对结果显示JP3属Glomerella cingulata,相似性大于97%。研究表明:碱蓬植物内生菌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是产生促生物学活性物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可为开发新的植物促生剂提供生物源物质。  相似文献   

10.
在限菌条件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植物根际解盐促生细菌菌株在棉花根部的定殖情况,结果显示,PGPR菌株在棉花根部定殖具有宏观不均匀性,在根面的部分区域能够大量定殖,即存在有利于PGPR生长繁殖的生态位点;供试PGPR菌株在根部的扩展方式主要是根尖的被动携带。  相似文献   

11.
陈钊铭  李鹏  陈虎  杨章旗 《广西科学》2023,30(3):513-523
为明晰磷铝胁迫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苗期的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耐低磷酸铝型优良家系,本文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54个优良家系幼苗为研究对象,对磷铝胁迫下其株高、地径、主根长和干重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低磷酸铝胁迫系数,将各指标的耐胁迫系数作为耐胁迫评价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将7个耐胁迫指标降维归纳为3个综合指标,并使用隶属函数法加权计算出综合评价值——D值,综合评价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的耐低磷酸铝特性,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等定级。结果表明:低磷酸铝胁迫下,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株高、主根长和地下部干重积累受抑制最严重;除株高与根冠比、地上部干重与根冠比呈负相关外,其他各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家系间D值为0.155-0.919,17号家系耐低磷酸铝特性最好,25号家系最差。综上,低磷酸铝胁迫下,马尾松的长势特征为体矮径细,其干物质的积累受抑制、分配方式发生改变,使得其根冠比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2.
海藻糖对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PEG-6000渗透胁迫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种子萌发推迟,发芽率降低22.67%,发芽指数降低112.8%,活力指数降低10.4倍,单株鲜质量、地上与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和地下部分长度分别降低4.2,4.0g,4.82,4.19和1.42倍;25mmol/1。海藻糖(TH)处理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4.67%,发芽指数提高33.12%,活力指数提高175.40%,单株鲜质量提高101.69%,地上、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地下部分长度分别提高62.38%,335.29%,25%和11.11%.  相似文献   

13.
采用10%的聚乙二醇6000对小麦幼苗根部进行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并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研究外源NO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5 mM SNP能显著降低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但能显著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含量及株高、根长、叶面积和干重.表明外源0.05 mM SNP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不同浓度(0,50,75,100mmol/L雪的NaCl溶液处理三叶期玉米幼苗1d和7d,测定其鲜重、干重、含水重、无机离子和有机溶质,渗透调节能力等,结果显示:玉米幼苗生长受到盐的抑制,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吸收一定量的Na+、Cl-,主要渗透调节均质是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等有机溶质,以有机渗透调节为主.处理7d后的渗透调节的效果更明显,且玉米地上部有拒盐作用.  相似文献   

15.
K^+抑制盐生植物碱蓬生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碱蓬幼苗用0,250,500mmol/L的NaCl和等浓度的KCl处理后,测定其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发现,250和500mmol/L NaCl处理后碱蓬幼苗鲜重和干重稍有下降,而含水量和肉质化程度升高;幼苗中Na^+含量上升而K^+,Ca^2+含量下降;另外,碱蓬质膜透性稍有增大,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黄赭色链霉菌对黄瓜生长及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固体发酵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菌株11F的固体发酵条件(种龄、配水比、接种量、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通过检测存活率测定在不同条件处理下菌剂链霉菌孢子对菌剂耐热力与抗紫外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研究菌株11F菌剂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固体发酵基质配比为80%大米+10%麦麸,最佳料比水为1∶0.3,最佳种龄为60 h,最佳接种量为10%。通过筛选得到菌剂最适载体是壳聚糖,温室盆栽实验显示菌株11F的发酵液与固体菌剂对黄瓜的生长都有促生作用。菌剂11F与蛭石的比例为1∶100时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增加39%,根长增加了33.9%,鲜重增加了35.3%,干重增加了40.9%,其长势茂盛,叶色浓绿,促生效果明显。菌剂11F对黄瓜枯萎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3.45%,由此说明菌株11F菌剂可用于黄瓜枯萎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