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了一种新型电子清洗工艺.该工艺采用了被命名为DZ—1和DZ—2的两种新型电子清洗剂分别与95%体积的去离子水配制成清洗液,先后用超声波清洗.用高频C—V测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了清洗效果.用该工艺清洗过的硅片生长的二氧化硅层中固定电荷密度在1010cm-2数量级;去重金属离子能力与常规CMOS/SOS栅氧化工艺相当.新型清洗工艺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无毒、无腐蚀和对人体无危害、对环境无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无氰电沉积光亮铜锡合金的新工艺,其溶液组成及操作条件为:Na3C6H5O.2H2O90-120,Na2EDTA.2H2O25-35,稳定剂WDZ-94310-15?CuSO4.5H2O20-40,SnCl2.2H2O20-40g.L^-1;溶液的pH=5-6,Dk=10-150A.m^-2,T=50-60℃,在上述条件下可获得含锡量为5%-15%的光亮、细致、均匀的铜锡合金沉积层。  相似文献   

3.
在多孔α—Al2O3陶瓷管上合成ZSM—5沸石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无过渡层的、孔径为3-5μm的α-Al2O3陶瓷管上,引入溶胶,两次涂膜合成了出了无缺陷的沸石膜。XRD、SEM及气体渗透性表征表明,该膜确为ZSM-5沸石膜,且膜在模板剂的去除过程中,并未产生明显的缺陷,在室温下,该膜对H2、N2的渗透速率分别为8.40*10^-7和2.45*10^-7mol.s^-1.m^-2.Pa^-1,H2/n-C4H10、n-C4H10/i-C4H10的选择因素分别达  相似文献   

4.
对温度500℃、RF氧等离子体氧化生长的SiO2形成的MOS结构进行了DLTS测量。应用能量分辨DLTS模型对这种高密度界面陷阱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界面电子陷阱在禁带上半部的密度为3~8×10^12eV^-1cm^-2;俘获截面σn(E)约为10^-18cm^2数量级。结合准静态C-V测量研究了后退火对陷阱的影响,经400℃/30分钟、N2气氛热退火可使陷阱密度降为1~2×10^11e  相似文献   

5.
钌卟啉作为双功能模拟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钌卟啉[Ru(TPP)(CO),Ru(OEP)(CO),Ru(4-Cl-TPP)(CO)]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双功能模拟酶。核黄素-蛋氨酸光照法证实它们在10^6 ̄10^5mol·L^-1浓度范围内有清除O2·的作用;分光光度法证实它们能催化H2O2的分解,且分解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用小鼠肝匀浆法测定Ru(TPP)(CO)、SOD和CAT,均表明具有较好的抗脂质  相似文献   

6.
电流型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件全固态电化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烯腈、二甲亚砜和高氯酸四丁基铵制备了一种新型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以恰当用量配比的PAN-DMSO-TABP聚合物电解质呈有高达10^-4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好的空间网状多孔结构,由基在金微电极上成膜构成的全固态电化学体系,在常温下对CO2气体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7.
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SO2传质机理的探讨:ACF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纤维状催化剂ACF吸附OS2过程中表现出的传质机理,证明了其传质过程为内扩散控制,化计算,扩散系数DACF约为10-10^2cm^2/s,比活性的DGAC值约大六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
将小鼠的MT-I基因插入pSV2-dhfr质粒的EcoRI位点,构建了具有SV40和MT双启动子并正向插入MT-I基因的表达载体。用改良的磷酸钙/DNA沉淀法将表达载体导入CHO-dhfr^-细胞内,用不含次黄嘌呤(H)和胸腺嘧啶(T)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稳定表达MT阳性克隆D-22,经检测10^6细胞的MT表达量约为1.8μg,D-22细胞对Cd^2+浓度抗性较之CHO-dhfr^-细胞高14倍。  相似文献   

9.
用铂坩埚测定了熔渣氮容量,在大气条件下,测得(质量分数/%)10CaO-33BaO-49Al2O3-8TiO2和54CaO-21Al2O3-6MgO-6SiO2-13CaF22种渣系的氮容量分别为10^-6和10^-5次方数量级,采用氧化镁坩埚测定了氮在钢与炉外精炼常用渣之间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了缺位K10H5「Ln(VW10O37)2」XH2O(Ln=La^2+、Ce^3+、Dr^3+、Nd^3+、Sm^3+、Eu^3+、Gd^3+、Tb^3+、Dy^3+、Yb^3+)10余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与理论值相符,利用IR、UV、XRD和TG-DTA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热解性质研究表明,其分解温度为400-450℃,还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TG、DSC和XRD等手段研究了多酸层柱双氢氧化物Ms2Al-XW11Z(M=Co^2+,Ni^2+;X=Si^4+,Ge^4+,B^3+;Z=Cu^2+,Ni^2+,Co^2+)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解过程,得到了Co2Al-XW11Z系列化合物的三步热分解机理和热稳定性序列,而对于Ni2Al-XW11Z系列化合物,则表现出不同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120℃)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层柱双氢氧化物Ni2Al-CO3;以此为反应原料,同过渡金属单取代型杂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XW11Z(H2O)O39〕^n-(略写为XW11Z)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合成了多金属氧酸盐柱撑层柱双氢氧化物Ni2AlXW11Z(其中,X=Si^4+,Ge^4+,B^3+;Z=Cu^2+,Co^2+,Ni^2+);通过元素组成分析、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化合  相似文献   

13.
SO^2—4/TiO2/ZSM—5催化剂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浸渍沉淀负载法制备了SO^2-4/TiO2/ZSM-5分子筛催化剂,用XRD,IR,DTA,TG,NH3-TPD,ICP等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它对酯化反应制乙酸丁酯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含TiO2为6.0wt%,SO^2-4为3.2wt%,在最佳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达98.8%,选择性为100T〉达到以硫酸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1H-^1HCOSY,^13C-^1HCOSY,^13C-^1H远程COSY以及选择性远程DEPT^13CNMR谱,对2,4-二硝基五环[4.3.0.0^2.5,0^3.8.0^4,7]壬烷的^1H和^13NMR谱进行了完全的归属。  相似文献   

15.
Keggin结构钼硅稀土杂多蓝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钼硅稀土二电子、四电子杂多蓝LnH3〔SiMo10^VIMo2^VO40〕·12H2O和LnH5〔SiMog^VIMo4^VO40〕·13H2O,其中Ln=La,Ce,Pr,Nd,Sm,Gd,通过IR,UV,TG-DTA,XPS,ESR磁化率等对杂多蓝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杂多酸盐还原为杂多蓝后,结构上发生了轻微的畸变。  相似文献   

16.
本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某些添加剂对Ti/PbO2电极上ClO4^-离子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ClO4^-,BrO3^-,B4O7^2-,Ba^2+等离子均使ClO4^-的阳极形成电流效率提高,而Cr2O7^2-,S2O8^2-,SO4^2-,MoO4^2-,IO46-,P2O7^4-,Fe(CN)6^4-,Ca^2+和Mg^2+等离子均使电流效率降低,根据假设的机理讨论了使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三种木麻黄小枝活性氧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三种木麻黄进行水分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木麻黄小枝的相对含水量RWC和叶水势ΨT下降。木麻黄小枝的O2^-产生速率随水分胁迫处理强度加大而增加。MD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O2^-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SOD、POD和CAT的活性水平也与O2^-的变化相一致,说明木麻黄小枝的水分胁迫损伤,是由O2^-引发膜脂过氧化,致使MDA含量增加,破坏了细胞膜系统所致,综合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具有较  相似文献   

18.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DMSO与DMF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不。得到固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Hm=224.453kJ.mol^-1,计算出了配合物Co(SAO)2.2H2O的标准生成焓ΔfHm=-957.205kJ.mol^-1。  相似文献   

19.
采取用解析方法计算重叠矩元和Fock矩阵元中的单中心积分、对用数值方法计算的原子间的Fock矩阵元进行校正的方法,结合过渡态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用DV-XaSCC方法计算体系总能量的精度,从而可用该方法计算分子几何结构和振动力常数。对F2,CO2,BF3,CF4,CrO^2-4等10个不同类型分子(离子)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从生药路路通分离得到2个齐墩果烷骨架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通过^13C NMR,DEPT,^1H NMR,2D^1H-^13C COSY,2D^1H-^1H COSY,IR,MS和元素分析阐明了它们的结构。(1)为2α,3β-二羟基-23-去甲-齐墩果-4(24),12(13)-二烯-28-羧酸,(2)为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13)-烯-28-羧酸,(1)未见献报道,(2)是首次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