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指出牧草抗寒力的强弱是决定牧草冻害能否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牧草抗寒力问题是研究牧草冻害的首要问题,是解决牧草冻害的关键。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搞的比较混乱,这是我国过去解决牧草冻害成效不大的原因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导的牧草抗寒力和作者四年来测定的牧草抗寒力性质上的不同,对牧草抗寒力进行了分类。把牧草抗寒力划分为牧草田间抗寒力和牧草本身抗寒力两大类。本文揭示了牧草田间抗寒力的主要特征是高于牧草本身抗寒力,它是由土壤缓解力和牧草本身抗寒力两部分构成的,因此它是不准确的抗寒力。牧草田间抗寒力是牧草抗寒力概念不清,测定方法不当的产物。这种不准确的抗寒力给牧草冻害研究造成混乱,给牧草生产造成损失。本文为纠正牧草田间抗寒力  相似文献   

2.
对五色草的安全越冬进行了不同的保温处理,结果表明:塑料布处理不能使五色草安全越冬;电热温床处理、马粪温床处理、煤火处理、温室处理和暖气室内处理都能使五色草越冬,但对五色草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温室增添暖气设备,对五色草的安全越冬效果最好.试验表明,五色草在石家庄地区可以忍受10℃的温度,较长时间的10℃以下温度使五色草受到冻害而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为抵御旱害,提高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新植幼苗幼树生长量,进一步提高对干旱等不良环境的抵抗性,创新了在造林栽植穴土壤中增添灌草隔离层来抵御旱害的造林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荒山植苗造林,在栽植穴土壤中增添野生灌草隔离层,对提高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全N、P2O5、K2O的含量及促进新植幼苗幼树生长量的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从本地和引进牧草中选择优良牧草,为改良劣质草场和建立人工草地提供草种资源。试验场地设于红原县草原工作站和瓦切牧场。一、试验地区的自然特点。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属高山草甸,海拔3500公尺左右。冬季漫长而严寒,年极端最低气温-33.3℃,最高气温23.5℃,无绝对无霜期,最热的7—8月亦有刹霜。年降水量700—900毫米,常集中在6—8三个月,夏季多冰雹。土壤为拟黑钙  相似文献   

5.
北京HI-13串列静电型加速器提供的32S离子辐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采用主峰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灯对辐照过的PET膜的正反面敏化3 h,用电导法制备不同孔型的核孔膜。分别在室温(15℃)、干冰冷却(-78℃)、液氮冷冻(-196℃)条件下,制得核孔膜剖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结果表明,温度越低,膜的塑性大幅降低且脆化程度增加。液氮冷冻条件下,薄膜不与液氮发生反应且断裂时伸长率大幅度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液氮冷冻后制得的截面残余形变最小,从而很好地反应了核孔膜孔道内部的形状、尺寸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银桦(Grevilled robusta A Cunn)系山龙眼科的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40米,胸径达1米,原产澳大利亚。解放前,我国仅有少量引种,解放后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云南、福建、江西等省相继推广发展。我所于1964年从厦门引入试种,经多年观察在浙南气候条件下,生长适应性较强,除秋播小苗露地越冬略有寒害外,幼树和成林后几度霜雪不受冻害,抗寒力最低温能耐-5.3℃。  相似文献   

7.
结冰的过程     
结冰是冬天最常见的现象,可是你知道结冰的详细过程吗?荷兰屯特大学的科学家用高速摄影技术拍到了水滴在快速冷冻时的结冰过程,并发表在9月的《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F1uids)杂志上。研究人员事先在铜盘里放入干冰,使温度达到-20℃。然后把经过去离子化和脱气处理的水珠滴在铜盘里的载玻片上,用高速摄影技术记录了这一过程。液态水  相似文献   

8.
王草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大量的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条件栽培的优质牧草新品种。用美洲狼尾草与非洲象草进行远源杂交,德育出了适应亚热带气候条件栽培的热带牧草王草新品种,并大田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种生长旺盛、产草量高、根系发达保持水土能力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抗逆性。在我国南方亚热带霜冻小于30d的地区可安全越冬。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含量和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同类热带牧草品种。因此,从王草新品种的产量、营养成分、抗逆性能综合来看,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质牧草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紫花苜蓿又称为紫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耐寒、耐旱、耐放牧能力;喜温暖半干旱气候,适宜在15℃-20℃下生长;它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地下深层水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粘土和含钙丰富的土壤中均可生长,而且可耐受0.3%以下的盐土;因而适宜在很多地区播种,被称为"牧草之王"。  相似文献   

10.
了解、掌握野生牧草和毒害草分蘖类型这一生物学特性,对建立正确的放牧制度,防除毒害草,认识影响牧草繁生的主要生态因子,并借以采取必要的改良措施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曾有机会对河西半荒漠地区天然放牧地内的一部分主要野生牧草和毒害草的分蘖类型进行了观察研究,目的在于为发展河西畜牧业和保护生态平衡提供基本资料,文中所附之图均据实物测绘。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冻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梯子岭公路隧道冻害原因及对已有防冻害隧道工程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原衬砌外周设置防水层及防冻隔温层,然后再修筑套衬的技术方案。对隧道温度场进行了全面测试,得到其分布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了依据。依据绝热原理,采用等效厚度换算法设计了防冻隔温层厚度,给出了防冻隔温层的施工工艺,并对防冻隔温层的效果进行了两个冬季的现场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防冻隔温层背部温度均控制在0℃以上,彻底解决了该隧道的多年冻害问题,该成果可成为寒冷地区既有或新建公路、铁路隧道冻害防治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邦草原位于集贤县安邦河中游东侧,土壤为黑钙土,总面积六千九百亩,全年平均温度3.7℃,有效积温2673.5℃,无霜期120-130天,正常年降水量517.8毫米。其大部分地块以小叶章为主要植被(占85%以上),其它尚有少量莎草、野大豆、草藤、踏头草等,是我县种畜场唯一牧草场。该场共养马80匹、养牛147头、养羊270只,饲养方式主要是放牧,舍饲。一般每年制备青干草50-70万斤。以小叶章为主的青干草满足供应。近几年,  相似文献   

13.
桑椹期鼠胚在1.0—2.5M 的二甲亚砜(DMSO)溶液中经三步程序快速冷冻到-196℃;试样在-4—-8℃诱异结晶,在-20℃的酒精浴槽保持10分钟,在—100℃液氮上垂悬10分钟,然后,立即放入液氮(—196℃)。在-20℃—-75℃之间降温速度为~17℃/分。快速解冻(360℃/分)在所有的 DMSO 浓度中培养48小时后发育到完整囊胚的比例高于慢速解冻(25℃/分)。在1.5—2.0M-DMSO 浓度中快速冷冻的胚胎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分别为36和53%)。经三步冷冻和快速解冻的胚胎用多种除去 DMSO 成分的方法进行试验。获得培养到完整囊胚的最好结果是在室温下在磷酸缓冲液(PBS) 2.0M-DMSO 0.5M 蔗糖溶液停留(2分钟),然后,在 PBS 0.5M 蔗糖溶液(2分钟)(82%)以及在30℃下分阶段稀释在 PBS 溶液中的胚胎(70%)。当胚胎快速冷冻并快速解冻后在培养液中培养到囊胚期的26个胚胎移植给2支受体得到11个仔鼠(42%)。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野外考察,土壤含水量测定和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被的影响.资料表明,土壤干层的出现对植被生长是不利的,但在土壤干层发育较轻的地区可通过营造人工疏林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一般不能带来环境与经济的双效益,而且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近百年来气候的明显变干引起了森林带土壤水分降低和植被带的南移,使过去确定的延安到秦岭北麓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的中北部存在着一些自然的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中,不论是发展人工林还是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都不宜选择耗水多、生长快、易引起土壤干层的植物种植,而应当发展生长适中且偏慢的乔、灌草种;选择乔灌草种的原则是所选植物物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土壤干层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应用~(15)N示踪技术,野外原位研究三种高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对~(15)NH+4—N和~(15)NO_3~-—N的吸收,检测~(15)N示踪剂在施肥和不施肥人工草地在地上部分茎叶、根系和土壤中的分布.旨在揭示高寒牧草氮草吸收特征,加深对高寒人工草地氮素循环的理解,为高寒人工草地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施肥人工草地,三种高寒牧草茎叶δ~(15)N天然丰度差异为3.10‰(0.32‰-3.42‰),在施肥人工草地三种高寒牧草茎叶δ~(15)N天然丰度差异为4.18‰(-3.55‰-0.63‰).人工草地四年的化肥施入显著降低了牧草茎叶、根系和土壤的δ~(15)N天然丰度值;(2)在~(15)N示踪实验中,不施肥样地垂穗披碱草对~(15)NO_3~-—N和~(15)NH_4~+—N的吸收分别占76.58%和23.42%,施肥样地垂穗披碱草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63.88%和36.12%.施肥措施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对硝态氮的吸收;不施肥样地中华羊茅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56.32%和43.67%,施肥样地对两种氮素的吸收分别占42.74%和57.26%;冷地早熟禾氮吸收与垂穗披碱草相似;(3)平均而言,在不施肥样地和施肥样地,~(15)NO-3—N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分别为9.75%和6.61%,~(15)NH_4~+—N在牧草茎叶的回收率为3.25%和4.15%;~(15)N在牧草根系真的回收率为2.67%-3.54%;在不施肥样地和施肥样地,~(15)NO_3~-—N在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16.80%和24.88%,~(15)NH_4~+—N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40.75%和34.19%.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核桃幼林林下间种不同牧草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牧草生物产量的影响,在核桃幼林行间种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3种牧草,以清耕地块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对照与3种处理的土壤容重、水分含量及温度的差异,对不同处理核桃幼林成林前期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种毛苕子的地块土壤容重降低了0.102 g/cm~3,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306%、3.848%,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分别增加了3.248%、3.849%、2.121%,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方面比间种串叶松香草和黑麦草效果好。林下间种牧草对缓和土壤温度变化效果明显,间种串叶松香草、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天的最高温时段分别能降低土壤温度10.8、10.3、10.8℃,间种毛苕子的地温变化幅度比间种另外两种更为平缓,效果最佳。林下间种牧草的生物产量以串叶松香草最高,为52 300 kg/hm~2,其次是毛苕子,为38 166.67 kg/hm~2。因此,林下间种毛苕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间种串叶松香草的生物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1,2—二哌啶乙烷,并将其应用于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本体聚合.动力学性质测定表明,二哌啶乙烷作为两种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配体的聚合反应基本符合“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且聚合反应可以在高纯氮气保护下的开放体系中直接进行,无须严格的低温冷冻——抽气除杂——解冻的繁复苛刻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聚合方法——络合物的聚合反应。用乙腈、丙腈、戊腈与苯乙腈的氯化锌络合物在140°-350℃和无湿气与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了聚合,得到了相应的聚合物;聚合物产率与分子量均随聚合温度(140—320℃)的升高和时间(1—20小时)的延长而增大。发现四种腈聚合产率随温度(或时间)升高的增长速率不同,而同一种腈聚合物产率与分子量对聚合温度(或时间)的关系亦表现出很不相同的规律。以此讨论了单体的聚合活性,其顺序为:乙腈>苯乙腈>丙腈>戊腈。但在250℃以上,苯乙腈的聚合速率最大,作者认为是在实验条件下,它对α-氢转移引发的聚合机理最有效的缘故。根据腈一氯化锌络合物本身及其聚合反应研究的初步结果,作者认为是络合物的聚合,其聚合活化能比较低;同时讨论了氯化锌在络合聚合中的作用,以及对腈类络合物的聚合机理提出了初步的设想,认为可能是按α-氢转移的逐步聚合机理进行的。聚合物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腈类化合物的腈基的特征吸收2250Cm~(-1)在聚合中消失,产生了-[-C=N-]-。共轭双键的特征吸收1610Cm~(-1)。作者认为,聚腈主要具有-[-C R=N-]-。(R=CH_3~-.C_2H_5~-.CH_3(CH_2)_3~-,C_6H_5~-CH_2~-)的线型共轭链的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在300℃以上;样品的室温电阻率10~9—10~(12)欧姆·厘米,热激活能在0.70—1.46电子伏,其电阻率与温度符合ρ=ρoe~(△E/2KT)的指数关系;同时,样品给出电子顺磁共振讯号,其吸收为10~(16)—10~(18)顺磁粒子/克,证明聚腈具有半导体性能.此外,讨论了聚腈的比浓粘度(η_(sp)/c)与浓度关系的“反常”,作者认为,“反常”现象的出现可能与腈类络合物的聚合机理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黑杨派无性系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黑杨派的几个无性系具有生长期长、生长快、抗性强、材质好的优良性状。现已大面积试验推广。但是,美州黑杨无性系对低温敏感,在辽宁、山西等地冻害比较严重。江苏的徐淮地区,冬春遇持续的干旱低温,苗木的枯梢现象亦较普遍,影响造林成活率。因此,鉴定这些无性系的抗寒力,选择其适生的范围,是引种试验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报道了黑杨派无性系抗寒力测定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蕾)期生长速度达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上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