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4年3月2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了“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一颗名叫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的彗星。“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其施放的彗星表面着陆器被命名为“费雷”(Philae)。  相似文献   

2.
丹麦科学家日前表示,大约38.5亿年前撞击地球的“肇事者”是冰质彗星而非岩质小行星,这表明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彗星带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浩渺的宇宙空间,亿万颗行星按一定的轨道运行。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小行星的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这样,小行星就有撞击士妇求的可能性。如何对付地球杀手———小行星,莫斯科奥尔忠尼启则航空学院教授尤里·楚杰茨基提出了大胆而独特的设想。地球百年“星难史”远的不提,我们就看看近百年的情况吧。1908年,通古斯卡河上发生“爆炸”。方圆2150平方千米的林木倾倒。估计撞击地球的彗星状物体直径在约有40~50米。如果彗星晚飞来几分钟,圣彼得堡早就“作古”了。1930年,巴西陨星坠落在亚马孙河上游。用意大利传教士的话说,土著居民惊恐万分,以…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达7年的漫长太空之旅,美国宇航局“星尘”号返回舱顺利落在犹他州的荒漠中。人类首次成功采集并收回彗星样本。目前科学家们开始了分析研究工作,而这些“星探”们有可能在彗星样本身上发现生命起源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讯     
用卫星探索彗星组成2002年7月3日,NASA在卡纳维拉尔空军基地用一枚波音Delta2火箭发射了一颗“Contour”卫星。该卫星在距离彗星核96千米以内的地方对彗星的星核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便了解太阳系形成时期冷冻的彗星星核的组成。“Contour”卫星在8月15日之前将一直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2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了"罗塞塔"(Rosetta)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将用约10年时间追上一颗名叫丘留莫夫一格拉西缅科的彗星."罗塞塔"将成为人类首个近距离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其施放的彗星表面着陆器被命名为"费雷"(Philae).  相似文献   

7.
经科学家们估算,太阳系中“暗彗星”的数量要比一般可见彗星的数量多400倍以上,它们可能会对人类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英国天文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表示:“或许我们应重新审视有关地球安全状况的传统观点。”按照钱德拉·维克拉马辛哈和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比尔·纳皮尔的推测,在太阳系中与那些著名彗星并存的还有大量的“隐形”彗星。这些暗天体可能由碳化合物组成,能够吸收大部分可  相似文献   

8.
陨石撞击导致猛犸象灭绝的假说认为,一颗来自太空的陨石在末次冰河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一段气候急剧变化的时期.但近日的一项研究称,真猛犸象以及其他一些冰河期巨兽的灭绝,可能并非由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所引起.来自伦敦大学学院和加州大学的考古学家们,在对该假说的关键证据进行了分析后提出质疑.这些考古学家们发现,那些原本被认为是撞击爆炸形成的岩石和土壤熔滴,实际上是人类的生火活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6,(18):70-73
“智能1号”2003年9月27日发射升空,次年11月进入月球重力场,并开始以螺旋式运动接近月球椭圆形极地轨道。2005年1月,“智能1号”进入工作轨道,即近月300公里、远月3000公里的运行轨道。从发射到撞击,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们探索太空、了  相似文献   

1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9-69
一个南非科学家小组及其国际合作伙伴近期找到了首个曾经有彗星冲入地球大气联并发生爆炸的证明,高温冲击波摧毁了其所经过路径上的所有生物。这项发现不仅提供了首个确凿的证据证明在数百万年前曾经有彗星撞击地球,未来它也将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南非金山大学教授大卫·布劳克表示:“彗星时常造访地球的天空,它们实际上就是一螳冰雪物质和尘埃混杂征一起的脏雪球.但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地球上找到过确凿的可被证明是源自彗星的物质。”在大约28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任务公布的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为确定地球曾经遭受一颗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提供了有形的证据。这次撞击在地面形成一个180千米宽、900米深的弹坑,那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这个被称做“希克苏鲁伯”(Chicxulub)的大陨石坑从1980年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1990年,根据人造卫星的数据和地面的研究,大部分科学家认定这个陨石坑的形成大约是在6500万年前,并导致恐龙和地球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意识地改变天体运动轨迹,也被认为是保卫地球免受行星撞击的分水岭时刻。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在撞击11秒前看到的小行星小卫星“双形态”。DART的机载DRACO成像仪从42英里(68公里)的距离拍摄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3.
<正>彗星虽然不像恒星、行星那样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夜空中,但是它们却能给人们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显得更加神秘。在宇宙的星系中,人们一直以来都更关心那些“大个子”。比如在太阳系中,人们更熟悉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但除了这些之外,星系中还有很多调皮的“小个子”,貌似“行迹诡异”,在群星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穿梭……它们就是彗星。不过,很多彗星,人们一生也只能看到一次。比如将于4月21日通过近日点的“魔鬼彗星”,就是经历了大约71年孤独跋涉之后,再次回到了地球这位“老朋友”面前。  相似文献   

14.
~~“深度撞击”的精采瞬间@王晓敏  相似文献   

15.
原定于2005年5月召开的“未来与发展战略学术会议”,因故改为2005年11月26-2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科学技术与人类未来”。分议题包括;当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对人类未来诸方面的影响,全球各界关于科学技术对人类未来影响的主要思潮比较,人类哲学、价值观、文化与思维方式等面对科学技术冲击所应有的调整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来自欧洲空间局的消息称,该机构的彗星着陆器菲莱目前已经苏醒并与地球重新取得了联系.菲莱是人类首个着陆彗星的探测器,于2014年11月由“罗塞塔”母船释放并降落在67P彗星表面.由于在降落时期固定系留系统未能正常工作导致发生意外反弹,最终着陆点位置发生约1千米的偏离,实际着陆位置光照条件差,因而菲莱无法利用太阳能为电池充电.在这样的情况下,菲莱只能使用其蓄电池中预留的电力维持了约60小时的科学考察工作并将数据传回地球,直到电池耗尽.  相似文献   

17.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24):65-66
2013年11月29日凌晨2点40分前后,ISON彗星在距离太阳表面仅有大约110万千米的近距离上飞过。整个世界都被这次“飞蛾扑火”般的事件吸引。ISON彗星正式编号为C/2012S1,其源自遥远的奥尔特云,距离太阳几乎有1光年,它从那里抵达现在的位置几乎已经整整飞行了100万年。  相似文献   

18.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13,(15):34-36
借助多接收离子探针,研究人员近期对月球岩石样品和地球岩石样品中的氢/氘比进行了比对。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月球上的水并非来自彗星撞击,而是来自45亿年前地球,当时地球与另一个大型天体撞击,产生的大量溅射物逐渐冷凝形成了月球。这项新研究显示月幔中的水来自原始陨星撞击,一般认为这也是地球上大部分  相似文献   

19.
吕迪 《科学大观园》2005,(22):56-59
茫茫宇宙,究竟有没有外星人的存在?频频“造访”的不明飞行物UFO究竟是真是假?人类探索的动力从未停止。然而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辩,真实和虚幻的对弈,却从未停止。2005年9月7日至10日,大连UFO研究会举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科学家宣称在67P彗星表面探测到氧分子,这是罗塞塔探测器获得的“最惊人发现”,也改变我们对太阳系形成的理解和认知。如今最新研究则表明67P彗星能够在深太空中制造自己的氧气。虽然氧分子普遍存在于地球,但在宇宙空间却很少能观测到它。事实上,天文学家仅两次在太阳系外探测到氧分子,并且从未在彗星上发现氧分子。最初解释是环绕67P彗星周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