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中72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和史书记载的年代资料,研究了西安高陵渭河距今1400—1100年间洪水深度、洪水变化阶段和气候变化.资料表明,高陵渭河距今1400—1100年间河漫滩沉积物厚度为3.4m左右,由粉细砂层和中粗砂层构成,至少包括9个明显的沉积层,粗细交替变化明显;这9个沉积层清楚地反映了9个明显的大洪水阶段;在唐代距今1400—1100年之间的时期,渭河洪水深度常达4m以上;当时洪水流量比现代大,降水量比现代多。  相似文献   

2.
根据兰州市黄河高漫滩沉积剖面的观察和81个样品的颗粒分析,研究了兰州市黄河高漫滩剖面沉积特征和洪水事件.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高漫滩洪水沉积分层明显,对洪水的发生和短期降水量变化反映清楚,分辨率高,能够作为指示洪水和降水量变化的指标.LC剖面可分为10个沉积层,颗粒组成以粗粉砂、极细砂、细砂为主,胶粒、粘粒、细粉砂、中砂、粗砂含量都较小,这10个沉积层指示了10次大小不同的洪水事件.在充分考虑沉积厚度引起的地形增高对粒度成分的影响之后,可以确定LC剖面10个阶段河漫滩洪水深度和规模由大到小的变化顺序为第10阶段>8阶段>9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7阶段>5阶段>4阶段>6阶段.LC剖面第1、8、9、10层形成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大于2.2 m,第2、3、4、5、6、7洪水阶段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小于2.2 m.根据兰州市及其以上黄河流域降水量少推断,LC剖面中的10个大洪水阶段的发生是由年降水量明显增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11):1852-1857
选取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园河段W1—W4处实测点,利用三维扫描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对河道横断面精确测量,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河段受区域降水、河段上下游河道宽窄变化、最大过水流量和现状河床条件的影响,导致局部河段发生洪水灾害;在河流泥沙淤积作用下,受河道泄洪能力影响,W3处不能承受100年一遇洪水,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渭河生态公园建设中对河漫滩地绿地改造不影响蟠龙大桥的过洪能力;洪水灾害已经开始威胁城市安全,为确保宝鸡城市安全,对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在渭河上游固川盆地发现了含有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根据地层学对比和光释光(OSL)测年,确定渭河上游流域在3 200~3 000aB.P.发生了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测定该剖面中的元素含量,获得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参数指标,结果显示:地层剖面中古洪水滞流沉积层与其下部的古土壤层和黄土层具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古洪水沉积层与黄土层的物质来源不同;黄土是沙尘暴的直接沉积物,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则是地表土壤和风化层被流水搬运和沉积过程中发生了二次分选,且其未经过明显的风化成壤改造,因而它又与古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显示,在万年尺度内的特大洪水一般发生在气候突变转折时期.由于气候波动变化,降水变率增大,特大洪水事件的发生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5.
沉积物中保留下来的信息载体可较准确地反映古环境变化,沉积物粒度与磁化率是沉积物中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通段河漫滩沉积剖面的粒度和磁化率特征,由此识别出长江下游南通段现代洪水事件.粒度分析表明,样品偏态系数为负偏,表明沉积物粒径总体相时较大,反映水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根据砂、粉砂、粘土百分含量变化,可将剖面分6层,呈粗-细-粗-细-粗-细变化.这与磁化率特征是一致的,磁化率呈高-低-高-低-高-低变化.将磁化率、中值粒径和近百年降水量变化对比分析发现,磁化率与沉积物中值粒径呈负相关关系.而沉积物粒度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推断第1、3、5层的沉积特征指示该阶段水量较大(洪水期),第2、4、6层沉积特征指示水量较小,约130 a以来长江下游南通段至少发生3次较大的洪水,其中第5沉积层对应的洪水规模可能最大.  相似文献   

6.
渭河宝鸡峡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渭河流域的调查,在渭河上游宝鸡峡谷发现了含有典型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对该剖面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粒度等指标的分析测定和论证,明确了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基本特点,揭示出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沉积学记录.根据这组古洪水沉积层出现的地层位置和磁化率等气候变化指标,通过与渭河流域诸多剖面的对比,并且结合该剖面所含的龙山文化层和西周文化层考古学断代,确定渭河宝鸡峡谷全新世特大洪水事件发生在3 200~3 000 a B.P..  相似文献   

7.
以张家界地区主要水系溇水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潭河站1966年以来有记录的水文泥沙资料(25a),分析溇水流域不同阶段洪水发生频率、洪峰规模、洪水输沙能力及水沙关系特征的变化规律.通过有序聚类方法将溇水流域洪水变化过程划分为1966—1969年、1970—1985年和2007—2011年3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溇水流域以夏季洪水为主,发生频率约占56%.25a间,洪峰流量主要集中在500~1 000m3/s,大于1 000m3/s的洪水发生频率在不同时段分布规律不尽相同,最高洪峰流量可达到7 000m3/s.洪水对溇水流域输沙量的贡献远大于水量的贡献,最大洪水事件对溇水流域输沙过程起主导作用,其最大贡献率可达73%(1966年).3个阶段"流量-含沙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系数变化特征表明溇水流域洪水输沙来源相对不充足.1970—1985年间洪水输沙能量有所增加,而2007年后输沙能量有所降低.不同阶段"流量-含沙量"滞后环特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溇水流域悬移质输沙来源从河道向坡面或上游较远的地方转移.  相似文献   

8.
2018年8月,山东北部丹河流域受双台风影响,发生特大洪灾,考察洪水淹没区,于弥河支流丹河西侧河漫滩上,取得现代洪水沉积物短钻DH1(长21 cm,含土壤层),对岩芯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并结合粒度指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钻孔Fe元素平均信号强度最高,洪水沉积层元素信号强度与土壤层存在显著区别,既受沉积相控制,又受粒度影响强烈;(2)DH1岩芯元素分为5类,第1类元素为Mg、Fe、Ti、Al、Si,洪水沉积层信号强度总体低于土壤层;第2类为Sr和Zr元素;第3类为Zn元素;第4类为Ca元素,洪水黏土沉积层出现信号强度峰值;第5类是Rb元素;(3)洪水沉积层元素信号强度与中值粒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4)ρ(Zr)/ρ(Rb)比和ρ(Rb)/ρ(Sr)比在洪水黏土沉积层分别出现谷值和峰值,土壤层和洪水粉砂层数值则接近,因而单独依靠其比值变化特征识别洪水沉积层存在局限性,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9.
长沙新开铺剖面纹层沉积序列及其反映的古洪水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江下游新开铺ESR年代为24.1~32.4kaBP河流沉积剖面140个纹层中264个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分析,C-M图显示:样品主要落入Ⅱ、Ⅳ、Ⅶ与Ⅵ区.远离河流、浊流与远洋悬浮沉积区.粒度组成接近于洪水平流层沉积,沉积环境可能为边滩、心滩等河漫滩.基于河漫滩平流沉积发育特点与剖面沉积物粘土含量稳定.砂与粉砂的含量呈负相关及纹层内部粒度变化等特点.认为出现在各纹层内部(包括低部)而不是顶部的“砂”含量增加与C值(粒度组成达到1%含量的Ф值)变小事件.可以作为划分洪水期次的标准;在140个纹层中识别出了128次古洪水沉积事件和16次明显的坡面径流冲刷蚀余事件。  相似文献   

10.
基于TCM的“咸阳湖”景观工程环境经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咸阳湖”景观工程依托渭河咸阳城区段改造工程,是改造渭河、治理渭河的重点工程之一。本论文通过旅行费用法来考察人们在“咸阳湖”景观工程的经济行为中所支付的价格,间接推断出人们的偏好,以此来估算渭河咸阳城区段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同时为咸阳市政府治理渭河、保护渭河提供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centennial changes of the drought/flood spatial pattern over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101 AD to 1900 A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ld/warm climatic variation in the same time span are discussed as well.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2nd ~ 11th centuri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rought/floo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China was characterized by thc east-west differentiation. Namely, it was dry in the west (northwest) while it was wet in the east (southeast). (ii) From the 12th to 15th centuries, the east-west differentiation coexisted with the south-north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former was still the dominant pattern. (iii) However, the dominant spatial pattern changed to the south- north differentiation during the 16th ~ 19th centuries, namely, it was dry in the north and wet in the south. As for the dry-wet demarcation line. It shifted westward in warn times, and once reached Datong-Taiyuan-Xi' an-Hanzhong; whereas in cold times, it retreated southeastward and reached Ji' nan-Heze-Nanyang. Furthermore, the transmeridian (W-E) dry-wet demarcation line was replaced by the meridian (N-S) dry-wet demarcation line during the two coldest periods. Moreover, in cold times, it was dry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 was we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and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in warm times, however, it was wet in northern China, and was dry in easter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and regions s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许昌地区1644年以来的特大洪水灾害事件的统计分析,以及与中国东部气温变化情况的比较,可以发现许昌地区近400年以来的特大洪水事件在空间分布上有东西部差异显著、从东部向中部集中的趋势;同时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规律性变化,且多发生于由冷转暖的气候过渡期内.  相似文献   

13.
1954年型洪水长江湖口附近地区分洪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江1954年型水湖口附近地区分量变化的多种情况分析研究,指出因江湖调蓄容积与江槽泄流能力的改变,湖口附近地区分洪量比原规划分洪量增加较多,并提出该地区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内陆省区,具有气候变化响应的特殊性。依据湖北省分布较为均匀的17个气象站点1970-2013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插值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等数理分析统计方法,对湖北省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旱涝灾害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近44年来,湖北省年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其减少的速率为16.16 mm/10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上升的速率为0.30℃/10a,整体呈暖干化趋势;(2)通过对年均温做Mann-Kendall突变检验后发现,湖北省气温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温趋势;(3)就旱涝灾害来说,湖北省旱涝灾害频繁,中度、重度和极端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达31.8%。研究证明:在暖干化趋势的背景下,湖北省气候变化响应体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具有特殊性,其旱涝灾害也因气候变化体现出周期性干湿变化规律,当前几年正处于偏干旱阶段,旱灾较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年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年周期是次周期。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2011~2020年夏季降水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且从本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防洪治涝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广州市雨洪的主要因素、洪潮遭遇的可能性和广州市涝灾类型等问题的分析,得出广州市洪水主要来自北(西)江及流溪河,雨涝是广州市3种涝灾中的主要灾害,指出加强都市雨洪的研究,有效地进行广州市防洪治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洪水的实时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改进的自回归模型AR(p)基础上,运用最小信息准则确定模型的阶数p,建立玛纳斯河流域的洪水预报模型。根据新建立的模型,在充分考虑了融雪径流型河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参数的动态修正,选择出了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最佳参数。该模型率定期和检验期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9,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均在1%以下,最小为0.34%,洪峰合格率为95.0%,超过国家水情预报规范中的甲级标准(合格率≥85%)。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非工程防洪措施的概念及主要措施和特点,并提出了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从两方面降低洪灾损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道整治模型试验所提出的在北港文山河段设置束流工程这一项案,用数学模型对此束流工程进行专项的方案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能改善北港河道水流条件,保证行洪安全和航稳定和束流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