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火星竞赛,而且竞争的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火星热。1965年首批火星近距离所摄的照片是由美国国家宇航局“水手4号”宇宙飞船在从火星身边飞过时拍摄的。由这个行星探测飞船所拍摄的22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同年,苏联虽错过了向火星发射宇宙飞船的最佳时机,但最终还是将飞船送上了天。苏联的宇宙飞船好不容易飞越了月球,并进行了近距离拍照。1969年美国发射了人类首次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的“水手6号”和“水手7号”探测器。这两艘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开始,美、苏超级大国为了争夺空间霸权和开展冷战对抗的需要,在月球探测与载人登月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赛.195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号系列的4个月球探测器,苏联发射了“月球”号系列的3个探测器,但全部失败了.  相似文献   

3.
“卡西尼”号是目前惟一飞向土星的宇宙飞船,也是有史以来人类发射的最大土星探测器。50万张照片让人惊按照计划,“卡西尼”号经过近7年34亿千米的飞行后,在2004年6月30日进入围绕土星运转的轨道,开始探测这颗大小仅次于木星的太阳系第二大行星。目前,“卡西尼”已经发回了一些令地球人惊讶的照片。“卡西尼”号一旦进入土星轨道,就马上启动了所携带的照相机,近距离拍摄星云图,寻找星云粒子在瞬间生成、分离、重聚的证据。当“卡西尼”号开始首次在土星的卫星间穿梭时,也会以最近的距离拍下土星的照片。在环绕土星的轨道上,“卡西尼”号将至…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虽然美、中、阿三国都在2020年夏执行火星探测任务,但由于技术水平、项目进度、科研侧重点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探测任务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耿言说。几乎是前后脚,7月20日凌晨,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3天后,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成功飞天。而几天后,美国"毅力号"探测器也将奔向火星。  相似文献   

6.
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吕航天发射场,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人们熟悉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后,成功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4月7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在火星停泊轨道运行,绕火期间一次次从火星首选着陆点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观察着陆点,开展预着陆区成像探测,为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做准备.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目标,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7.
美国肮空航天局火星探测器“好奇号”于2011年11月26日上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这台造价25亿美元的探测器,将在8个半月内飞驰5.7亿公里,于2012年8月8日在火星赤道以南不远的盖尔坑降落。  相似文献   

8.
欧洲航天局和英国国家航天中心在伦敦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欧洲第一个火星登陆器“猎兔犬2”号计划失败的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和项目管理不善。事件回放:“猎兔犬2”号一去不回2003年6月2日,“猎兔犬2”号搭乘欧洲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飞赴火星。2003年12月19日,“猎兔犬2”号从“火星快车”上脱离,独自向火星进发。但是,就在它按计划于2003年12月25日着陆火星时,地面控制中心与其失去了联系。欧洲和美国科学家通过火星探测器、射电望远镜等一系列手段搜寻“猎兔犬2”号,终未得到任何结果。事故调查:投入少“猎兔犬2”号先天不足欧…  相似文献   

9.
率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美国访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常务副总指挥胡世祥,在纽约向侨胞兜出“家底”,细述了“神舟5号”如何能带着杨利伟飞向太空的决策经过。三起三落早在1965年左右中国酝酿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时,就在想发射一艘飞船,连名字都起好了叫“曙光1号”,而且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选定了一个飞船发射场。当时,衡量了一下综合国力和技术储备,觉得还不行,所以在1968年左右工程下马。第二次启动是在1985年考虑“七五规划”的时候,讨论是上航空母舰、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讨论结果认为,当时还是一个卫星应用和应用卫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2020年7月23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吕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于2021年2月左右抵达火星,进而变轨进入停泊轨道,4月择机登陆.此前的7月20口,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搭乘日本火箭发射升空.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之外,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也同月发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0,(2):18-21
正中国2020年探测火星计划已就绪,在这一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将有4个国家或组织的火星探测器升空。2019年被不少人称为"中国航天超级2019",而2020年,中国航天将进一步延续"超级模式"。2019年12月下旬,国家航天局首次公开了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今年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我国的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12.
“嫦娥一号/二号”太阳风离子探测器是我国首台用于深空等离子体环境探测的仪器,成功地对月球轨道太阳风离子、近月等离子体环境以及L2点等离子体环境进行了探测,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科学数据,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探测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最近,《网易科技频道》“探索与发现”辟出专栏刊登了2003年经典回顾:三大科普骗局、十大科普新闻和五大展望。现将《十大科普新闻》简要介绍选载如下,以飨读者。有兴趣详细了解其内容的读者可以登陆http://tech.163.com/focus/031212_119530.html。·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中国人,这条新闻排第一,相信没人反对吧?·中国计划探月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是在最近2~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第二期发射月球…  相似文献   

14.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2021年1月1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当人们为此欢欣鼓舞时,这项重大任务的“主帅”却已不在人世. 2020年5月20日,中科院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万卫星在京病逝,年仅62岁. 大弟子丁锋想起了4月底的那一天.当时万卫星刚刚拔掉呼吸机的管子,病情稍有稳定,气息还很微弱.丁锋去医院看他,他只轻轻说了句“7月份”,然后便是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 日凌晨3时31分,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Delta-4重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开始进行为期7年的追日之旅.此次探索,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最近距离抵达太阳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17.
“月球卫星”的称谓值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正式开始执行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任务———绕月探测,研制我国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器“嫦娥1号”,计划于2006~2007年发射。这一消息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眼球,也深受有关专家的关注。在关注之余,资深航天专家发现,在有关方面公布的文件及发布的消息中都称“嫦娥1号”为“月球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或“绕月卫星”(可参见《科技术语研究》2005年第1期“2004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嫦娥工程”),这个名称似乎不太科学。“月球卫星”一词的使用并非自“嫦娥工程”始,多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介绍月球探测的文章中时有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已经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2005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对于这次“炮轰”彗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庞  相似文献   

19.
自从前苏联于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近半个世纪间世界许多国家送上太空的,或借助他国的运载工具发射升空的空间飞行器和空间探测器已经数以千计。其中有面向地球的通信、气象、海洋、资源、导航、测地、定位、军事等等人造地球卫星;还有探测月球、太阳、日地空间、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的行星际探测器;更有在各个波段(可见光、红外、微波和射电、紫外、X射线和γ射线)观测天体和宇宙的天文卫星和空间望远镜。每一个空间飞行器都有专名和编号,不同的国家对专名的选取、侧重和偏好各不相同。在升空的空间探测器中,美国的占大多数,其贡献和影响也是最大的。本文就专门谈谈美国的空间天文探测器和天文卫星的专名和它们的中文名。由于和人造地球卫星相比,空间天文探测器的轨道飞行航程较长(例如探测海王星的路径就横跨太阳系的半径长度),飞行时间较长(例如“先驱者”10号飞行了31年才终止联系),运作时间也较长(例如“哈勃”空间望远镜1990年升空至今仍在服务,还一直有所新发现),因此在各种媒体出现的频率较多,受到公众的关注也较多,其中有些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时代名称”和“时代名词”,例如“哈勃”空间望远镜、“旅行者”2号行星际探测器、“火星探路者”、“猎兔犬2”。美国为空间探测器选取专名有三个倾向。一是“拟人化”。其对应的中文译文可以是“人”、“员”、“家”、“者”。我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下文简称天文名词委)推荐用“者”。二是“缩称化”。往往为了采用一个便于上口和便于记忆的缩称,还不惜改动原有全称。天文名词委推荐照用该缩称,这是国际趋势,就像WTO、DVD、CCTV等缩称那样,早已无人见怪。三是“人名化”。主要是用知名天文学家之名,即在空间探测器成功运作之后往往再另冠以人名。下面就分别谈谈这三种“化”。见表1~表3。附注:(1)“Apollo”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灵。“阿波罗”探测器系列是载人登月计划,共有12人次实现登月。(2)“Pioneer”亦曾译为“先锋”,天文名词委的推荐名为“先驱者”。(3)将“Viking”译为“海盗”,无误,但不贴切。迄今所有空间探测器的取名都是积极的、进取的、善意的,惟有1975年发射的这2个火星探测器的中文译名却是恶意的、贬抑的,而按其原意本应指“海上漫游者”或“海上探险者”。当天文名词委成立时,“海盗”之名约定俗成已有十年之久,出现在报刊和书籍中的全是“海盗”,再想更正已很难了。(4)“Voyager”亦曾译为“航海家”、“旅行家”。天文名词委的推荐名为“旅行者”。(5)“Helios”1号和2号是美国和德国联合研发的。(6)“Ulysses”是但丁“神曲”中的探险英雄。(7)“MO”在飞抵火星前夕失踪。(8)“Clementine”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灵。(9)“MGS”直到2004年仍在环绕火星执行探测任务。(10)“MPF”投下的“Sojourner”成功地软着陆。曾将其音译为“索杰纳”。天文名词委认为音译不可取,并将译名定为“旅居者”,现已获得媒体和公众认同。(11)“MCO”着陆时陨毁。(12)“MPL”着陆时陨毁。(13)“奥德赛”系指长程探险旅行。(14)和(15)“MER”A和B发射成功后,在美国曾公开征求专名,结果由一位9岁女童取名的“Spirit”和“Opportunity”中选。在媒体上曾有过“精神”和“机会”的译名,天文名词委的推荐译名是“勇气”和“机遇”,而没有死译。附注:(1)OSO系列共有8个探测波段不同、探测仪器不同以及考查任务不同的探测器。(2)IMP系列共有10个不同的探测器。(3)OAO系列共有3个不同的空间望远镜。(4)RAE系列共有2个不同的设备。(5)SAS系列共有3个不同的高能天文装置。(6)机载天文台建成后冠以天文学家Kuiper之名。(7)ST升空运行后冠以天文学家Hubble之名,缩称也相应地改为“HST”。(8)GRO成功运作后冠以物理学家Comptom之名,缩称也改为“CGRO”。(9)MAP成功运作后加上科学家Wilkinson之名,并将缩称改为“WMAP”。(10)空间红外望远镜“SIRTF”升空后,为了纪念天体物理学家Spitzer将探测器改名为“Spitzer Space Telescope”,缩称是“SST”。附注:(1)“OAO-3”升空后的第2年得到专名“Copernicus”,以纪念哥白尼诞辰500周年。(2)“HEAO-2”发射的次年,为了纪念爱因斯坦诞生100周年,冠以“Einstein”专名。(3)木星探测器的专名。Galileo于1609年首先观测到木星的4个大卫星。(4)土星探测器和土卫六着陆器的专名。Cassini和Huygens都是17世纪观测土星、光环和土卫,并有新发现的天文学家。(5)卡西尼携带的土卫六着陆器。(6)高新X射线天体物理观测台“AXAF”成功运作后,取得专名Chandra,以纪念天体物理学家Chandrasekhar。* 李竞研究员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① 探测器的中文译名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天文名词委推荐并已被媒体和公众认可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宇航局正在考虑向火星发射一个特殊的探测器,它将继承先前的“凤凰号”探测器,使用钻头在火星上钻出迄今最深的孔洞进行考察。如果一切顺利,这项名为“洞察”的计划将会于2016年实施。根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专家布鲁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