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土地资源价值、退耕还林的公共品属性等角度重新认识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并对退耕还林的补偿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土地资源价值、退耕还林的公共品属性等角度重新认识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并对退耕还林的补偿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辛彪  吴城玉 《太原科技》2002,(6):35-35,37
阐述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太原市在退耕还林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措施完善、补偿费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对吴起县粮食产量影响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科学、合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已成为社会普遍的问题.吴起县作为退耕还林第一县,从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描述统计学的方法结合计量经济学DID方法来分析退耕前后对吴起县各个乡镇粮食产量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并试着从统计角度来解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是牵涉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政策性极强的工程,是联系党心、民心的德政工程。认真总结、探索、研究和推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经验,分析和解决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榆阳区十三个乡镇退耕还林草工程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退耕还林草实施中的作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勤绿洲边缘由于大面积开荒,严重超采地下水资源,使绿洲防护带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危害绿洲的生态安全,民勤生态环境恢复主要采用退耕还林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退耕还林状况,了解民勤土地利用、环境退化现状,探讨民勤退耕还林补偿措施机制和耕地还林(荒)的生态建设技术,加快民勤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吕梁市、临汾市的200户农户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进行了关于山西省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情况的入户问卷调查,得出山西省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目标初步实现等结论,并提出一些补偿措施、补助标准等方向的政策制定、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四川省青川县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技术对四川省青川县土地利用状况、坡度、降雨、温度和行政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川县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旱地面积为23571hm2,占全县旱地总面积的37.7%,并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8.1%;且空间分布广泛,全县31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大院、青溪、骑马、苏河、凉水五乡镇的分布相对较多,占全县需要退耕还林总面积的30.6%。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制度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退耕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外部性原理和供求关系图对退耕还林中进行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对我国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剖析,指出现有规定存在可操作性差、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不科学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对策,并通过建立模型设计了制定科学补偿标准的测算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水源区饶峰河小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保护区内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及生态建设,为整个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和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 饶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生态建设共需补偿资金374万元,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民退耕还林补偿.结论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可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当地农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对河流水质的污染和破坏,减少河流泥沙含量,起到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水量及水质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探讨生态补偿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角度——社区参与生态补偿出发,运用环境学、环境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方法,通过对梵净山周边社区的长期考察,重点针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前后的成本效益分析及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对政策的评价分析,提出了“社区参与生态补偿模式”的补偿思路.  相似文献   

12.
徐丽哲 《科技潮》2009,(8):43-4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以粮食换生态”的重大决策。延庆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4万亩。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县15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6万农户。目前退耕地保存面积达到7.8万亩,保存率为93%。  相似文献   

13.
了解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用情况,查找基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该市市级统筹的区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07—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计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分析。2007年,该市住院补偿人次1562人次,2008年住院补偿人次2002人次,比上年增长了28.17%。住院补偿基金主要流向县以上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次之,乡镇医疗机构最少。该市住院补偿人次和补偿费用主要流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而县级、乡级医疗机构相对较少。应完善补偿方案,制定转诊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农户选择油樟的影响因素,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部分乡镇为例,将历年来退耕还林图斑数字化,在ArcGIS环境下对其面积、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樟是当地最主要的退耕还林树种,所占比重最高;油樟的空间分布具有聚集特征,尤其在原有油樟林地周围分布最多;距离传统油樟种植区越近,油樟在退耕还林树种中所占比重越高。这些空间特点说明,在油樟发展中自然环境有约束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因素,当地政府引导、原有油樟栽植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油樟栽植的影响最大。然而,油樟的发展也将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引起当地政府和农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鲁玉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2):201-202
收集2010年及2011年1—10月份乡镇卫生院收入情况,分析其收入组成,探讨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对比分析通山县乡镇卫生院整体收入下降,但医疗服务收入呈上升趋势.改革补偿机制,调整中央、省、县三级财政投入比例,规范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职能,有效预防医疗风险,实施自上而下的人才流通体系机制建设,调整乡镇卫生院的经营运行定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重点任务之一,构建数据资料模块和信息资料模块,建立的西昌市退耕还林工程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稳定有效地发挥了其运行机制,使西昌市退耕还林档案管理成效显著.但系统使用范围,系统使用人员档案管理素质水平,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和决择功能等方面还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础条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方法 运用AHP决策分析方法,构建水源区基础条件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信息熵法进行指标权重的修正,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结果 水源区基础条件综合水平一般,在评价体系中,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需着力改善.结论 须采取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尽全力加快落实进程,深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基础条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冯瑞 《科技资讯》2014,(30):213-213
宁夏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以来,极大的促进了宁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优化。对于退耕还林的效果,更多的是依照育林数以及退耕还林耕地数来衡量,但是退耕还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很难有明确的衡量。该文基于黄家河的产流,对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从河水的产流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做了评估。主要通过最大暴雨和最大流量之间的对比,分析两者变化趋势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展开分析。希望能对退耕还林的评价提供一个量化思路,促进退耕还林更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政策性地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退耕还林”为例,选择了一组解释变量,运用“退耕还林”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农户“退耕还林”决策模型.采用未加权模型、面积加权模型和农户收入加权模型,通过3种模型的运行结果,在农户尺度上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产权安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模型运行结果的分析表明,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非农就业水平、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都对农户退耕决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在“退耕还林”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安排中,不同的土地产权要素及其内容对农户退耕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直接影响土地收益的政策性土地产权对于退耕有重要影响,同时政府对土地使用的管制也有显影响;影响农户退耕决策因素存在区域差异,根据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把研究区域内的3个乡镇的农户退耕决策划分为3种类型:土地资源配置型、利益诱制型和权利诱制型.最后,结合分析结论,就如何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促进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提出了建议:完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提高农户土地产权意识和适当运用政府规制等。  相似文献   

20.
1、退耕还林成果 1.1 工程规模 自2000年以来,陇西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1.1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4.96万亩,还草0.1万亩,配套荒山造林工程24.45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工程涉及全县17个乡镇,200个行政村,1200个社,受益农户32000户、16.2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